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2019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典。在欢庆的歌声中,我们怎能忘记为新中国献出青春和生命的先烈?一首《红梅赞》可能是影响最深远、百姓最喜爱的中国歌剧经典选曲之一。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红梅赞》优美的歌词和旋律已深入人心。从小说《红岩》里读到江姐的故事;从电影《在烈火中永生》里看到江姐的形象(于蓝扮演);在歌剧《江姐》里听到江姐的歌声、江姐的咏叹……1964年9月4日《江姐》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场首演,空政文工团至今已有五代“江姐”在歌剧舞台上闪亮,江姐的艺术形象感动着几代中国观众。
大家可能知道,阎肃是这部歌剧的编剧,但是,谁为歌剧《江姐》谱曲?谁是“江姐”首演?全剧艺术品质与演唱难度最高,最富于独特韵味、最感人肺腑的“最美咏叹调”是哪一段呢?
本次讲座邀请音乐周报原副总编辑、乐评人陈志音讲述歌剧《江姐》舞台上下的故事。此外,活动还特邀“最美江姐”高咏梅,现场为听众演唱剧中选段。
【系列介绍】
音乐是流动的语言,文字是静止的音符。当音乐遇见文学,遇见每个与它共舞的灵魂,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回眸音乐史,我们不禁要感慨音乐家和他的文学朋友们之间的“情谊”,他们不管是同时代的互为欣赏,还是跨越时代的隔空相望,我们都能在两者的精神世界中找到那一块秘境之地,而由此滋养生发出的众多佳话和名篇也让我们后人津津乐道,传唱至今。
2019年,该系列将通过贯穿全年的方式,邀请众多音乐学者、音乐评论家及文学研究专家,为观众在音乐与文学的圣地中觅得一番精神愉悦之旅。
2019全年预告
文学名著与歌剧(中国篇) 陈志音(《音乐周报》前副总编辑)
·施光南与鲁迅——《伤逝》:紫藤树下的爱情絮语
·郭文景与老舍——《骆驼祥子》:尘埃里绽放的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