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Introduction
  • 项目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
  • 致辞
    Address

    院长致辞
    An Invitation from President

    首席评审致辞
    An Invitation from principal juror

  • 大事记
    Timeline

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

NCPA Young Composer Programme

  2011年,国家大剧院设立“青年作曲家计划”,迄今已历三期。作为国家级表演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有推动严肃音乐创作发展的使命,有挖掘优秀青年作曲家的责任,有连通世界音乐创作的担当。“青年作曲家计划”是一项支持和发展艺术事业的特别计划,是中国管弦乐创作的基础工程。国家大剧院鼓励全世界华人青年作曲家以脚踏实地的精神投身创作,携手探索音乐创作美学的发展,提升中国当代新创作品的影响力,推动世界音乐事业的共同繁荣。

  自2011年2月“国家大剧院首届青年作曲家计划”正式启动以来,共185名作曲家参与,累计征集作品203部。这些作曲家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分别来自中国、法国、美国等知名音乐院校,作品由10位国内外知名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组成的评审组甄选,并由国家大剧院邀请专业乐团进行展演,于终评音乐会评选出三名优胜者进行委约创作。优胜者的委约作品在次年进行演出。

  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得到多家专业乐团的支持,共计举办28场新作品展演,逾5万观众亲临现场聆听演出。五年来,青年作曲家计划也获得诸多国际音乐机构的关注,参与到本计划的包括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等多家音乐机构。

  国家大剧院诚邀全世界对作曲怀揣梦想的年轻华人加入“青年作曲家计划”,共同开拓音乐创作的美丽明天。

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计划大事记

NCPA Young Composer Programme Timeline

2011.01 首期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正式启动。
2011.12 首期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终评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6部优秀作品从75部征集作品中脱颖而出。
2012.04 第二期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正式启动,评审组由7名评委增至10名。
2012.06 著名指挥大师迪图瓦携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演奏首期青年作曲家计划优胜作品杜薇的
《袅晴丝·惊梦》。
2013.01 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正式与法国国家广播电台成为合作伙伴。
2013.03 2013国际妇女节特别音乐会“缤纷玫瑰”暨2011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委约作品展演在国家大剧院 音乐厅举行。
2013.05 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正式与英国格拉摩根峡谷现代音乐节成为合作伙伴。
德国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由克里斯蒂安·雅尔维执棒在德国Gewandhaus 音乐厅,演奏首期计划获奖者杜 薇的《袅晴丝·惊梦》。
2013.07 第二期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展演阶段拉开帷幕,展演作品由首期8部增加至12部。
2013.12 第二期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终评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6部优秀作品从61部征集作品中脱颖而出。
2014.02 第三期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正式启动。
2014.07 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第二期优胜奖肖瀛的作品《天边一朵云》在威尔士BBC广播交响乐团音乐厅由英国青年指挥家唐肯·沃德与威尔士BBC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出。
2015.02 第三期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展演阶段拉开帷幕,12部入围作品分别通过10场正式音乐会进行展演。
2015.05 英国格拉摩根峡谷现代音乐节委约第二期获奖者肖瀛与叶彦辰的室内乐作品在英国威尔士卡迪夫首演。
2015.12 截止第三期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共吸引185名作曲家参与,累计征集作品达203部。
2015.12 第三期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终评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6部优秀作品从67部征集作品中脱颖而出。
未来,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将会更精彩...
征集信息
Application

01 报名时间

  本计划2016-2017年期的报名时间起始于2016年3月1日,截止于2016年12月1日(以寄出邮戳为准).

02 报名材料

1.填写完整的《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报名表》原件一份;
2.字数500字以内的个人简历一份;
3.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一份;
4.学历证明文件复印件一份;
5.两寸彩色免冠正面近照两张;
6.参选作品之总谱两份;
7.作品的MIDI音频光盘(格式为MP3或WAV)。

03 作品要求

1.作品须以干净清楚的总谱进行投稿,所提供乐谱需打印或复印为A3尺寸并装订。全谱除标明作品名称和简要介绍以外,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及任何个人信息,不得出现任何与谱中音乐无关的标记。
2.作品必须为作者本人原创作品,改编作品不在本计划征稿范围之列。
3.每位选手只能投递一部参选作品。
4.作品必须创作于2011年之后,并且尚未在任何作曲赛事中获奖,尚未在任何公开场合发表或演出。
5.作品时长应为10-15分钟,其准确时间长度须清晰标注于总谱第1页左上方。
6.作品的编制须详细地标注在总谱的扉页上。
7.作品应为管弦乐队而作,不含协奏曲形式,不含室内乐形式以及声乐形式,其乐队最大编制不应超过如下标注:
- 常规乐器:
 木管3(可包括短笛)/3(可包括英国管)/3(可包括低音单簧管)/3(可包括低音巴松)件;
 铜管4/3/3/1件;
 弦乐16/14/12/10/8件。
- 自选非定量乐器:
 打击乐(常规乐器):0-5人;
 钢片琴(celesta)0-1人/竖琴0-1人/钢琴0-1人。
 可以自选不超过3件非独奏性质的中国民族乐器。

04 报名方式

  请参选者在报名截止时间之前,以邮寄的形式将报名材料和作品总谱递送至如下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组委会,邮编:100031。
  本计划组委会不接受参选者当面提交的报名材料及参选作品。无论参选者是否获得优胜,其所提交的上述报名材料和参选作品,均将由国家大剧院进行归档并适时销毁,不退还寄件人或原作者。

05 信息查询

  本计划组委会在收到报名材料和参选作品后,会及时以电子邮件形式向参选者进行收件确认。 参选者如需咨询本计划相关信息,可登陆国家大剧院官方网站www.chncpa.org进行查询,或通过如下联络方式与组委会联系:
  电话:+86-10-66550167
  传真:+86-10-66550988
  邮件:youngcomposer@chncpa.org

