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以“鹦鹉螺号”潜艇预言了深海科技的无限可能。150年之后,即便小说中的不少“黑科技”预言已经成为了现实,甚至稍显“过时”,但这部陪伴几代国人童年的经典之作远不止步于此。在30多年前的中国,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为无数人开启了一扇崭新的通往世界的窗口。关于遥远的未来、异国与全球视野、深海与旷野、文明与野蛮的辩证想象启迪了无数国人内心对于征途与远航的火花,而现在这份火花也传递到了下一代手中。自2020年起成为全国初中语文教学的标配内容,《海底两万里》成为孩子们科幻文学启蒙与科学素养培养的推手。
2025年,这部科幻预言又有了全新的载体。7月11-20日,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即将在北京艺术中心上演由中央戏剧学院、香港艺术节和抱风屿共同出品,来自法兰西喜剧院与国内各地艺术家携手带来的科幻史诗——中法共创奇幻剧《海底两万里》。全新的黑光剧形式、东方哲思与法式幽默巧妙结合、美轮美奂,轮番登场的海洋生物都将颠覆你对于尼摩船长与凡尔纳笔下深海乌托邦的认知。
为什么2025年我们还需要阅读《海底两万里》?科幻小说究竟能带给孩子们什么?在AI时代我们如何为下一代的未来做准备?城乡、阶层教育差距如何停止内卷、内耗?本期经典艺术讲堂,我们特别邀请到第74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获奖者、科幻作家郝景芳(代表作《北京折叠》),与中法共创奇幻剧《海底两万里》的中文剧本改编田晓威,通过这一次对谈可以和朋友们敞开心扉,在海底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