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会产生关于彼此的记忆,因为一个时间、空间点上的相交集,产生一个连接,架构了一个支点,否则我们只是不在同一平面没有相交的一撇或一捺。
《一撇·一捺》,拆解“人”的形状,从不同层面去解构“人”的组成。从文字架构上分离开一撇和一捺。透视从“人”看见身体本体,理性研究身体和运动逻辑。透过身体再往里,挖掘人的组成,人与人交叉而产生的情感和记忆,人之所以独立为“人”的敏感精神层面。再往里,透过身体和精神,去到“人”感知的原点——心脏,它是迸发血液和情感的地方,一撇一捺的支点,人和人的交叉点,情感和情感的连接点,身体和身体的碰撞点。一个安放自己的地方。这个支点的后面还有什么?从我出发,那无限时间空间中的一撇和一捺,那个交叉点,那个被分离的支点,我看见孤独……
  
 
 

主演:谢欣、黎星、王琦之、樊小芸、涂又甄、马思源、舒耀辉、唐婴、王少宇等。
注:因档期原因黎星暂定仅参演7月10日两场演出。


编导手记 
《FromIN》是我斟酌最久、修改最多的一部作品,自2015年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之后,除了我和黎星、钱敏,外国演员全部更换,现在的演员都是我个人非常欣赏的、最好的或有潜力的中国舞者。因为创作的阶段不同,此刻的我希望它更有“人”的温度。
在几年的打磨中我修改了首演版本中80%的动作,调整了50%的音乐,让它在2016年基本成为了一部全新的作品。我们最美的灯光师高捷叫它《一撇·一捺》……
《FromIN》就像我精神的折射面,我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全都投射并隐藏到这个作品之中。“一撇一捺”=人/入/X=支点、原点、连接与拆解;人——字面、身体、精神、情感、支点;入——往内、最深的、原点;X——未知、交集、分离、连接与拆解。
《FromIN》从最深的地方出发,从一撇一捺回归为人的本真。看过这个烧脑的手稿后,把它忘记,剧场的感受才是真实的……如果你静下心来剧场与我们同在,或在心中情感里身体上架起一个支点,也许你会发现作品中被隐藏的语言,动作中所渗透的情感,也许你会感知支点被分离被拆解被崩塌的那一刻带给你一些什么……
——谢欣 


媒体评论 
在谢欣的作品中,我看见了在欧洲现代舞发展中没有寻找到的未来,有着极致敏感的独特性和唯一。
——芬兰国际舞蹈节总监
《一撇·一捺》令人耳目一新,宁静而极具魅力,几乎创造了梦幻般气氛的表演,在作品的可视性上呈现出风格的简约之美。就好像是一件精美的首饰,让美丽历久弥坚,永不褪色。舞者像梦一样移动,仿佛与空气融为一体,有着最顶尖的质量。
——《芬兰日报》
《一撇·一捺》表演形式变化多端,舞蹈语汇极具个性,身体各部充分开发,似乎身体的每一块肌肉、每一个关节都能舞动,尤其是弯腰仰天的扭动,很有视觉冲击力。
——《新民晚报》
谢欣作为创作者非常的细腻敏感,她的作品中动作有着强烈的情感链接。她的身体语言非常独特极致,在《一撇·一捺》中表达得淋漓尽致。我推荐这部作品。
——冯双白


谢欣扎实而充满才华地创造了《一撇·一捺》这部作品,她的朴实和精致同时渲染着这部作品的气质。非常欣赏新一代的体制外的自由编舞和舞者,她们用更多的寻找来实现自己的独特和蜕变。 
——《舞蹈》杂志
《一撇·一捺》借用了电影中“淡出淡入”的手法。通过舞台的烟雾效果,舞者的进入与消失如同梦幻一般,让人怅然若失,又让人目瞪口呆,既增加了视觉效果,又达到了梦幻般的诗意效果。而《一撇·一捺》对于艺术初心的追问和探索,显得尤为可贵。
——《江西日报》舞评人周子强
音乐简单而不单调,服装写意,灯光克制,好像一把琴在黄昏时分不断地、有节律地拨响,间或有陌生的电子音色掺入,将这一氛围打破,令人产生“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之感。尤其打动人心。   
——《中国艺术报》评论人怡梦
《一撇·一捺》跃动着中国书法挥毫泼墨的写意脉象,交融着世间万物相依相生的精神情感。因为有了连接的支点,一撇一捺撑起了中国汉字“人”。令人欣喜,叫人欣慰。
——《中国青年报》评论人乃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