06 作品评审

报名截止之后,国家大剧院将通过专家评审组,对所有参选作品进行评审和选优。评审将按如下步骤分阶段进行。
1.预评:2016年12月,评审出不多于24件作品进入复评阶段。
2.复评:2017年1月,评审出不多于12件作品进入展演阶段。
3.展演:2017年2月至11月,国家大剧院邀请专业乐团,对12件作品分别进行公开的音乐会演奏,并在展演结束之后通过录音评审出不多于6件作品进入终评阶段。
4.终评:2017年12月,举办终评音乐会暨颁奖典礼,国家大剧院将邀请专业乐团集中公开演奏6件作品,由专家评审组现场审听并评选出3名优胜者,向优胜者分别颁发证书,并发出作品委托创作的邀请。

07 委托创作及作品演出

  国家大剧院将与每位优胜者分别签署作品委托创作协议,在协议框架下向三名优胜者分别支付5万元作为委托创作稿酬,并就委托创作作品之版权等相关事务进行约定。 国家大剧院将于委托创作作品完成之后,适时安排专业乐团对新作进行首演。
  乐手将在终评音乐排练期间评选出“乐手喜爱作品奖”,该作品将获得在“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2017-2018音乐季”中再度演出一次的机会。

08 相关费用

  参选者为参与本计划而产生的材料邮寄、总谱复印装订、总分谱电子版制作等相关费用,均由参选者负责承担。 对于通过预评而进入后续各个评审阶段的作品,其总分谱复制、乐团排练、乐团演出等费用,均由国家大剧院负责承担。 对于进入展演和终评的参选者,如需参选者来京配合有关工作,则其在京住宿、城际交通等费用,均由国家大剧院负责承担。

09 委托创作及作品演出

1.参选者应当是参选作品的作者,并享有参选作品完整的著作权。如参选者在报名时已与任何出版社签署长期版权代理协议,则应在其提交的报名材料中明确注明相关情况,其作品发表时间不能早于本计划展演,必需保证本计划展演为该作品的首演。
2.通过复评并获得作品展演资格的参选者,须同意将如下权利无偿授予国家大剧院:
(a)对作品的乐谱、录音、录像及任何形式的音像制品进行非商业性使用的权利;
(b)自本期计划结束之日起,对参选作品拥有为期两年的无偿演出权;
获得优胜并得到委托创作邀请的参选者,其新的委托创作作品的版权归属等法律事务均由国家大剧院与优胜者另行签署协议进行具体约定。
3.所有参选者按本《章程》约定之方式提交参选作品之后,即视为作者已经知晓并同意本《章程》所有约定及要求。
4.参选者必须确保本人提交信息及作品的真实性,如有任何虚假、舞弊或违反本章程规则之行为,国家大剧院有权随时取消其参选资格。
5.本《章程》及相关附属文件均以中文书就,并附有英文译文。如中文文本与英文译文之间出现任何不一致,应以中文文本之语义为准。
6.专家评审组对参选作品所做评判均为最终决定,且专家评审组有权做出仅选择不足3件作品作为优胜作品的决定。国家大剧院保留对本计划有关的任何安排做出变更的权利,并会通过国家大剧院官方网站对有关变更予以及时发布。

往届回顾
Review
  • 历届终评音乐会作品
    Previous works of NCPA Young Composer Programme Awards Concert

    2011

    2012-2013

    2014-2015

  • 往届获奖作品及委约作品
    Previous Winners and the Commissioned works

    2011

    2012-2013

    2014-2015

  • 往届活动视频
    Video

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颁奖音乐会2011

NCPA Young Composer Programme Awards Concert 2011

  • 《消逝的河流》 王之一

      王之一,青年作曲家,曾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拥有美国奥伯林音乐学院和路易维尔大学作曲学士及硕士学位。作品获得过李斯特国际作曲比赛、Grawemeyer奖学金等奖项和荣誉...

      王之一,青年作曲家,曾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拥有美国奥伯林音乐学院和路易维尔大学作曲学士及硕士学位。作品获得过李斯特国际作曲比赛、Grawemeyer奖学金等奖项和荣誉,并被众多美国和中国著名独奏家、合奏团及交响乐队演出和录音。2006年受聘回国担任上海歌剧院驻团作曲家,被院长张国勇先生称赞“拥有极优秀的写作技法”。2007年,赴北京加入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陈其钢音乐团队,创作了《开幕式迎宾曲》,并参与编配了《我和你》、《梦幻五环》、《中华礼乐》及《主火炬点燃》。奥运会之后创作了一系列作品,类型多样,风格迥异,细腻唯美与大气磅礴均得心应手。在音乐创作之外,他还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演奏者,获得多项演奏荣誉。

      作品试图通过声部各自以及相互之间流动的状态描绘出河流中时缓时急的变化,色彩时而明朗,时而晦暗。水孕育着无数生命,流动的水更是生生不息的脉动。河水流动的过程绝非平坦和一成不变的,必然会因为地形、途径、气候等影响演变出不同的自然景观,或平静淌过,或水花涟漪,或险恶澎湃,抑或波澜壮阔。而令人唏嘘的是,这样的河流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种种原因,正面临着绝迹,面临着消逝。消逝中的美更显得珍贵和令人回味, 把它们通过音乐折射, 则给听众多了一份 想象的空间。

  • 《同心圆》 史付红

      史付红,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2009年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得作曲博士学位。2000年和200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先后获得作曲学士和硕士学位。曾向唐建平、陈怡、郭文景、苏夏...

      史付红,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2009年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得作曲博士学位。2000年和200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先后获得作曲学士和硕士学位。曾向唐建平、陈怡、郭文景、苏夏、加里·库勒莎、周文中、陈其钢、詹姆斯·麦克米兰、萨尔维图瓦·西阿里诺、史蒂夫·赖克、默里·谢弗、吉勒丝·特伦布莱等享有国际盛誉的众多作曲大师学习。

      史付红创作的作品曾多次获奖,包括1997年台湾省立交响乐团第六届征曲比赛, 2002年台湾文建会民族音乐创作奖, 2007年加拿大Karen Kieser现代音乐奖和2008年加拿大蒙特利尔新音乐团作曲奖等。

