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曲
  对于这部现代作品《随想曲》,托马森说:“我并不想把它处理为关于爱情的双人舞,而是让它演绎我对这个音乐的理解。”而当托马森一听到从小被誉为“音乐神童”圣-桑的《第二交响曲》时,当下想法就是“非常适合跳舞”。他也在这段非常欢乐的乐谱的基础上对两个柔板进行了紧密而自然的衔接处理。
  一开始,托马森启用了五对群舞,随着排演的进展,他发现“无论在结构上还是音乐上,我并不能够如我之前设想的那样去发挥这五组演员的作用,特别是在最后的乐章,我觉得我们需要更多对称。”因此,这次《随想曲》不但启用了更多优秀的舞者,对于观众的审美视觉,更好的对称效果也增强了芭蕾的古典感。

奔流
作曲:博胡斯拉夫·马尔蒂努
编舞:克里斯托弗·威尔顿
布景与服装设计:乔恩·莫雷尔
灯光设计:马克·斯坦利
世界首演:2003年8月28日


两对变奏
作曲:本杰明·布里顿、埃诺约哈尼·劳塔瓦拉、斯泰万·科瓦奇·提克玛耶、阿斯多尔·皮亚佐拉
编舞:汉斯·范·曼恩
导演:雷切尔·博让
布景和服装设计:柯索·德克
灯光设计:伯特·戴尔海森


主题与变奏
  舞蹈大师乔治·巴兰钦的《主题与变奏》是古典芭蕾的一个缩影。从编舞和音乐上来看,都是一次对俄罗斯帝国的华丽致敬。从1986年起,旧金山芭蕾舞团就将《主题与变奏》收入舞团的保留剧目。
  然而,《主题与变奏》是纯粹的舞蹈,没有故事情节。这个作品的两个主要角色是巴兰钦的所有作品中最为透明、最难应付的两个角色。艺术总监托马森说,演员们正是需要这样的挑战来磨砺他们的技巧。这部作品的另外一个难处还在于它的节奏,巴兰钦曾用他那快得惊人的步伐鞭策着舞者们向前进,无论是独舞、双人舞或是群舞都需要最扎实而精湛的技巧。要完美演绎这部大师之作,舞者的体力也是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