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
编舞:黄翊
音乐:Steve Reich
灯光设计:黄翊
助理灯光设计:欧衍谷
服装设计:高瑞人
首演:2013年3月28日于台北城市舞台演出
黄翊的创作向来带有科技般精准的动作计算。但在《光》里,他将探戈融入当代舞蹈中,不只热情,更带有情感的温暖。舞蹈从一道光开始,在15分钟串接的双人舞里,精准地挤进由7种不同色彩组合成的80几个灯光变化。如电影蒙太奇的节奏所构成的魔幻空间,流畅且令人惊艳。黄翊表示:“学跳舞是开心简单的事,只是随着专业要求和学习门坎提高,快乐也愈来愈少,变得很奢侈。我希望用社交舞让舞者感觉回到只是听着音乐踩舞步的开心。
《一个蓝色的地方》
编舞:郑宗龙
音乐:John Tavener
灯光设计:沈柏宏、林怡洁
服装设计:林秉豪
首演:2013年3月28日于台北城市舞台
《一个蓝色地方》的灵感,来自于郑宗龙旅居纽约时,某个思绪纷乱的夜晚,在天将亮未亮之际所见的那一片迷蒙的蓝。
舞蹈企图以有意识的身体去演绎无形体的心理。六名穿着优雅黑长裙的女舞者,各自断续做着细碎的动作,一如无声的独白。这些不算美丽且带点诡异的动作,透过群舞富节奏性的脚步声,与长裙划破空间的线条组合出意外忧郁而不安的美感。
舞蹈后半选用英国作曲家约翰·塔文纳的《保护面纱》。乐曲以一把大提琴与整个交响乐团抗衡,舞者在绵延而坚毅的琴声中,骚动而癫狂,癫狂中有冷静。
《来》
编舞:郑宗龙
音乐创作暨制作:钟成达、静谧时光
音乐编曲:柯智豪
音乐后制:许智敏、柯智豪音乐工作室
灯光设计:沈柏宏
舞台美术设计:何佳兴
服装设计:林秉豪
首演:2015年4月24日于淡水云门剧场
来见一体,回见一身,走入灰白朱红琉璃蓝。
铃火中,化一方险岩,一束雾底轻曳芒草花。
泊泊意识,浪击为蟒,乱色崩,在在处处……
郑宗龙作品中独特的身体语汇,“表现出亚洲农耕文化的内敛之美”,被誉为21世纪“国际舞坛新鲜而独特的声音”。生于台北万华的他,小时候跟着家人四处摆摊。街头人生百态成为他创作的泉源。
最新作品《来》,从传统民间信仰入手,文化背景影响了动作源头。郑宗龙被国际策展人评为“融合东西方传统,发展出丰富新颖的语汇,淋漓表达艺术理念”。在《来》里面,试着用现实脉络,试探一切可能。他说:“童年时期的我着迷民间信仰中雕像的手式与姿态、神明绕境祈福中各式阵头、偶戏的动态神情。但我在舞蹈里要尝试的,不是角色扮演,而是更纯粹的用肢体动作来演绎与整理这些记忆里的文化。”
舞者们在舞台上,扭、转、绕、折、提、顿,目不暇接的繁复肢体变化,回荡神秘且诗意的身体拼图。四十分钟的作品,一气呵成,挑动观众的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