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八位弦乐演奏家将走出大乐队,分别组成“桥四重奏”和“融合四重奏”,用弦乐四重奏这种化繁为简的组合方式,展现室内乐的独特魅力。
《F大调第一号弦乐四重奏》诞生于贝多芬初到维也纳发展的时期。在这部作品发表之前,贝多芬曾向“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学习作曲理论。我们不难从这部作品中发现海顿、莫扎特等前辈维也纳古典主义大师的影子,音乐处处散发着优雅、活泼、愉悦的气息。为了展示出自己的作曲实力,贝多芬用了近两年时间精心打磨这部作品。此时的贝多芬,虽然仍是踏着前人的脚印前行,但用D小调写成的第二乐章,依然展露出他叛逆与反传统的性格特征。《F大调第一号弦乐四重奏》也是贝多芬逐步抛弃维也纳式“浮华宫廷风”,慢慢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起点。
作为贝多芬的忠实拥趸和几街之隔的邻居,舒伯特对贝多芬的敬仰之情反而成了二人相见的最大阻碍。舒伯特的《A小调第13号弦乐四重奏》创作于1824年,因在第二乐章中引用了《罗莎蒙德》的音乐主题而得名。作曲家将其题献给贝多芬的老友、小提琴家舒庞吉格,用一种极其隐晦和腼腆的方式向偶像间接传达了敬意。但在创作上,对偶像的敬仰并未让舒伯特成为贝多芬的翻版,甚至在旋律性上可能比偶像更胜一筹。
除了两部重头作品,“桥四重奏”和“融合四重奏”还将为大家带来冈宁的《玫瑰人生》和施尼特凯《波尔卡》两首小品,为观众送去一份额外的清新趣味。
 
F大调第一号弦乐四重奏, Op.18贝多芬 曲
融合四重奏
第一乐章:有活力的快板
第二乐章:富于感情的柔板
第三乐章:谐谑曲(非常快的快板)
第四乐章:快板
玫瑰人生克里斯托弗·冈宁 曲杨一晨 改编
融合四重奏

——中场休息——

A小调第13号弦乐四重奏, D.804“罗莎蒙德”舒伯特 曲
桥四重奏
第一乐章:勿太快的快板
第二乐章:行板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小快板
第四乐章:中速的快板
波尔卡阿尔佛雷德·施尼特凯 曲 
桥四重奏


融合四重奏:
第一小提琴:马魏家 第二小提琴:樊悦 中提琴:南江录 大提琴:金窥利

桥四重奏:

第一小提琴:陈述第二小提琴:杨瑞中提琴:郝学嘉大提琴:张晟


*以上内容(包括演出时间、阵容、节目及演出票价等)可能有变更,以最终演出为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