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被称为“马背民族”。蒙古族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音乐文化的集大成者。草原音乐文化至少始于匈奴时代,并经东胡、敕勒、鲜卑、突厥等北方草原民族部落的传承和发展,最终被蒙古人所继承,蒙古人也因此成为了古往今来草原歌舞音乐文化最伟大的继承者、收藏者、发扬者和创新者。
鄂温克族汉义为“大山林里的人们”。关于鄂温克族来源,有学者认为,鄂温克族起源于贝加尔湖一带,祖先是北室韦和鞠部;另外有学者提出,鄂温克族起源于乌苏里江流域,他们的祖先是羁七部之一的安居骨部,并向西发展。目前人口有3万余人,主要居住在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和黑龙江省的讷河市。其中,今天居住在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族从事牧业,居住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等地的鄂温克族从事农业,在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鄂温克族从事饲养驯鹿业。
鄂伦春族也是我国北方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汉译为“住在森林里的人们”,目前国内还有8000余人口。关于鄂伦春族的族源问题今众说纷纭,相对集中于室韦、肃慎、阿尔泰系、通古斯系等几种说法。主要分布居住在黑龙江省黑河地区逊克县、嘉荫县、呼玛县、塔河县,以及内蒙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鄂伦春自治旗内的部分乡、镇等。有语言无文字,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生产生活方式过去主要是狩猎为主、捕鱼、采集为辅,当代以农业、手工业、旅游业等综合类生产生活方式为主。
达斡尔族分布于我国东北嫩江中下游以及新疆,人口13万余人。有语言无文字,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为布特哈、海拉尔、齐齐哈尔、塔城四个方言区。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是辽代契丹后裔。达斡尔族传统经济具有复合型多种经营的特点,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兼营猎业、畜牧业、渔业、林业以及手工业等。当代达斡尔族主要从事农耕和畜牧业。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来自草原和森林的文化记忆——北方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展演”,现场将采用讲解和演员示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展示。内容包括分布于我国北方的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的传统民歌、说唱、器乐和舞蹈。这些民族都是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民族,同时,这四个民族又都是跨境民族,他们身上承载着来自草原和森林的文化记忆,这记忆也深深地印刻在他们传承至今的音乐和舞蹈中,并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不断地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当前,按照音乐学界的分类,这四个民族的音乐大致可以归属到传统民歌、说唱、舞蹈音乐和器乐,这其中也包含了宗教、祭祀音乐。本次展示的节目中既有声乐、器乐,还有舞蹈;声乐曲目中既有原生民歌、改编民歌,也有当代风格性创作歌曲;舞蹈既包括中国境内的鄂伦春族、达斡尔族、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舞蹈,还有生活在俄罗斯境内的埃文基人的传统舞蹈。届时,大家将能欣赏到蒙古族传统的长调、呼麦、乌力格尔说唱、器乐合奏以及布里亚特蒙古族民间歌舞;鄂温克族传统民歌赞达勒、俄罗斯埃文基民间舞蹈伊堪舞;鄂伦春族传统民歌赞达仁、民间舞蹈伊和嫩;达斡尔族传统民歌扎恩达勒、乌钦说唱以及民间舞蹈鲁日格勒。参加本次活动的人员不仅有中国音乐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和教授,还有各级各类非遗传承人,以及来自民间的技艺高超的歌舞爱好者。

齐齐哈尔梅里斯文化馆演出队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学会“映山红艺术团”
【系列介绍】
音乐,是无字的诗篇。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都到我们的生命里来,寻找专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意义。在这个人群川流的城市,周末,请你慢下脚步,走进唱片的世界;这里,你可以品味艺术家们用音乐为你调制的专属下午茶;你也可以找到音乐上的三两知己,一起聊聊那些让你怦然心动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