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音乐史上古典时期的开创者,海顿对稍晚的莫扎特和贝多芬有着巨大影响,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交响乐随后几百年的发展。
他的第一交响曲大致作于1757年,当时,年轻的海顿刚得到首份重要任职,前往波西米亚的莫尔辛家族担任乐长。尽管并无确凿史料证明这到底是否他在创作顺序上的第一部交响曲,但它毫无疑问标志了我们所知的海顿正式创作生涯之开始。他那时的写作风格仍在遵循时代传统,但人们已能从中领略到强烈的海顿风格,尽管人们尚未意识到这将引领一个时代。
近40年后,他的第一〇四交响曲“伦敦”于1795年首演时,海顿早已离开奉职30年的艾斯特哈齐豪门,已作为独立音乐家而游历英伦四年,也已是大众眼中最伟大的当代作曲家,他在伦敦的音乐会受到了疯狂的追捧。第一〇四交响曲是他在英期间12部伦敦交响曲的最后一部,也是我们知道的海顿全部104部交响曲的最后一部。无论这最后的交响曲是否是他刻意的决定,一种人生宣言似的氛围都似乎扑面而来:既有总结,也有怀旧。
海顿用半世纪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他创立的音乐传统却未终结。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1879年首演已是百年之后,时代已从讲求理性、逻辑和客观的古典主义,行进到了崇尚感性、抽象和主观的浪漫主义。对艺术家而言,单纯的均衡、内敛和精致已堕为冰冷的形式主义,唯有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表达,才能带领人们剥开表象进入全新世界。但勃拉姆斯似乎不为所动地坚守着贝多芬的音乐风范,既不失新时代的热烈与宏大,又坚决保有永恒的冷静和严谨。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同样与众不同:小提琴没有试图华丽抢镜,反而致力同乐团融合与对话,而标志性的勃拉姆斯结构则更令人难忘:恢弘,复杂,却异常严谨和缜密。传奇性的郑京和堪称这部伟大作品在当今最权威的演绎者之一,而首尔爱乐乐团助理指挥崔朱烈则是韩国新生代指挥家的杰出代表。
D大调第一交响曲 海顿 曲
D大调第一〇四交响曲“伦敦” 海顿 曲
——中场休息——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77号 勃拉姆斯 曲
小提琴:郑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