      史付红曾与世界众多乐团合作,其中包括加拿大温哥华交响乐团、加拿大新音乐团、蒙特利尔现代乐团、加拿大法裔音乐家交响乐团、台湾交响乐团、香港中乐团、广东民族乐团等。

      《同心圆》是为大型管弦乐队而作。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和组织结构源于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名著《易经》,这部作品由I太阴、II少阳、III少阴、IV太阳四个连续的乐章组成。该作品强调单个音本身的运动、能量和张力。休止与音乐之间的比例及平衡受到中国书法艺术观念和审美的影响和启示。

      第一乐章试图用精美的音色,带有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意境创造一个广袤、宽阔、飘逸的氛围。第二乐章旨在寻求用乐队演奏出透明和绚烂的音乐色彩,不同乐器组之间的回声效果描绘出无数荡漾的涟漪或树木的年轮。第三乐章采用铜管乐器和低音乐器演奏多层的织体旋律及特殊的音色描绘出充满活力、动感的宗教舞蹈仪式。第四乐章使用急风暴雨般的音乐素材直至结束全曲,意欲表现中国神话中的夸父正竭尽全力追赶着太阳……

  • 《花问》 刘畅

      刘畅,2004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作曲系,200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于著名作曲家、博士生导师贾国平教授。2008年为小提琴与钢琴而作的乐曲《响铃公主》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首演,获得广...

      刘畅,2004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作曲系,200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于著名作曲家、博士生导师贾国平教授。2008年为小提琴与钢琴而作的乐曲《响铃公主》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首演,获得广泛好评。2010年5月,由其创作的歌曲《我相信》从420首参赛作品中胜出,荣获2011年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第二届全球征歌比赛“优秀歌曲奖”。主要作品有:钢琴三重奏《彩之翼》、弦乐四重奏《宫》、十二音序列作品《旋转的泡沫》、木管五重奏《赞丹小舟》、钢琴五重奏《寂晴》。

      女人如花,盈花似女。从女性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美好与真挚远多于其他,也更重于其他的一切。音乐的呈现源于内心深处的一段话语:花去问,充满明澈与希望的水与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当她知道答案的时候,而立作花瓣,幻化成漫天花飞。音乐以五个段落为呈现点。

      [花的姿态] 引入“声场”这一概念,表现植物一种静态的美感。乐曲以A为基础音,向上构成六个五度叠置的延展音,形成全曲的核心音响。

      [问] 只要生命处于生的状态,疑问就永不会停息。

      [水与光] 这是东西方文化中,全人类共同的信仰与智慧之载体。亦是抚育植物成长如父母般的生命要素。运用颤音琴与乐队进行融合,表现出两种事物的形态与本质及共性。

      [生命之义] 即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音乐发展到定音鼓八分音符的固定性节奏律动,使“横向外化听觉”形成固定模式的力量型牵引,从而影响“纵向内化听觉”的立体结构感。

      [漫天花飞] 用多线条延展式的旋律写作手法,呈现多维度的立体空间画面感,而非单一角度的平面感。最后回归至音乐本身那份最初的感动,超越了一切的释放与绚烂,感恩生命如此美好!

  • 《袅晴丝·惊梦》 杜薇

      出生于1978年,从小随父亲杜滨学习钢琴及作曲。199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先后跟随施万春、范乃信和郭文景学习作曲;2005年获得作曲硕士学位,导师郭文景。

      出生于1978年,从小随父亲杜滨学习钢琴及作曲。199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先后跟随施万春、范乃信和郭文景学习作曲;2005年获得作曲硕士学位,导师郭文景。

    主要作品包括《染》(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委约作品,并于2003年荣获“TMSK刘天华奖中国民乐室内乐作品比赛”三等奖)、《异域的芳香》(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委约作品);《天眼》(上海民族乐团委约作品);舞剧《情色》(丹麦皇家芭蕾舞团委约作品);《金瓶梅》(香港艺术节委约作品);《剑魂》(中央芭蕾舞团委约作品);《惊梦—— 牡丹亭新记》。此外,她还创作了大量的影视音乐,其中包括新版《红楼梦》、《唐山大地震》片尾歌《心经》、《狼灾记》、《左右》、《沂蒙》、《青春期》等。

      一片落花,一个梦,就断送了卿卿性命。杜丽娘,中国文学中最脆弱、最敏感、最阴柔的那个灵魂。在无穷无尽的水墨缠绵中,在无边无际的情欲挣扎里,她相信,整个世界就在那朵花上。《袅晴丝·惊梦》借昆曲唱腔之妩媚,伴“紧拉慢唱”之摇曳,上演这出怀春藏欲的戏梦一场。

  • 《百花深处》 肖瀛

      肖瀛,自幼三岁开始学习钢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2006年赴法国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随导师米歇尔·梅尔莱特学习作曲与配器,一年后取得高级作曲家文凭并同年考入巴黎市立音乐学院跟学习作曲,同时学习配器,对位 ...

      肖瀛,自幼三岁开始学习钢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2006年赴法国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随导师米歇尔·梅尔莱特学习作曲与配器,一年后取得高级作曲家文凭并同年考入巴黎市立音乐学院跟学习作曲,同时学习配器,对位,音乐分析与电子音乐。2010年考入巴黎高等国立音乐学院。

      作品“影子剪影”(为两组打击乐而作)被评为2009年第一届里昂打击乐作曲比赛一等奖,同年在戛纳莱康剧院首演,并在2010年由音乐出版社弗朗斯瓦·杜朗出版。他多次与巴黎室内乐团合作,2008年在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演出委约作品“呼叫回音”(为长笛与钢琴而作),2009年巴黎现代室内乐团委约作品“末日时钟”(为14把弦乐而作)在巴黎西岱德拉音乐厅演出。此外,他还经常与电影、戏剧合作,一直担当很多影视短片的配乐工作。

