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之歌》开始于林怀民一趟渴慕的旅程。
1994年夏天,行囊里带着德国作家赫曼·赫塞根据佛传故事改写的小说《流浪者之歌》,林怀民飞往佛祖得道的菩提伽耶。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赫塞,四十五岁创作出经典作品《流浪者之歌》(又译:悉达求道记),故事主人翁婆罗门之子悉达多,历经静坐冥想、放浪形骸、流浪苦行的种种求道法门,而在放下一切法门时得证圆满。
在菩提伽耶,林怀民看到大觉寺外聚集着上百的乞丐,残障与麻风病人,大受惊骇,因而烦苦不解:“人世间的悲苦,为何在佛陀涅盘两千五百年后毫无改善?”忽然间,他意识到佛陀不是神,而是凡人,为了利益众生,苦思出让世人安身立命的生命哲学。他感动地叩头顶礼。
一日,在佛陀悟道的菩提树下静坐,阳光穿过叶隙,林怀民感到眉心一股温热,从未有过的安静与喜悦笼罩他的身心。印度归来,如流水般创作出《流浪者之歌》,林怀民喜欢说:“这是佛祖的礼物。”
观众注意事项:
1.《流浪者之歌》演出全长约90分钟,无中场休息。
2.迟到观众只有在开演后15分钟有一次进入观众席就座的机会。如果错过,将无法进入观众席。
3.手机铃声会完全破坏《流浪者之歌》极度安静的氛围,请将手机关机。
4.闪光灯与相机瞄准时的红光点会彻底破坏《流浪者之歌》的绝美灯光,为了尊重每位观众欣赏演出的权益,请千万不要摄影录像。
5.演出谢幕后,还将有20分钟左右的表演,请您不要退席。
6.云门舞集诚挚感谢您的配合!
《流浪者之歌》开始于林怀民一趟渴慕的旅程。
1994年夏天,行囊里带着德国作家赫曼·赫塞根据佛传故事改写的小说《流浪者之歌》,林怀民飞往佛祖得道的菩提伽耶。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赫塞,四十五岁创作出经典作品《流浪者之歌》(又译:悉达求道记),故事主人翁婆罗门之子悉达多,历经静坐冥想、放浪形骸、流浪苦行的种种求道法门,而在放下一切法门时得证圆满。
在菩提伽耶,林怀民看到大觉寺外聚集着上百的乞丐,残障与麻风病人,大受惊骇,因而烦苦不解:“人世间的悲苦,为何在佛陀涅盘两千五百年后毫无改善?”忽然间,他意识到佛陀不是神,而是凡人,为了利益众生,苦思出让世人安身立命的生命哲学。他感动地叩头顶礼。
一日,在佛陀悟道的菩提树下静坐,阳光穿过叶隙,林怀民感到眉心一股温热,从未有过的安静与喜悦笼罩他的身心。印度归来,如流水般创作出《流浪者之歌》,林怀民喜欢说:“这是佛祖的礼物。”
观众注意事项:
1.《流浪者之歌》演出全长约90分钟,无中场休息。
2.迟到观众只有在开演后15分钟有一次进入观众席就座的机会。如果错过,将无法进入观众席。
3.手机铃声会完全破坏《流浪者之歌》极度安静的氛围,请将手机关机。
4.闪光灯与相机瞄准时的红光点会彻底破坏《流浪者之歌》的绝美灯光,为了尊重每位观众欣赏演出的权益,请千万不要摄影录像。
5.演出谢幕后,还将有20分钟左右的表演,请您不要退席。
6.云门舞集诚挚感谢您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