剧目介绍

作  曲 葛塔诺·多尼采蒂
脚  本 卡马拉诺
语  言 意大利语
字  幕 中/英文
演出时长 约150分钟

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是意大利作曲家多尼采蒂最著名、也是最能体现其个人风格的作品,从首演以来,就受到了极高的评价,并以流畅的音乐、优美的旋律、丰富的人物形象、深刻的哲理,成为意大利美声歌剧的顶峰之作。在音乐风格上,该剧虽然是一部悲剧作品,但却不阴郁和沉重,而是给人“仿佛美丽的花园里有只蝴蝶在轻叹”之感。其中,剧中六个人物述说各自心情的“六重唱”是意大利歌剧中最优美、最富戏剧张力的六重唱,露琪亚“发疯场景”更因其充分展现了女高音的演唱技巧,被称为“女高音的试金石”。
本版《拉美莫尔的露琪亚》由国家大剧院与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联合制作。国际著名导演雅尼斯·科克斯执导、并同时担任本剧的舞美设计和服装设计。科克斯力争在忠实于原著浪漫主义风格的基础上,通过强烈的颜色对比和富有隐喻的表现手法,呈现出17世纪末的美学特点,在向传统意大利歌剧致敬的同时表达对于作曲家诞辰220周年的纪念。

剧情介绍
17世纪末,苏格兰拉美莫尔地区的领主恩里科·阿斯顿勋爵与雷文斯伍德城的领主埃德加多世代为敌,他杀害了埃德加多的父亲并夺取了雷文斯伍德家族的土地和财产。有一天,恩里科的妹妹露琪亚在母亲的墓地附近受到野牛的袭击,被偶然经过的埃德加多相救,两人便从此坠入了爱河。
恩里科知道此事后火冒三丈,牧师雷蒙多虽极力为露琪亚开脱,但他仍执意要报复。出于政治野心,恩里科要妹妹放弃埃德加多并嫁给他的同僚阿图罗·巴克洛勋爵,遭到露琪亚的极力反对。不久,即将出使法国的埃德加多前来向露琪亚告别,两人立誓终生相爱并互赠戒指为信物,以表永恒的忠诚。埃德加多到法国后,写了很多封信给露琪亚,但都被恩里科的心腹诺曼诺截获。恩里科和诺曼诺还伪造埃德加多的信件,向露琪亚表明他已另有新欢。露琪亚看后悲痛万分,加上牧师雷蒙多的劝说,露琪亚中了计,为了帮助哥哥摆脱困境,不得已同意了和阿图罗的婚事。婚礼上,当露琪亚刚刚在婚约上签完了字,赶回国的埃德加多突然出现在大厅里,盛怒之下大骂露琪亚负心、背叛,并将戒指要回。当晚,恩里科与埃德加多约好将于黎明破晓时决斗,不知露琪亚已精神错乱。她疯狂地杀死新郎阿图罗后,自己亦芳魂杳然。埃德加多了解了露琪亚的真实情况后,痛不欲生,也拔剑自刎。

剧目介绍

作  曲 葛塔诺·多尼采蒂
脚  本 卡马拉诺
语  言 意大利语
字  幕 中/英文
演出时长 约150分钟

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是意大利作曲家多尼采蒂最著名、也是最能体现其个人风格的作品,从首演以来,就受到了极高的评价,并以流畅的音乐、优美的旋律、丰富的人物形象、深刻的哲理,成为意大利美声歌剧的顶峰之作。在音乐风格上,该剧虽然是一部悲剧作品,但却不阴郁和沉重,而是给人“仿佛美丽的花园里有只蝴蝶在轻叹”之感。其中,剧中六个人物述说各自心情的“六重唱”是意大利歌剧中最优美、最富戏剧张力的六重唱,露琪亚“发疯场景”更因其充分展现了女高音的演唱技巧,被称为“女高音的试金石”。
本版《拉美莫尔的露琪亚》由国家大剧院与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联合制作。国际著名导演雅尼斯·科克斯执导、并同时担任本剧的舞美设计和服装设计。科克斯力争在忠实于原著浪漫主义风格的基础上,通过强烈的颜色对比和富有隐喻的表现手法,呈现出17世纪末的美学特点,在向传统意大利歌剧致敬的同时表达对于作曲家诞辰220周年的纪念。

