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1979年在江西省贵溪县仙水岩崖墓群出土了一件保存完好的东周时期古筝,唐墓壁画、敦煌壁画中留存了大量筝的图像,五代时期的前蜀王建永陵二十四伎乐石刻、后蜀赵廷隐墓彩绘陶俑中亦可见栩栩如生的弹筝伎乐身影。在生生不息的传播过程中,筝受地域方言、民俗、音乐文化等方面长期影响,逐渐形成多种地方风格,继而衍进成为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不同筝乐流派,主要包括河南、山东、潮州、客家、浙江、福建、陕西,以及朝鲜(伽倻琴)、蒙古(雅托葛)九大古筝流派。筝乐艺术在与民间音乐文化共生共存的同时,建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使其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传播度。中国筝乐于上世纪50年代末在院校建立专业教学,为新世纪的突飞猛进夯实了基础。
《川筝弦引——中国筝乐艺术的守正与开新》专题讲座,将通过丰富的实物资料,立体勾勒古筝的发展脉络和形制变化,剖析筝乐艺术如何在坚守传统精髓的同时,拥抱时代脉搏,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讲座通过讲、演结合的方式,带领观众一起穿梭于历史的琴音与当代的旋律之间,感受古筝那清越悠远、刚柔并济的艺术魅力。

助演:
冯奥迪(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聘任教师、青年古筝演奏家)
王一(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研究生)
筝重奏《茉莉芬芳》
钢丝筝独奏《粉红莲》
筝与双筝《汉江韵》
筝独奏《晓雾》
筝合奏《乐·蜀》

*演奏曲目以最终演出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