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双人舞
主演:菅井圆加、奥西尔·古尼奥
编舞:马里乌斯·彼季帕
作曲:里卡多·德里戈
此双人舞是芭蕾舞剧《海盗》中最著名的选段之一。该剧首演于1856年,灵感源自拜伦的叙事诗,如今广为上演的版本是由马里乌斯·彼季帕编导——这位19世纪俄国编舞大师多次修改全剧并从中提炼出该段舞蹈。随着活泼欢快的音乐,男舞者时而腾跃,时而托举,展示出强健之力;女舞者则通过流畅的线性美和炫目的旋转尽显优雅身姿。此经典双人舞可谓是精湛技巧与艺术表现力的完美融合。
《黏土与钻石》
主演:克谢尼娅·奥夫夏尼克、大卫·莫塔-苏亚雷斯
编舞:乔治·威廉姆森
作曲:伊丽莎·伊琳妮·维达利斯
《黏土与钻石》是一部探寻粗旷与精细反差美的作品。这段双人舞由乔治·威廉姆森编导,他将厚实质朴、如雕塑般的动作织入流畅抒情的篇章,引导舞者在力量与精巧之间,在开放与克制之间不断切换。随着伊丽莎·伊琳妮·维达利斯创作的令人回味无穷的音乐,该作在轻重之间来回游走,刻画了一段从懵懂初始至卓越境界的旅程。
《ABC》
主演:约翰·科博格
编舞:埃里克·戈捷
作曲:埃里克·戈捷
《ABC》这部当代芭蕾小品透着睿智诙谐之趣,亦发人深省,是编舞家埃里克·戈捷最为成功且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最初是与约翰·科博格合作创作而成。该独舞的灵感源自“舞蹈字母表”。
一系列复杂的芭蕾术语按A至Z的字母顺序排列,通过夸张、幽默、讽刺等手法编织成一体,风趣地呈现出舞者的生活状态。该作将高难度技巧与日常肢体语言相结合,炫技的同时亦具有引人入胜的戏剧效果。舞者和观众都能从《ABC》中寻得一乐。
《斯巴达克斯》双人舞
主演:比安卡·特谢拉、巴赫蒂亚尔·阿达姆詹
编舞:尤里·格里戈罗维奇
作曲:阿拉姆·哈恰图良
《斯巴达克斯》双人舞节选自同名芭蕾舞剧,音乐由前苏联作曲家阿拉姆·哈恰图良于1956年创作,列昂尼德·雅各布森是首位编舞。1968年,尤里·格里戈罗维奇又为莫斯科大剧院重排了一版,该版一举成为经典。这段双人舞中,斯巴达克斯与妻子弗里吉亚含情脉脉,相视传情,是全剧最感人肺腑的时刻之一。这段双人舞的音乐庄重又激荡人心,编舞恢弘大气,点睛之处是令人屏息的高难度托举,不啻为苏联芭蕾英雄主义叙事风格的典范。
《咖啡·因》(世界首演)
舞者:菅井圆加
编舞:加布里埃尔·巴博萨
音乐:罗马尼亚‘云雀’铜管乐队,弗雷德里克·肖邦
《咖啡·因》由加布里埃尔·巴博萨编导,是一部速度与强度爆棚的独舞作品。伴着节奏狂野的音乐,整支舞蹈犹如在咖啡因刺激下燃起的一段肢体之旅。罗马尼亚“云雀”乐队奏响阵阵铜管之音,交织着肖邦谱写的抒情诗意——在此音乐情境下,编舞动作融合俏皮机灵的智慧与奔放不羁的力量,这要求舞者拥有非凡的控制力与戏剧表现力。《咖啡·因》同时引爆视觉与听觉感官,驱动身体在紧密无情的节奏中奋力向前,这也是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一种写照。
“钻石”双人舞 选自芭蕾舞剧《珠宝》
主演:阿丽娜·科约卡鲁、马修·加尼奥
编舞:乔治·巴兰钦(此作品经版权所有方“乔治·巴兰钦信托”机构授权)
作曲: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D大调第三号交响曲)
服装设计:克里斯蒂安·拉克鲁瓦
“钻石”双人舞是巴兰钦编导的芭蕾舞作品,其演出安排经由“乔治·巴兰钦信托”机构授权执行,制作则遵循了该信托机构设立并提供的巴兰钦风格和巴兰钦技巧标准。