      “百花深处”是一条胡同名,隶属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辖域,东起护国寺东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
      曾经,有张姓夫妇在新街口南小巷内购买空地二三十亩,种青菜为生。渐渐地有了钱,在园中种植树木,叠石为山,挖掘水池,修建草阁茅亭,使这块菜地成为一个十分幽雅的所在。
      然而,当下的百花深处已不再是当年闲静的游走之地,那时的花香也早已沉淀在人们的记忆中。
      《百花深处》不仅仅是对这一条胡同巷子的漫笔,更是感叹着新时代与旧时代城市面貌的改变。究竟是它与城市的抗衡,输给了新时代的脚步,还是仅仅是我们的一瞥,正巧与它擦肩而过?
      我,与它擦肩而过数次,于是我找到了这首新作品的题材。
      乐曲中,偶尔能感受到胡同内传出来的自行车铃声,模仿清晨的鸟鸣声,夏日里的知了声,还有那些忽远忽近的一些用京胡演奏的京剧名曲片段。相反,胡同外现代化城市的声音特征却时不时地袭击我们的耳朵,嘈杂与和谐相互交融。
      笙的写作,更多的是建立在西方的创作思维上,正如西方人把笙称为'breath organ',循环呼吸的技巧与密集和弦被大量运用在乐曲中。

  • 《水墨三帧》 金秋月

      金秋月,满族,1989年出生于北京。自幼学习钢琴、舞蹈和声乐,先后考取东方歌舞团、北京市少年宫及北京电视台“七色光...

      金秋月,满族,1989年出生于北京。自幼学习钢琴、舞蹈和声乐,先后考取东方歌舞团、北京市少年宫及北京电视台“七色光”艺术团进行专业训练。200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刘长远、陈长风、杜咏老师学习作曲,此外,经常在全校的歌咏比赛中担任合唱指挥。200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跟随著名作曲家郭文景教授进一步学习创作至今。
      大学期间,多次在全国作曲比赛中获奖。其小提琴独奏作品《民间玩具》,获得了第二届“帕拉天奴”杯作曲比赛优秀奖(乐谱已出版);室内乐作品《沙源隐泉》荣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的“第十四届”文华音乐作品创作三等奖;艺术歌曲《海子诗三首》于2009年获得“帕拉天奴”杯第四届作曲比赛铜奖。
      2010年初接受“211”室内乐精品工程的委约,创作《木兰辞》并于当年成功演出,深受好评。此外,还为话剧及电影创作音乐,并应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指挥家朱亦兵教授的邀请,为其组建的大提琴爱乐(由八位青年大提琴演奏家组成)量身定做(改编)第29届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

      作品构思自深秋时节,完成于春末夏初。一路走来,景致、心境相融于水,一波三折。作者选取了最值得其记忆的三个时间片段,通过各不相同的写作方法及对音乐性格的塑造,记录下了当时场景中内心的情怀。

  • 《万物生》 蒋瑀

      蒋瑀,2002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作曲理论学科,师从著名作曲家施万春。201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师从著名作曲家刘湲...

      蒋瑀,2002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作曲理论学科,师从著名作曲家施万春。201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师从著名作曲家刘湲。在附中和大学期间,创作多首独奏和室内乐作品并演出,受到好评。业余时间多次参加实践,创作电视音乐,撰写乐评,担任音乐剧音乐总监等。现正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攻读硕士学位,师从作曲家陈怡、周龙。电子音乐作品《万花筒》于今年10月在EMM音乐节首演。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老子《道德经》42章

      道家认为,道可以被认为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中最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限的潜在力和创造力,天地间万物的蓬勃生机都是它发动和创造的,遵循着固有的规律。世界起源于道,然后生出阴阳,是为二。阴阳生出三,化而为万物。
      有感于老子的哲学思想,这首作品以三个单独的音为原始动机,之后的各种复杂素材都是由三个音不断变化衍生而来,从而形成了这部作品。在乐队编制和谱面形式上,这部作品也尽量遵循这个原则,各乐器组均以“三”为基础进行设置,体现了“三生万物”的原始思想。

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颁奖音乐会2012-2013

NCPA Young Composer Programme Awards Concert 2012-2013

  • 《天边一朵云》 肖瀛

      自幼开始学习钢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2006年赴法国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随导师Michel Merlet 学习作曲与配器,一年后取得高级作曲家文凭并同年考入巴黎市立音乐学院跟随... ...

      自幼开始学习钢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2006年赴法国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随导师Michel Merlet 学习作曲与配器,一年后取得高级作曲家文凭并同年考入巴黎市立音乐学院跟随Canat De Chizy学习作曲,同时学习配器,对位,音乐分析与电子音乐。2010年考入巴黎高等国立音乐学院攻读作曲研究生师从导师Gérard Pesson。
      其主要作品:《变脸》为弦乐四重奏而作,钢琴室内乐协奏曲《绿镯子》,钢琴与长笛《上邪》,为八把大提琴而作《HÜZÜN》以及电子音乐作品《空房间》。作品“影子的影子”为两组打击乐而作被评为2009 年第一届里昂打击乐作曲比赛一等奖,并同年在戛纳Cannes Licorne 剧院首演,作品于2010年与由法国音乐出版社“François Durand”出版。多次与巴黎室内乐团合作,2008年在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演出委约作品《转呼叫》为长笛与钢琴而作,2009年巴黎Intercontem porain乐团委约作品《末日时钟》为14把弦乐而作在巴黎Cité de la Musique 演出。2011年管弦乐《百花深处》入选国家大剧院首届青年作曲家计划,2012年为法国独立戏剧导演Froment Xavier改编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地下笔记》配乐,同年在巴黎5区地下独立剧院首演。作品《碎叶》为琵琶与小号而作,由里昂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委约为小号研究生毕业考试音乐会创作,同年与法国同学Rafael Carosi创办青年艺术家协会LEZARTS, 并参加第一届青年艺术家音乐节作为特邀作曲家,本次音乐会的主题由本人提议向简约主义致敬,委约作品《蔷薇刑》为小型室内乐而作在音乐节的开幕式上首演,音乐节同时上演了本人旅法7年间的多部作品。
      法国期间,与电影,戏剧经常合作,一直担当很多影视短片的配乐工作。

     

      全曲共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都以各自的独立音乐语言为基准创作,从无调性到泛调性,再从无调性进入主调性。琵琶的表现方式并不独立于乐队,而是混合在管弦乐的和声色彩中,隐约得透露出中国文人气息的音乐线条。乐曲中时而大量的不和谐和声覆盖着听觉,时而单一旋律化的委婉从神秘的和弦中绽露出来,这样的混搭的色彩效果与题目紧紧相扣,如一位旅者在寻找自我的旅程中,坚定着一个信念——在路上。

  • 《十面》 李博

      李博,1988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自幼学习钢琴,200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作曲系,师从徐之彤教授。200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2011年保送研究生并获宝钢国家奖学金。现师从中国著名作曲家唐建平教授 ... ...

