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阵容:
编 剧:龚应恬
导 演:吴晓江
舞美设计:那树枫、曾荣新
灯光设计:邢 辛
林觉民,只有二十四年短暂人生,本可能成为一名私塾先生,却最终成为了辛亥革命的战士,更因《与妻书》成为闻名中华的传奇英雄。
辛亥革命第十次举义马上要在广州爆发,先锋队员绝无生还的可能,面临生死抉择,林觉民选择了用生命唤醒国人的道路。
陈意映是林觉民短暂生命中最美好的衬映和最温暖的寄托。举义前三天,面对舍生取义与儿女情长的两难纠结,林觉民毅然选择了大义、大爱,奋勇向前,慷慨赴死。
演出用当代人的视角解读林觉民的行为,讴歌他为中华捐躯的崇高信念。
在某城市扩建公园的过程中,一个辛亥革命者——林觉民的塑像被推翻,丢弃在公共厕所旁边,备受凌辱。一百年前的林觉民,如果他今日有知,将如何回答他当年英勇壮举的价值和意义?本剧随着对林觉民24年短暂一生的回顾,梳理了一个从私塾先生的家庭继承人,到辛亥革命中因为那次失败的义举和那封《与妻书》而闻名中华的英雄的传奇一生。
他是一个一往无前奋勇赴死的人。辛亥革命第十次举义马上在广州爆发,然而,因为激进青年偶然将清廷地方官员击毙,使得清廷广州政府异常警觉和防范,并且阻断了成功举事的关键环节。举事还是顺延?举事的领导人和林觉民选择了一条用生命唤醒沉睡的中国人的道路。
他是一个对爱情和爱人无限眷恋的人。妻子陈意映是林觉民短暂生命中最光辉的映衬,最美好温暖的情感寄托。林觉民赴死前三天,在给妻子的信中书写下了与妻子五年情感的幸福和艰辛。在舍生取义与儿女情长中的权衡和抉择,让林觉民在选择了大义和大爱之后,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他最大的幸福是那个有了陈意映的家,而一生的最大遗憾也是与陈意映的离别。演出把林觉民短暂一生的点滴细节,寸断肝肠的情感,大义凛然的赴死精神,用当代人的视角认知和现代戏剧手段做了崭新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