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采用“云门”作为舞团的名字起,林怀民对祭祀舞蹈一直有极大的兴趣。《薪传》、《生民》、《焚松》都具有祭典的风味;其中,1993年创作的《九歌》,透过古代祭典的形式建造当代的剧场祭典,是这一系列中最重要的作品。舞剧以屈原的诗篇作为想像力的跳板,呈现一场剧场祭仪。 

1988到1991,云门暂停三年间,林怀民游历东南亚诸国,也到贵州安顺看傩戏。《九歌》的音乐彷佛是他的旅行日记:以台湾邹族的《迎神曲》始,《送神曲》结,来自印度、印尼、西藏、日本的亚洲传统音乐和当代打击乐起伏流转,打破观众时空想像的限制。在这个神龛式的舞台上,舞者以融合东西的肢体语言,透过《东皇太乙》、《司命》、《湘夫人》、《云中君》、《山鬼》、《国殇》等章节,描绘情欲,孤独,操控,抗争,死亡与复活。舞至终结,《礼魂》的八百盏油灯蜿蜒如河,流向繁星的夜空。 

古今交错,亚洲民族的音乐和舞姿交融,舞剧《九歌》赋予屈原原作新时代的诠释,表达普世的意义,自1993年首演以来,成为云门最受欢迎的保留舞蹈之一。本场活动,我们将带为您解读《九歌》这部作品中所赋予的中国现代舞独特的身体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