剧情介绍
17世纪末,苏格兰拉美莫尔地区的领主恩里科·阿斯顿勋爵与雷文斯伍德城的领主埃德加多世代为敌,他杀害了埃德加多的父亲并夺取了雷文斯伍德家族的土地和财产。有一天,恩里科的妹妹露琪亚在母亲的墓地附近受到野牛的袭击,被偶然经过的埃德加多相救,两人便从此坠入了爱河。
恩里科知道此事后火冒三丈,牧师雷蒙多虽极力为露琪亚开脱,但他仍执意要报复。出于政治野心,恩里科要妹妹放弃埃德加多并嫁给他的同僚阿图罗·巴克洛勋爵,遭到露琪亚的极力反对。不久,即将出使法国的埃德加多前来向露琪亚告别,两人立誓终生相爱并互赠戒指为信物,以表永恒的忠诚。埃德加多到法国后,写了很多封信给露琪亚,但都被恩里科的心腹诺曼诺截获。恩里科和诺曼诺还伪造埃德加多的信件,向露琪亚表明他已另有新欢。露琪亚看后悲痛万分,加上牧师雷蒙多的劝说,露琪亚中了计,为了帮助哥哥摆脱困境,不得已同意了和阿图罗的婚事。婚礼上,当露琪亚刚刚在婚约上签完了字,赶回国的埃德加多突然出现在大厅里,盛怒之下大骂露琪亚负心、背叛,并将戒指要回。当晚,恩里科与埃德加多约好将于黎明破晓时决斗,不知露琪亚已精神错乱。她疯狂地杀死新郎阿图罗后,自己亦芳魂杳然。埃德加多了解了露琪亚的真实情况后,痛不欲生,也拔剑自刎。
加载更多
意大利作曲家多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1797-1848)从17岁起就开始尝试歌剧创作,真正被看做成熟作曲家是在25岁,减去最后精神失常的四年,真正的作曲生涯也就是22年,但作品数量多到骇人,73部歌剧在他的全部作品目录中只是2/5,真是难以想象!也许有疑问在你心底悄然浮现:质量都这么高吗?
让我们把视线稍稍拉开。十七世纪初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人首创歌剧体裁,随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和佳作,除了成功移植并迅速形成自身特色的法国歌剧,欧洲其他国家均难以望其项背。十八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在那不勒斯达到繁盛顶峰,同时也出现了颓势,这之后几十年里意大利人少有建树,倒是一个外国人,奥地利的莫扎特,将新型意大利歌剧写得生气勃勃,熠熠生辉。
再次响亮起来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名字,是十九世纪上半叶的“三杰”:罗西尼、多尼采蒂、贝里尼。意大利歌剧之风再次从狭长的亚平宁半岛扑向欧洲大陆,他们的作品迅速成为欧洲舞台上最受喜爱之列,举一个小例子:多尼采蒂一部歌剧在巴黎演出后,立刻有出版商出重金让德国小伙子瓦格纳改编成多种形式的器乐曲,心高气盛的瓦格纳愤愤不平却也就此解决了生活困窘。“三杰”之后是一位更加耀眼的大明星,这就是被誉为意大利乃至世界歌剧泰斗的威尔第,直到十九世纪末,意大利歌剧的世界都是天高地广。
三杰之一多尼采蒂处于美声唱法(Bel Canto,意即“美好的歌唱”)第二黄金时代。当阉人歌手们创造的声乐奇迹渐渐淡出历史,一种新的歌唱风格在十九世纪初兴盛起来,男声通过关闭唱法(也称掩蔽唱法)解决了换声区的巨大障碍,获得了响亮坚实的高音区真声,女声则讲究声音圆润、连贯灵活,随时从悠长的歌唱转换为跳跃、滑音、颤音等等。作曲家们为展示这种歌唱艺术谱写了大量高难度咏叹调,他们大大扩展了人类自然歌唱的可能性,而不必借助非人道的生理改造。“第二黄金时代”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从十八世纪中叶萌生的,格鲁克歌剧改革的主张与实践、喜歌剧的简朴真实、莫扎特杰作的启发引领都是强劲的推动力,甚至还可追溯到十七世纪阉人歌手的一个派别。