“钻石”双人舞选自1967年首演的,由乔治·巴兰钦编舞的三幕无情节芭蕾舞剧《珠宝》,是在柴科夫斯基第三号交响曲的音乐声中向俄罗斯古典芭蕾盛大传统的一次致意。该双人舞高贵且庄重,结构严谨,仪态万方,线条细腻,展现出钻石般的纯净与璀璨。两位舞者须以极致的控制力呈现身轻如燕的动作,凸显了古典芭蕾技巧的贵气与利落。该双人舞亦体现了巴兰钦新古典主义构想的精髓:形式极致简朴、音乐居于至上地位,以及对舞蹈结构之美的关注——这些特色共同使其成为新古典主义芭蕾风格的典范之作。
——中场休息——
《贰》
主演:阿丽娜·科约卡鲁
编舞:罗素·马利方特
作曲:安迪·考顿
《贰》诞生于1997年的标志性佳作,由英国编舞家罗素·马利方特为前皇家芭蕾舞团舞者达娜·福拉斯创作。其一大著名特色是对灯光和空间的创新利用,且融合了芭蕾舞、现代舞、以及源自武术的动作。女舞者置身于舞台中央的“灯箱”中(由迈克尔·赫尔斯设计),她的肢体动作与移动变幻的光束错综交织在一起。在安迪·考顿谱写的充满张力的音乐中,该作品凸显了流畅的古典线条美、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汇、以及身体与环境之间的活力互动。舞者通过盘旋上升的动作,展露出敏捷身姿与强健力量;而当金色光芒从其伸展的双手流淌而出、呈现一幅叹为观止的画面时,该舞作亦达致高潮。
黑天鹅双人舞 选自舞剧《天鹅湖》
主演:克谢尼娅·奥夫夏尼克、奥西尔·古尼奥
编舞:马里乌斯·彼季帕
作曲: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黑天鹅双人舞选自芭蕾舞剧《天鹅湖》,是全剧最具戏剧性且最富张力的高潮之一。《天鹅湖》于1895年由马里乌斯·彼季帕和列夫·伊万诺夫在圣彼得堡为马林斯基剧院创作,并由此成为古典芭蕾的典范。黑天鹅双人舞以格外鲜明的对比,着重刻画了黑天鹅狡黠的引诱和王子热切的追求。其结构为出场、慢板双人舞、男变奏、女变奏和尾声,其中女舞者的32个挥鞭转尤为著名。该段双人舞对技巧要求极高,同时需要极为饱满的情感张力,可谓是对舞者艺术造诣和技巧水平的终极考验。
《白乌鸦》(世界首演)
主演:大卫·莫塔·苏亚雷斯
编舞:约翰·科博格
作曲:伊兰·埃什克里、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白乌鸦》是向鲁道夫·纽瑞耶夫致敬的作品,以纽瑞耶夫无尽的欲望、炽热的激情和永不满足的好奇心为灵感。约翰·科博格曾参与执导电影《白乌鸦》(鲁道夫·纽瑞耶夫传记片——译者注)中的舞蹈段落,此同名独舞作品即由此衍生而来,由伊兰·埃什克里和柴科夫斯基作曲的电影原声配乐亦被采用。
《戴安娜与阿克顿》双人舞
主演:比安卡·特谢拉、巴赫蒂亚尔·阿达姆詹
编舞:马里乌斯·彼季帕
作曲:里卡多·德里戈
《戴安娜与阿克顿》双人舞是一部令人炫目的佳作,频频出现在古典芭蕾明星精品荟萃的演出中,剧情则刻画了月亮女神戴安娜与猎手阿克顿之间的传奇情缘。此双人舞由俄罗斯芭蕾舞教育家阿格里皮娜·瓦岗诺娃于20世纪初创作,作品结构明晰,旨在凸显舞者的力量、控制力、以及跳跃、旋转等高超技巧。女舞者通常持弓出场,以此展现优雅与强健;男舞者则秀出炫技的跳跃和绝佳的肢体运动实力。因技巧要求上乘,加上纯粹的古典主义风格,该双人舞已成为不折不扣的芭蕾经典。
《茶花女》黑色双人舞
主演:阿丽娜·科约卡鲁、马修·加尼奥
编舞:约翰·诺伊梅尔
作曲:弗雷德里克·肖邦
“黑色双人舞”选自约翰·诺伊梅尔1978年为汉堡芭蕾舞团而作的舞剧《茶花女》,其剧情改编自小仲马的著名小说,音乐则采用了肖邦的作品。此双人舞主题基调鲜明,张力十足,充满挣扎与对抗,刻画出玛格丽特和阿芒之间纷扰不安的情感和千头万绪的关系。“黑色双人舞”折射出诺伊梅尔作品中极具标志性的戏剧冲突与深邃情感,舞者肢体语言被用来呈现主角的内心活动,芭蕾舞由此转换成一种媒介,其中具体叙事与内在情感紧密交织,令舞台上的演绎彰显出极强的戏剧张力。
《盛大终曲 / 谢幕》
全体演员
*以上节目安排、演员阵容仅供参考,请以当日实际演出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