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八月合唱节
  • 非遗传承
  • 大地天籁
  • 周边好物
  • 演出安排
  • 媒体之声
  • 往届回顾
  • 少数民族 炫彩之声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实践和历史发展进程中,许多民族都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文化。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他们有着流淌在血液中的音乐基因,他们的歌曲大而山河日月,细及米盐要栗,上关世道盛衰,下涉里巷琐故,成为少数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

    2021八月合唱节以“大地天籁”为主题。力邀彝族、壮族、纳西族、侗族、蒙古族、怒族、傈僳族、藏族、拉祜族、哈萨克族10个少数民族的合唱团体、31位民族艺术传承人,带来其民族特色的演出曲目。演出涵盖了1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坡芽情歌、侗族大歌、侗族芦笙、彝族民歌、蒙古族长调、蒙古族呼麦、蒙古族马头琴、蒙古族四胡、傈僳族民歌、藏族民歌、哈萨克族冬不拉、哈萨克族民歌。

    8月10日,深圳音乐厅“小金树”多民族童声合唱团与“飞越彩虹”多民族童声合唱团组成150人的庞大阵容,唱响中华大地上世代流转的歌谣;12日,内蒙古少年合唱团的小成员们大都来自于内蒙古草原的农、牧民家庭,他们以空灵辽远的天籁歌声抒发对草原的热爱。18日-19日,特别策划的原生态合唱盛会,力邀五支来自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原生态合唱团——坡芽歌书合唱团、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黎平县黄岗侗族大歌队、五彩云霞彝歌队、木火乐团,用最本真的歌声将各自的民族文化铺陈开来。

    各地民歌 专业呈现

    中国民歌源远流长,是合唱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许多职业合唱团体都将民歌纳入日常排演的曲库中。这些产生于民间的歌曲,在流传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经过作曲家改编、创作的合唱版本,歌词越加精炼,语言生动传神,曲调渐臻完美,并由多声部合唱赋予了崭新的意蕴。

    在本届合唱节中,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北京爱乐合唱团、一七一中学金帆合唱团、华中师范大学天空合唱团也精选了不同地域与民族、题材多元、风格各异的民歌,将带来高水准的专业演绎。

    24节气古诗词歌曲,唱出中华气韵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精华,串联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时间脉络。歌唱家龚琳娜与作曲家老锣以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古诗词为素材,创作了“二十四节气古诗词合唱音乐会”。选取十余首古诗词名篇,歌曲旋律风格丰富多变,每首都自成一格。

    百年经典 时代强音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合唱节开幕演出中,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通过不同时期诞生的最具代表性、群众性的歌曲,重温党的百年历程,唱响百年辉煌篇章。

    源自西方的歌剧中,也诞生了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合唱名篇。中央歌剧院合唱团将在本届合唱节带来《游吟诗人》《弄臣》《卡门》等歌剧中最深入人心的经典合唱选段。

  1. 民族乐器
  2. 精选赏听
  3. 大美河山
  1. 精美好物
  2. 限定餐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