      李博,1988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自幼学习钢琴,200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作曲系,师从徐之彤教授。200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2011年保送研究生并获宝钢国家奖学金。现师从中国著名作曲家唐建平教授。
      2012年获得德国音乐界最高奖之一“欣德米特作曲大奖”。这个奖项每年只授予一位作曲家,李博是唯一一位获得这个荣誉的中国作曲家,也是此奖23年历史以来最年轻的作曲家。2012年8月由德国文化部长在汉堡向李博颁发了这个奖项。2011年获得中国作曲最高奖“第十五届全国音乐作品(民乐)评选”一等奖,此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是国内音乐类比赛的最高奖。李博也是此奖30余年历史以来获得一等奖最年轻的作曲家,2011年4月由中央音乐学院名誉院长吴祖强教授在国家大剧院为李博颁发了这个奖项。他的作品近年在国内外十三项作曲比赛中获奖,成为中国青年作曲家中的佼佼者,其作品不断在国内外演出。
      曾受邀参加:德国石荷州音乐节、瑞士《CULTURE SCAPES》当代音乐节、波兰帕德莱斯基音乐学院音乐节、上海音乐学院《百川奖》全国作曲论坛、香港中乐团《心乐集》获奖作品音乐会等作品在国内外音乐节中演出并以CD、DVD、乐谱教材等形式出版。

      这首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中国的琵琶古曲《十面埋伏》。这首古曲描写了公元前202年楚汉决战时的情景,此曲气势磅礴、生动形象,初学作曲时即被它所吸引。而今再次回顾这首古曲,由它展现的人文情怀则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两军相争,“十面埋伏”本是一种阵法——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而后者则只能困兽犹斗,突出重围。这似乎更像是一幕人生的演绎:每当压力负重,面临困难时就如同身陷十面埋伏。唯有坚持信念,奋力拼搏才能突破一个又一个人生的难题。
      《十面》由一段气势恢宏的音乐开始,并在第18小节处用钢琴演绎了《十面埋伏》经典的开场主题,意在借其激烈的气氛和熟悉的曲调引出下文个性的发挥。经过了一段充满力量和冲突的音乐后,乐曲在E段进入一种神秘、寂静的气氛,短小的乐句在不同声部若隐若现的交替着,如同一人独立困境中不断的彷徨与寻找。《十面》由《十面埋伏》获得灵感,借题发挥。在如今的现代社会中,身临战场的人毕竟是少数,而突破埋伏,勇闯天涯的精神和毅力在这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并不可缺。
      创作此曲也是笔者在激励自己,在每一个难题来临时,在这个纷繁的时代里,闯出一片天地。

  • 《澧水之际II》 刘健

      刘健,1984年生于广州。2003-2007年在星海音乐学院双修音乐学与作曲;2007-2010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师从吕黄副教授学习,获作曲硕士文凭;2010年起跟随杨立青教授学习,已通过作曲博士答辩。.. ...

      刘健,1984年生于广州。2003-2007年在星海音乐学院双修音乐学与作曲;2007-2010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师从吕黄副教授学习,获作曲硕士文凭;2010年起跟随杨立青教授学习,已通过作曲博士答辩。
      其作品别具风格与感染力,曾在上海当代音乐周、北京德国音乐周、德国汉堡音乐节等国际音乐节上演,其中9个作品在刘天华作曲比赛、帕拉天奴、全国音乐作品评奖(文华奖)、长风奖和金钟奖等重大比赛中获奖。
      2009年获上海音乐学院第十八届傅成贤纪念奖学金; 2011年获“2011-2012年度中银上音优秀研究生奖学金”;2011年获上海市大学生征文比赛一等奖;2012年2月在《人民音乐》发表论文“‘陶醉与寻找’——香港中乐团‘2010上海之春’访沪演出的启发”;2013年6月发表论文“浪潮而起——由‘浪潮Ⅱ’音乐会和2012年打击乐学科发展研讨会说起”。

      借水天“之际”,
      喻中西化合之边缘;
      试捏澧水号子之声,
      造穿天地、透人心之响。
      这是西洋管弦乐队《澧水之际II》的第一乐章。该作品取材于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之际”一语双关,既指乐曲灵感起于湖南澧江水天相交之际,也指作曲者努力糅合不同创作技法与思维,在中、西、古、今交汇的边缘之上进行创新。

  • 《中国制造》 周娟

      周娟,四川人,新疆长大,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讲师,美国密苏里大学音乐艺术博士。主要作品有管弦乐《天涯》、《中国制造》、《别了,“同学”》、管乐队《幕启》、歌剧《悟空》、《夜莺》、音乐剧《命运之选择》、合唱《爱的康塔塔》、《风》、爵士乐队《“鸟语”》...

      周娟,四川人,新疆长大,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讲师,美国密苏里大学音乐艺术博士。主要作品有管弦乐《天涯》、《中国制造》、《别了,“同学”》、管乐队《幕启》、歌剧《悟空》、《夜莺》、音乐剧《命运之选择》、合唱《爱的康塔塔》、《风》、爵士乐队《“鸟语”》、《浇灌你的回忆》、大型室内乐《冥》、《我的精神家园》、民乐重奏《楼兰》、《西风破》、声乐套曲《格》、话剧配乐《俄狄普斯王》、京剧配乐《金锁记》和《浣花吟》,两部弦乐四重奏、以及多部各编制的室内乐等。周娟的创作题材和体裁多样,其音乐细腻、富于想象和戏剧张力,曾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美国作曲家、作家和出版社联合会“古尔德青年作曲家奖”首奖、文化部全国音乐作品评奖、埃德加斯诺奖、德国女艺术家联合会“福斯奖”、斯当盾杰出青年作曲家委约奖等。

