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菲克列特·阿米罗夫
剧本:马克苏德·伊布拉吉姆别科夫、鲁斯塔姆·伊布拉吉姆别科夫
编舞:埃尔达尔·阿利耶夫
舞美和服装设计:彼得·阿库涅夫
灯光设计:谢尔盖·马丁诺夫
视频设计:瓦季姆·杜连科
声乐指导:亚历山大·库尔科夫
排练导演:娜塔莉亚·拉尔杜金娜、亚历山德拉·阿尔汉格尔斯卡娅、谢尔盖·佐洛塔廖夫
演奏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
指挥:阿尤布·古利耶夫
芭蕾舞剧《一千零一夜》取材于著名的阿拉伯和波斯民间故事集,由阿塞拜疆作曲家菲克列特·阿米罗夫(1922-1984)创作。该剧于1979年在阿塞拜疆国家歌剧和芭蕾舞剧院首演。作曲家阿米罗夫曾游历伊拉克、伊朗、土耳其、埃及、叙利亚和摩洛哥等地,从中汲取配乐灵感,从当地传统出发,再现了原汁原味的中东音乐文化。阿米罗夫使用了邦戈鼓、大锣、木琴、颤音琴、鼓、钟琴、定音鼓和铙钹等丰富的打击乐器,谱写出华丽的阿拉伯乐章。配器中还加入了阿塞拜疆传统弦乐器塔尔琴。阿米罗夫常说:“我希望阿塞拜疆音乐响彻全世界。”在作品中,作曲家大胆地将东方旋律与欧洲古典形式交织在一起,并模拟了自幼便熟稔于心的民族管弦乐声音效果。
2020年8月,《一千零一夜》成为马林斯基剧院滨海分院演出剧目之一。本剧编舞埃尔达尔·阿利耶夫是土生土长的巴库人,他曾多次为这一剧目进行创作,作品在多家的剧院上演;此次,他为滨海分院芭蕾舞团创作了一个全新版本。剧中人物的“造型语言”以新古典主义为核心。为了准确传达东方风格,芭蕾舞演员们专门请教了向东方舞领域的专家。舞美设计师彼得·奥库涅夫制作的布景融合了彩色绘景与多媒体投影。
滨海分院版本的大部分刺绣服装和布景都是由圣彼得堡的工匠手工制作,可谓惟妙惟肖。
东方文化或东方故事一直为芭蕾舞剧所青睐。东方题材芭蕾舞剧因其特殊的质感、独特的节奏、充满异国情调的华丽旋律、绚丽的布景和堪称艺术珍品的服装而拥有童话般的魅力。
芭蕾舞剧《一千零一夜》于1979年在阿塞拜疆歌剧和芭蕾舞剧院首演。音乐由菲克列特·阿米罗夫(1922-1984年)创作,当时他已成为阿塞拜疆著名的民族作曲家。他的管弦乐作品主要为阿塞拜疆历史题材的歌剧及芭蕾,这些作品深受伯恩斯坦和斯托科夫斯基等指挥家青睐。阿米罗夫曾说过:“我希望阿塞拜疆音乐能在全世界奏响。”他大胆地将东方旋律融入欧洲古典音乐形式,模仿他童年记忆中的民族管弦乐团的声音。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东方文化也都是菲克列特·阿米罗夫灵感的源泉。在创作这部芭蕾舞剧之前,他曾前往伊拉克、伊朗、土耳其、埃及、叙利亚、摩洛哥和印度调研。每次出行,他都努力仔细研究当地的传统。“我的目标是深入了解阿拉伯音乐文化、阿拉伯节奏和阿拉伯音乐仪式之美。我研究了这些国家历史上重要的建筑地标。我面临的任务是将民族性和全人类的文化结合起来。”
《一千零一夜》成为作曲家艺术探索和成就的精华。他曾经写道:“这部芭蕾舞剧的构思是对女主角舍赫拉查德、其智慧和精神之美的赞歌,灵感来自中世纪阿拉伯文学杰出丰碑中的民族特点、智慧和人文精神。”
剧本由著名的伊布拉吉姆别科夫兄弟创作:鲁斯塔姆是著名编剧及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获奖电影的共同作者,马格苏德则是作家、舞美设计师和电影导演。
他们在这部芭蕾舞剧的两幕中实现了自己的构想。他们以真正的东方智慧,从书中选取了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故事《国王沙赫里亚尔及其兄弟》。这个故事与女主角舍赫拉查德讲述的三个最受欢迎的故事交替进行:《水手辛巴达和大鸟》《阿拉丁神灯》和《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这些故事都展现了女性的爱、美和智慧等主要特征。
与剧情相呼应,音乐也烘托出了中东的色彩。芭蕾舞剧中的东方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想象。作曲家在乐谱中加入了塔尔琴(传统方法制作的长颈弹拨乐器),并使用了大量打击乐器——邦戈鼓、通通鼓、木琴、颤音琴、鼓、铃、定音鼓、钹等,以表现丰富的阿拉伯节奏。打击乐在乐谱中的作用非常全面,有些场景甚至只用打击乐伴奏,时而独奏时而合奏。
女声在合唱背景中的运用为音乐增添了特殊的色彩。她们的声音在关键时刻出现,在芭蕾舞剧的开头营造出一种躁动的情绪,或表达女性角色注定死亡的悲痛,此外还在沙赫里亚尔和舍赫拉查德的爱情双人舞中歌颂良善的胜利和女性的力量。
菲克列特·阿米罗夫将《一千零一夜》题献给他深爱的妻子。乐谱封面上写着“献给我的伴侣阿依达。”
《一千零一夜》1979年的首演之夜取得了圆满成功。这部芭蕾舞剧用声音、动作和画面真实地表现了古代故事的诗意,其独创性和丰沛的色彩令观众大开眼界。
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芭蕾观众首次有机会观看由埃尔达尔·阿利耶夫编舞的《一千零一夜》。他出生于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多年来在美国和欧洲制作并舞台呈现了多部芭蕾作品。新版《一千零一夜》是埃尔达尔·阿利耶夫专门为马林斯基滨海分院创作的作品。
——娜塔莉亚·罗古季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