在欧洲歌剧发展史上,音乐(主要是声乐)和戏剧究竟孰轻孰重,始终是歌剧创作中的大问题,不同理念导致了不同的歌剧写法。十九世纪上半叶的观众深深着迷于“三杰”的歌剧,而仅仅几十年之后人们又有了新的看法,他们觉得那里面歌唱炫技太多了,精美华丽的高难度技巧严重影响了戏剧的真实感。关于这个问题,多尼采蒂本人是这样看的:“对大多数人而言,走进歌剧院是去听最优秀的歌唱家演唱的,而不是去听伟大作曲家的作品的”,我们可以想象,通过他的作品,那个时代的大歌唱家们得到了怎样狂热的拥趸。艺术审美和创作总是在变化中,多尼采蒂充分理解这一点,1844年,健康状况已经很糟糕的他写道:“我的全盛期已经过去,必然会有他人取代我的位置……我非常乐意将我所拥有的能力给予像威尔第那样的天才。”
事实上,我们在威尔第的歌剧中的确会听到很多对多尼采蒂等前辈的继承。十九世纪中叶以降,“三杰”的歌剧在新理念和新风格的冲击下一度失去了竞争力,直到二十世纪一些优秀的歌唱家、指挥家将它们再现于歌剧舞台,其价值重获认识。
多尼采蒂十分善于学习,他从传统的意大利正歌剧、同时代盛行的意大利喜歌剧乃至法国喜歌剧中汲取有效的手段,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一方面大大发挥美声的魅力,一方面获得了强劲的戏剧表现力,无论是端庄抒情还是轻松戏谑,当今世界各地经常上演的剧目仍有不少,前者如《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安娜·博莱纳》、《宠姬》,后者如《爱之甘醇》、《唐·帕斯夸莱》、《军中女郎》,一些唱段成为音乐会上倍受欢迎的曲目。如完整观赏他的歌剧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是非常注意歌唱艺术与戏剧表现之间的平衡关系的,他把那些华丽的高难度技巧与人物情感、戏剧场景紧密结合,产生了或催人泪下或妙趣横生的戏剧效果。
《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作于1835年,故事情节类似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纯真的爱情终未抵过家族仇恨,一对恋人共赴黄泉。它取材于同时代著名英国作家司各特的小说《待嫁的新娘》,脚本作家康马拉诺删去了司各特原作中12世纪十字军东征的大背景以及英格兰与威尔士的政治纠纷,人物关系和情节大大精简,突出了爱情悲剧主线,最重要的改动是将原来的大团圆改成了悲剧结局。
整体来说,全剧色调暗淡,情绪强烈,戏剧节奏紧张。从一开始露琪亚的哥哥得知妹妹与仇敌埃德加多相爱,不详的感觉就将观众牢牢钳制了。虽然第一幕里有爱情场景,但不安的情绪压过了幸福甜蜜。第二幕是情节冲突最集中的部分,先是兄长的欺骗和威逼,然后是痛苦而匆促的婚礼,紧接着是埃德加多闯入,一连串事件几乎不给人喘息的机会。真正的戏剧高潮是在第三幕,前半“露琪亚的疯狂场面”是音响最静节奏最缓心理张力却最大的部分,作曲家对人物情绪的刻画生动逼真,同时又展示了女高音的高难度技巧,这一大段歌唱将露琪亚的恍惚、疯癫、幻听、错认与各种高难度技巧紧密结合,跌宕起伏又一气呵成。后半部分埃德加多在墓地的一场戏再次掀起情感波澜,从愤怒绝望打算复仇到无比痛心决定追随爱人亡灵而去,悲剧情绪发展到了顶点。
演绎Bel Canto时期的歌剧,对歌唱家无疑是严峻的考验,出色的嗓音条件和精湛的声乐技巧当然必不可少,把控好歌唱与戏剧表演的关系难度也极大,弄不好就可能会成为瓦格纳不屑的“一连串歌曲的连缀”。
——文/周小静(天津音乐学院教授)
 
加载更多
收起
   
加载更多
收起
   
加载更多
收起

主创主演

主创主演

图集

加载更多

收起

媒体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