      人,总有蓦然回首的刹那;那一刹那,心情很复杂。
      二零零七年夏,雨后,我带着装满回忆和梦想的三只箱子,深夜到了堪城。文化和语言的对照矛盾很长一段时间里冲击得我无所适从。创作不知从何落笔。在那个时候,我,同许多前辈一样,爱上了从泥土而生、在挣扎中成熟的爵士乐。它就像我每天要使用第二语言——英语一样新鲜有趣。 每天清晨,总有一只叫声奇特的鸟在窗外林间鸣,一直伴随我。后来,我知道了这种北美特有的鸟叫哀鸠。直到离开堪城,我也没有见过那种鸟。只是那素未谋面的、孤独而希望的呼唤,现在想来,是当时的心情写照。这作品表达了我内心的张力感受和层叠的声音,更重要地是,它记录了我如何看待作曲的一个思维过程:哀鸠的叫声,一长两短,为动机,由迷离的清晨梦境懵懂的呼唤开始,逐渐明朗,演变成有东方色彩的爵士风格的糅合。它也是我的日记,蓦然回首,心中充满了颤巍巍的喜悦和经历后的感动。

  • 《惊蛰》 蔡东真

      蔡东真,朝鲜族、1981年出生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2001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教授、郝维亚教授。2007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研究生班,师从郝维亚教授。

      蔡东真,朝鲜族、1981年出生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2001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教授、郝维亚教授。2007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研究生班,师从郝维亚教授。
      研究生期间作为郝维亚教授的助教,在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部作曲班代课任教。在校期间参与并创作了大量作品,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各类音乐创作活动。
      如《广西南宁民歌节》、《2009年央视春晚》、《亚洲艺术节》、《河南国际旅游艺术节》、2010年第九届广州《中国艺术节》、2011年《第九届民族运动会》、2012央视十八大晚会,2013年央视新年春晚、2013年《公安部春晚》、2013年《山西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12年《山西广播电视台-感动朔州十佳人物》颁奖晚会、2013年《山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颁奖晚会》等活动中担任作曲工作。

      万物复苏,虫子们惊醒了,大自然欢动起来,迎接着春天的到来。“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作品主要描写大自然迎接春天的景象,以大自然为载体,所有物种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通过管弦乐队与民乐器的相互对话,体现出曲作者对生命的美好追求。更希望借此唤起人们更加爱惜自然、保护自然,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 《碧塔海之晨》 叶彦辰

      叶彦辰,1992年出生于重庆,自幼热爱严肃音乐。2008年赴俄罗斯开始学习作曲,并自此走上音乐创作道路。在下诺夫哥罗德国立音乐学院修习至今,师从Boris Gezelev,并代表学院参加第三届全俄普罗科夫耶夫青年作曲家... ...

      叶彦辰,1992年出生于重庆,自幼热爱严肃音乐。2008年赴俄罗斯开始学习作曲,并自此走上音乐创作道路。在下诺夫哥罗德国立音乐学院修习至今,师从Boris Gezelev,并代表学院参加第三届全俄普罗科夫耶夫青年作曲家大赛获得“金奖”。期间作品广泛涵盖室内乐重奏、声乐等各种编制体裁,并热衷于乐团作品的创作。迄今为止已完成16部作品包括一部黑管协奏曲、三部交响乐团作品及两部交响管乐作品。在积极的创作生活中,这个数量也以相当的速度逐年增加。以不排斥传统元素但具有个人特色的音乐风格在各界倍受好评。现为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音乐学院大五年级学生。主要奖项包括2013美国金钥匙国际作曲大赛“青年艺术家一等奖”、第三届全俄普罗科夫耶夫青年作曲家大赛“金奖”等。主要作品有:《第一交响组曲》、《铜管五重奏》、《雅利安的丝路之旅》为大型交响管乐团而作、《碧塔海之晨》为大型交响乐团而作、《戏子》为交响乐团而作。

      碧塔海,云南海拔最高的高原湖泊,位于云南省西北香格里拉,居住着各种珍稀鸟类,四季景色静谧怡人。作品则是描写了作者流连于此地的感受。《碧塔海之晨》由两个不间断的乐章组成:1、晨霭 2、风雨狂舞 风景描绘形象生动,自然气息浓郁,至始至终充满了青涩而神秘的幻想色彩。这部具有“罕见可听性”的现代音乐作品,承载于仅仅只有三个音的动机之上,有着简约的和声色调,丰富细腻的配器色彩。作者并没有狭隘的追寻新式音乐技法,在轻灵玄妙的景致描绘中更加注重通过音乐修辞与素材的充分发展来塑造作品中的精神能量。而这些简洁朴实但富有张力的音乐素材描绘出唯美风景水墨画的同时更唤起了人们对自然与心灵自由的渴望。这比表现主义少了恐惧,比印象主义多了一丝宣泄与信仰,更是为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喧嚣中的人们带来了震撼心灵的共鸣;体验喧闹以外的淳朴与自然的同时引人反思:生活中最美丽最珍贵的其实仅仅是清新的自然和心灵的自由。

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颁奖音乐会2014-2015

NCPA Young Composer Programme Awards Concert 2014-2015

  • 《彼岸花》 李萌能

      李萌能,祖籍湖南,自幼习手风琴与钢琴。2002年毕业于怀化市第三中学,2006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法律系。后弃律从律,北上北京,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及相关学科...

