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段赏析:
第一幕前奏曲
从这部歌剧的序曲开始,我们就能够感受到音乐本身在这部歌剧里所起到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大提琴缓缓奏出了四个音符之后,最后一个音符转变成了由双簧管、大管与英国管共同奏出的一个和弦,这就是著名的“特里斯坦和弦”——它听起来是不和谐的,换句话说,就像是一个没有得到回答的问题一样,只有在给出答案时才能让听者产生“圆满”的感觉。然而作者并没有给予给出答案,而是用一段华丽而充满着悲剧性的旋律开始了故事的讲述。直到五个小时之后,当这个和弦终于在伊索尔德在爱人身边缓缓倒下时,观众才会意识到,原来“爱之死”就是这个终极问题的解答。
“伊索尔德女士如是说”,选自第一幕
库文纳尔,男中音
库文纳尔是主人公特里斯坦的随从,代表了绝对的忠诚,最后也心甘情愿地为自己的主人决斗而死。在第一幕第二场中,布兰甘特奉命带领特里斯坦去见伊索尔德,库文纳尔在船上用这首旋律欢快的讽刺歌作为回答,讲述了自己的主人在决斗中轻松杀死了莫罗尔德,在夸赞特里斯坦是英雄好汉的同时,也不忘随时被女主人公挖苦两句。从最早创作歌剧时就开始自己写作剧本的瓦格纳,面对这样的题材时所展现的功力确实已炉火纯青,再加上欢快动人的旋律,使得这段咏叹调成为了整部歌剧浓厚的悲剧气息中,少有的能让人感觉轻松的段落之一。
“哦,爱情的夜幕,落下吧”,选自第二幕
特里斯坦,男高音 / 伊索尔德,女高音
在连续470个小节不断演奏的动机所表现的白昼之后,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夜幕中用大段的二重唱一点一点弥合着两个人的分歧,努力地表达着对对方的爱意,细数一个个必须要解决的困难;终于,在进入了“爱情的夜幕”这段甜美的咏叹调后,一切的分歧都已经彻底被爱意所替代,作曲家用极尽摇摆而自由的调性暗示着两个人希望占有对方的强烈情感,正像瓦格纳在写给柯西玛的信里所说的那样,他要在这里“在交响乐里自由恣意地奔放一回”,这也是在许多人看来全剧最为感人的段落。
“特里斯坦,你对我做了这样的事?”选自第二幕
马克国王
在梅洛特的指引下,马克国王发现了相拥着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他所目睹的是三个层面上的背叛:伊索尔德背叛了与自己的婚约,特里斯坦背叛了他的叔父与国王,梅洛特背叛了他的挚友。面对这样的情景,心碎的国王几乎语无伦次地用大段的独白诉说内心的痛苦,瓦格纳也再次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才华,这些支离破碎的词句将承受着巨大煎熬的国王的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是通过这个咏叹调让马克国王这个角色变得如此生动,人物性格也得以完整刻画。
“我的库文纳尔,你是亲密的朋友”,选自第三幕
特里斯坦,男高音
“我的库文纳尔,你是亲密的朋友,你的忠诚从不动摇。我该如何感谢你?你是我的盾,是我的伞,不论是战斗还是争执,是快乐还是忧伤,你永远为我做好准备……”在第三幕中,当库文纳尔告知特里斯坦,伊索尔德很快就要乘船前来与他相会时,此时已经陷入了狂喜的特里斯坦向自己的随从兼挚友唱出了这段咏叹调。在这段以男女之间炙热爱情为主要线索的歌剧里,像这样的朋友之情也同样令人动容。
“爱之死”,选自第三幕
伊索尔德,女高音
在第一幕前奏曲中出现的“特里斯坦和弦”此后在全剧中时常响起,却在结尾处的“爱之死”中终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在整整五个小时的戏剧时间里所积攒起的悲剧性与欲望在这短短数分钟的咏叹调里得到了充分释放。当千里迢迢赶来却只看到爱人的尸体时,痛苦的伊索尔德在幻觉中再次看到了爱人的微笑,听到了环绕着二人响起的温柔的旋律声,最终陷入了一阵漩涡之中——正如歌词所写,“沉醉,下限,毫无知觉——这是最极致的快乐!”在死亡的国度,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终于可以永远享受这样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