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不止摩登 这部戏带你回到高燃的1930年代

国家大剧院微信
铛铛车、《良友》画报、旗袍、百乐门……说起1930年代的上海,沪上摩登想必是最有画面感的印象。在被称为“东方巴黎”“冒险家乐园”的大都会,现代感极强的新感觉派、脱胎于清末言情的鸳鸯蝴蝶派让传统与现代同时出现在沪上文学的风景里,在现代性与未来性共生的十里洋场,还有另一种掷地有声并不断扩大的声音,便是左翼文学和电影的力量。




上海屋檐下 《十字街头》的戏里戏外


1937年,时年22岁的赵丹和16岁的白杨跟随沈西苓导演,拍摄了电影《十字街头》。《十字街头》公映时,《申报》用套红的整个版面刊登了赵丹和白杨的巨幅剧照,轰动一时。影片聚焦摩登之外的上海,四个失业青年在人生十字路口的迷茫与选择。导演有意讲述繁华之下的底层生活,但却用一出爱情喜剧化解了沉重的主题。“失业也不止一次了,饿饭也是常有的事情”,为生计也为理想,影片的最后,青年们肩并肩阔步向前跨过路口,此种朝气和信念不免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的那句“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影片一经上映,就受到了知识分子和广大青年的喜爱,影片中好莱坞式的爱情叙事也让赵丹和白杨成为了电影史中的初代“银幕情侣”。


更值得玩味的是在影片之外,这批年轻的电影人们在日后的生涯里也走上了可敬可叹的理想之路:“老赵”赵丹在新中国建立后曾奔赴朝鲜前线,在舞台荧屏上塑造了无数经典形象;“小杨”白杨被誉为“新影后”,她为人难忘的角色之一便是《祝福》中的“祥林嫂”;“阿唐”吕班曾在20岁时受党指派潜伏国民党剧团,建国后执导了《不拘小节的人》等讽刺喜剧开山之作;“姚大姐”英茵曾假扮舞女在日伪人员中活动,后因谍报身份暴露自杀牺牲,时年仅26岁;“刘大个”沙蒙在建国后执导了《赵一曼》《上甘岭》等革命题材作品;“小徐”伊明编写了著名的电影《城南旧事》等等。电影中流传至今的主题曲《春天里》由著名作曲家贺绿汀作曲,并由谍海才女关露作词。







舞台上的蒙太奇 与1930年代的青年挥手致敬
时代的铛铛车摇铃前行,在八十余年后的今天,人生选择依然是每一个青年无法绕过的问题,失业、爱情、合租对于今天的青年也并不陌生。为了致敬经典,从经典中获得力量和感召,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将这部中国影史的经典之作搬上了话剧舞台。黄盈导演巧妙地将舞台转化为剪辑台,并让演员“跳进跳出”,在还原经典的同时通过舞台调度实现了戏里戏外、跨越时空的对话。这场对话属于青年,迷茫和困惑时有发生,朝气和志气却是青年独有的热血。


“任何时代的青年人,面对生活,都会有十字路口,去向何方,是需要面对和选择的。剧中四位年轻人物所面临的时代和所选取的道路,对当下的青年朋友照样是有启迪作用的。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的青年戏剧人,就是当代一群有理想,有志气,有追求的年轻人,正如剧中的人物一般。他们的这种精神,恰恰从整台充满激情的演出中流露尽致。做为一位老戏剧人,也曾度过无数的十字路口,也曾面临过选择和坚持。结尾处,对当年创作电影的主创人员的怀念和致敬场面,非常感动观众,我曾有幸与主创人员,如赵丹白杨有所接触,他们是我人生的榜样,学之不尽。看到此处,几乎落泪。”——罗锦鳞


4月30日至5月7日,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十字街头》将二轮上演,原班人马将重聚舞台,在“春天里百花香”的经典旋律中,坐上时代的铛铛车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一墙之隔”的爱情和十字路口的选择里,走进沪上青年生活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