      李萌能,祖籍湖南,自幼习手风琴与钢琴。2002年毕业于怀化市第三中学,2006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法律系。后弃律从律,北上北京,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及相关学科。2009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随Michel Merlet学习作曲与配器。2001年起在巴黎高等国立音乐学院,巴黎市国立音乐学院,奥柏维利埃国立音乐学院跟随Edith Canat da Chizy,Denis Dufour和Thomat Lac te等导师攻读器乐作曲,电子作曲,和声对位以及其他学科。2013年考入里昂高等国立音乐学院,随导师Phillipe Hurel继续学习器乐与电子作曲,同时学习配器和指挥。
      2012年,李萌能凭借为男中音与双簧管而作的《夜曲》,五重奏《失语症》以及《管弦乐队作品三首》以金奖第一名的成绩获得高级作曲家文凭和SACEM奖。2013年,入选巴黎电子音乐计划“奥尔菲”,电子音乐作品《世界在深蓝中凝聚》,室内乐作品《通往一轮红色月亮的旅程》于巴黎首演。随后,为管弦乐队而作的《刑天》入选中国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展演阶段,并由北京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首演。2014年获得2015-2016年度全法国唯一作曲名额的布朗热基金会奖金。2015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法国国家高等职业音乐家文凭(DNSPM),里昂第二大学音乐学专业文凭。在法期间,李的诸多室内乐以及独奏作品如:五重奏《浮世》,铜管八重奏《黑水》,为女高音与室内乐团而作的《扶桑》,中提琴独奏《乱》,钢琴独奏《诗篇》等在不同城市的不同音乐厅奏响,其与各国指挥家,演奏家,室内乐团如Alternance,声音研究中心如意大利的Tempo Reale等均有合作。

      有花之时不见叶,有叶之时不见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
      很多人对死亡这个话题讳莫如深,而我从来相信他未必是个体存在的终点。在阵痛与阵痛,期待与思念,欣喜与悲恸,获得与丧失间,生命本身带给我们的想象和我们试图赋予生命的意义同样巨大。作为生命的一部分,死亡如初生一样值得描述,因为它绝不只是白茫茫一片。我们逝去的心爱之人,必定走过凄美的火照之路,跨过彩虹般绚丽的桥,海洋般绽放的彼岸花一直陪伴着他们。抛开形而上的讨论,没有比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更适合去描绘死亡的了。
      作品用MAX/MSP的Patch(Bach)在复杂和弦与调式和弦间做插值运算获取高音材料,然后将旋律和声化,和声旋律化;用复调织体构成齐奏,在齐奏里插满复调的花。逻辑和音乐结构仍然是我重视的。另外,依旧在探索表达与听觉的平衡点。
      技术总是冷的,希冀得到的音响与共鸣才真实且珍贵。
      曲子全场约11分钟,分为三部分:黄泉路,三途河,彼岸花。表情分别是:冷邪的,延绵的,凄美的。
    此曲献给我们怀念的人。

     

  • 《八仙》 商沛雷

      商沛雷,五岁学习钢琴。200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2009年保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师从郭文景教授,贾国平教授。2014年9月保送就读作曲系研究生。主要作品有交响乐《Evolution》、《七彩的远方》。民乐、西洋乐以及混合室内乐《幻想曲》.. ...

      商沛雷,五岁学习钢琴。200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2009年保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师从郭文景教授,贾国平教授。2014年9月保送就读作曲系研究生。主要作品有交响乐《Evolution》、《七彩的远方》。民乐、西洋乐以及混合室内乐《幻想曲》、《Variation》、《溯源》、《荆楚情》、《九重天》,舞蹈音乐《我的筝儿我的孩儿》等。作品曾在北京、上海、维也纳、萨尔茨堡等地上演。
      曾荣获2010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大提琴原创作品比赛三等奖(获奖作品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13莫扎特音乐大学国际作曲比赛第二名,第二届卢森堡Artistes en Herbe 国际作曲比赛成人组第二名,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作品奖等荣誉。

      八仙是汉族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神仙。他们分别是吕洞宾、汉钟离、铁拐李、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何仙姑以及曹国舅。八仙均为凡人得道,个性十分鲜明。本曲逐一描写了八位神仙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共分五个乐章:
      I吕洞宾:自有熟读四书五经。曾于唐宝历元年中进士,后隐居终南山。八仙中代表文人形象。第一乐章主要体现中国古代文人高雅闲适、淡泊宁静的气质。
      II张果老 蓝采和:张果老在八仙中代表老人的形象。他出入常倒骑一匹白驴。能使仙术“气绝身死”,似“老顽童”一般。蓝采和在八仙中代表年轻人、流浪艺人形象。常手持拍板,乘醉而歌,似狂非狂,机捷谐谑。第二乐章描绘了张果老智慧、幽默的老人形象,又用独奏小提琴描写蓝采和醉歌以及“众人齐和”的场景。
      III韩湘子 何仙姑:韩湘子在八仙中代表才子,少爷形象。风流潇洒,手持笛箫。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她温柔美丽,手持莲花。第三乐章描写才子佳人,充满着浪漫与婉约。长笛代表韩湘子作为主奏乐器贯穿整个乐章。
      IV曹国舅 铁拐李:曹国舅原是皇亲国戚,八仙中代表权贵。铁拐李是跛足道人的形象,手持铁拐,黑脸蓬头,貌似乞丐。第四乐章通过主题对比的写法,把两个性格迥异的人放在一起,表现“亦庄亦谐”的效果。
      V汉钟离:八仙中代表武将的形象。他赤面伟体、威风凛凛。第五乐章的情绪是热情奔放的。其中运用了中国戏曲中“紧打慢唱”等特色。
      乐曲以“文”开端,以“武”结束,力图生动地还原八仙多姿多彩的形象。

  • 《夜曲》 何巍

      何巍,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教师。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研究生,先后师从吴基学、郭鸣、权吉浩教授。... ...

      何巍,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教师。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研究生,先后师从吴基学、郭鸣、权吉浩教授。
      其主要作品:交响音画《八彩》入选第四届中国交响音乐季,2012年5月由深圳交响乐团首演于北京。民族室内乐《礼·乐》荣获“孔子颂”全国作曲比赛三等奖,2010年该作品作为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室内乐教材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民族室内乐《光谱》荣获美国第十五届“长风奖”国际作曲比赛第三名,2007年由长风中乐团首演于纽约Symphony Space。另有室内乐《悟》、《溯》、《逸》、《第二弦乐四重奏》、《忆·春晨》;艺术歌曲《忆·别来春半》、《滁州西涧》;混声合唱《芣苢》等。

      灵感来源于惠斯勒的油画作品《蓝色和金色的夜曲》。作品共有五个音乐主题,分别描绘不同的画面形象及意境。乐曲中不同的调性分别对应不同的颜色,再通过色调的冷暖搭配不同的乐器音色,将画面整体移植到音乐中。随着视角由近景到远景,主题也相互叠加、展开,逐步呈现画面全貌。并配以力度对位及共同音、共同音程转调等技巧来表现美术中的“黑、白、灰”、“中间色”等绘画手法,达到人的听觉和视觉心理学上的光感变化。

  • 《漫漫山间谷》 杨筱琳

      杨筱琳,于2011-2015年在加拿大西蒙飞沙大学学习跟随导师Owen Underhill学习音乐创作。大学的学习不仅使她对严肃音乐作曲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和实践,4年的音乐课程还开启了她对电脑音乐创作的大门,激发了她对当代音乐创作类型更加广阔的灵感...

