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是易卜生生前最后创作的两部作品之一,是一部四幕悲剧。易卜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名字之一,他是欧洲知识界取得现代突破的中心人物,被公认为现代戏剧之父。他的剧作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仍在世界各地继续上演。易卜生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在世界上被上演最多的剧作家。《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是易卜生文学创作四个阶段中“心理与象征剧”阶段中创作出的不朽名作。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有异曲同工之妙,观众从主人公漫长的等待中感受到深刻的孤独感和一种空有壮志的无奈。博克曼是一名矿工的儿子,凭借自己的过人智慧,成为一名采矿工程师,最终爬上了银行行长的位置。他野心勃勃,想要开采庞大的矿山,想要掌管全国的铁路和轮船航线,就在他马上当选国会议员的时候,他铤而走险挪用了公款导致东窗事发,被判入狱服刑八年。八年出狱后他把自己关在家中的阁楼上,一天天幻想银行再来请他复职,他重新计算着自己的价值……就像半个世界后出现在法国舞台上的《等待戈多》中的流浪汉,苦苦等待永远不会出现的“戈多”。
媒体评论
导演卡林·亨克尔呈现了一个由无所事事的幻想和亲情纽带编织成的囚牢。这种表现手法由舞美设计实现(卡特琳·诺特洛特),舞台变为一个真实可触的暗无天日的碉堡。高耸的台阶向远处延伸,回转着通往某种类似担架的东西,躺在其上的博克曼如同一个人类的祭品。
——《汉堡晚报》,2014年9月23日
导演亨克尔着重刻画了两个女人间的战争。茱莉亚·魏宁格和莉娜·贝克曼打扮得像故事书中的女巫,在情感的表现上如同两辆“怪兽卡车”。二人头发蓬乱,身着睡衣(服装设计:妮娜·冯·梅肖),以不可思议的昂扬斗志在各种对彼此的无视和怠慢中游走着。尖酸刻薄的言语攻击、怪异可笑的舞蹈、威胁性的叫骂、抽搐似的扭动以及许多荒诞戏中的表现手法轮番上演。
——《南德意志报》,2014年9月
莉娜·贝克曼饰演的艾勒身着蓝色紧身尼龙裙,从舞台后部的碉堡楼梯上蹒跚而下,步态因过高的高跟鞋而显得颤颤巍巍,好像随时有可能跌落。当她走到前部后,夸张的肢体颤栗和面部表情配合的天衣无缝:神经质般、因惊慌失措而瞪大的双眼、一张一翕的下颚、抽搐痉挛的嘴唇,这个表面看上去病入膏肓的女人可以在一瞬间耗尽自己所有的情感,她聒噪不休、奋力残喘,似乎可以使坚实的墙壁颤抖。
——《今日戏剧》,2014年10月
编 剧:易卜生
德语翻译:亨利希·施密特-汉克尔
导 演:卡林·亨克尔
舞美设计:卡特琳·诺特洛特
服装设计:妮娜·冯·梅肖
音 乐:阿尔维德· J·布德
灯光设计:阿奈特·特·墨兰
戏剧构作:西比尔·梅尔
主演:
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约瑟夫·奥斯滕多夫
耿希尔得·博克曼:茱莉亚·魏宁格
遏哈特·博克曼:杨-彼得·坎普沃斯
艾勒·瑞替姆:莉娜·贝克曼
范尼·威尔顿:凯特·斯特朗
威廉·佛尔达尔:马蒂亚斯·布恩德舒
富吕达·佛尔达尔:加拉·温特
同一府邸,楼上楼下如隔鸿沟万丈——易卜生刻画的互不僭越半步的两个“雷池”,在导演卡琳·亨克尔和舞美设计师凯特琳·诺特罗特的诠释下,融成一块阴郁、压抑的混凝“天地”——在那里,相见犹如天谴。
那里就是灵魂的牢监,谎言、虚伪无路可寻,大家竭尽气力,争夺权力和至亲。导演亨克尔让曾经存在于世的道德公义,用一种怪诞的方式瓦解殆尽:被折磨和被羞辱,只能靠去折磨和去羞辱来抚平。带着假面的人啊,自己找不到内心的安宁,也休让他人幸福。
姐妹各怀敌意,绞裂着两个男人的内心,却以为这就是真爱。可当年迈的博克曼死去,又当颇有前途的儿子失踪时,她俩之间的对立,化成一出又邪、又恶、又有点莫名滑稽的场景。这对孪生怪胎,就像两个长不大的臭小子,即使到了说拜拜的时刻,也会因为周围人的一声叫好而争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