      杨筱琳,于2011-2015年在加拿大西蒙飞沙大学学习跟随导师Owen Underhill学习音乐创作。大学的学习不仅使她对严肃音乐作曲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和实践,4年的音乐课程还开启了她对电脑音乐创作的大门,激发了她对当代音乐创作类型更加广阔的灵感;她还有幸参与了三年对印尼甘美兰乐器的学习和创作,这个经历丰富了她对于非西洋乐器的了解;她相信这些宝贵的学习经历会影响她在未来音乐创作上追求更加多元化的风格。在音乐创作这个世界里,她最看重的是音乐作品的完整性,和创作态度的真诚。
      她的室内乐作品曾多次入选为温哥华Sonic Boom年度当代音乐作品音乐会表演曲目(2013,2014,2015)、如《坠落》、旋转》、《倒影》,她的声乐作品《月光海岸》被温哥华当地合唱团Novum Musica入选为2013年春季表演曲目之一,在加拿大音乐中心首演。杨筱琳还非常热爱影视音乐作曲,大学期间她所配的4部独立电影音乐作品也在温哥华西蒙飞沙大学的电影展陆续上映。除了和当地艺术家合作,她也曾尝试为英国一位艺术导演家Victoria Rance的影视作品I Wish配乐,这部作品于2014年获得了Deptford X 2014 Fringe Award。

      漫漫山间谷由三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通过对不同的时间段(日落,午夜,破晓)结合大自然景象的转变来作为整曲的基点。
      第一乐章:“风水黄昏”借题中此三个自然元素,在意境上阐述出柔美模糊的画面。听者会注意到以不同家族乐器,或是同类乐器结合对应而贯穿整乐章不同音色转化的呈现。每层旋律都没有固定的节奏性,而是游刃在频繁的拍号转变中,使曲子更随风随性。
      第二乐章:“夜畔风暴”在曲风上充满了突变,强烈,鲜明的色彩;与第一乐章形成极端对比。在节奏上,此乐章运用了大量的带有强烈特征的节奏组合并高调的加以重复。虽然在旋律呈现上,此乐章延续了第一乐章所奠定的起落,却在无调性的以急速爬行方式展现,并结合了大量短小而不断重复的节奏为对比。这个乐章是关于矛盾、突变的转换。
      第三乐章:“破晓”在色彩上较第二乐章相对柔和起来;但较之第一乐章模糊不清的意境,此乐章拥有鲜明的旋律线条和暗暗复苏的催动力。这也是作者对于祥和另一个角度的诠释。
      本曲的三个乐章以各自独立的音乐语言和色彩,谱出了三幅具有不同意境,不同韵味,不同心境的山谷画卷。

  • 《绿林中的杜鹃》 蔺锡鹏

      蔺锡鹏, 1984年出生于中国沈阳, 从小随父亲学习音乐, 后师从于俄罗斯著名钢琴家Youri Drozdov教授学习钢琴,2004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与钢琴系,先后随陈强斌,周湘林,叶国辉教授学习作曲,随杨立青,徐孟东...

      蔺锡鹏, 1984年出生于中国沈阳, 从小随父亲学习音乐, 后师从于俄罗斯著名钢琴家Youri Drozdov教授学习钢琴,2004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与钢琴系,先后随陈强斌,周湘林,叶国辉教授学习作曲,随杨立青,徐孟东,贾达群,温德青,陈牧声等教授学习作曲技术理论,并随苏彬教授学习钢琴。2012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硕士研究生,导师叶国辉教授。

      交响音画《绿林中的杜鹃》的创作手法以点描为主,同时对音色加以精致的处理,旋律缓缓浮现在半音化的背景上,其特点就是分离,听起来支离破碎,有点像一副清秀淡雅的山水画。
      在技术上,以一个五音动机组作为核心,全曲围绕这个核心的动机进行巧妙的发展与变化,将若干个速度不同的段落连接并融合起来,使全曲统一在一个同一的材料内。
      作品标题中的“杜鹃”有“杜鹃花”和“杜鹃鸟”的含义。全曲演奏时间约11分钟。

  • 《云佩》 张志亮

      四川音乐学院电子音乐系青年教师。作品题材、类型广泛,所创作的独奏、室内乐、交响乐等作品曾在成都、上海、北京、武汉、香港、美国、捷克、瑞士、奥地利、卢森堡、新西兰等地演出并获奖。在作品创作中...

      四川音乐学院电子音乐系青年教师。作品题材、类型广泛,所创作的独奏、室内乐、交响乐等作品曾在成都、上海、北京、武汉、香港、美国、捷克、瑞士、奥地利、卢森堡、新西兰等地演出并获奖。在作品创作中扎根于自身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也试图摆脱固有的民族以及国界符号,通过与当代音乐语言的结合,逻辑的展示出新生代作曲家的所感、所知、所想与民族文化内涵。

      作品以唐代诗人来鹄的《云》为蓝本,音高材料用唐代广为流传的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并结合当代音乐语言创作而成。一首不以描摹刻画为能事、有所托寓的咏物诗,总是能以它的生动形象启发人们去联想,去思索。作品以“佩”字附后更加贴合诗中人格化的“云”。原本表现梅花高尚品性以及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被作者重新解读以另外一种面貌与来鹄这首最富人民性的咏云之作相结合,以此来表现出作者读到这首诗后的感悟、联想与思索。作品分为四段(连续演奏),每段分别对应诗中四句。
       1、千形万象竟还空, 2、映水藏山片复重。3、无限旱苗枯欲尽, 4、悠悠闲处作奇峰。

媒体报道
Press
回到顶部
The Vanishing River Wang Zhi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