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美丽的生命,静谧的黎明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升级”归来

国家大剧院

中国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迎来第二轮演出王小京/摄

国家大剧院开幕运营九周年之际,大剧院力邀作曲家唐建平、剧作家万方、导演王晓鹰打造的中国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历经再度修改与打磨,于12月21日迎来第二轮演出。国家大剧院歌剧总监、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吕嘉携手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袁晨野、青年歌唱家杨琪、王宏尧、李欣桐、张卓、刘恋以响彻在白桦林里的动人音乐,致敬那些消逝在战火中的花样年华。

白桦林里歌声又起
纪念消逝在战火中的花样年华



一幅俄罗斯音乐画卷铺展在观众面前王小京/摄
挺拔的白桦林、迷蒙的晨雾、悠扬的巴扬声,大幕开启,一幅俄罗斯音乐画卷铺展在观众面前。“嘉丽娅、索妮娅、冉卡、丽达、丽莎……”在暮年准尉对五个女兵悲情的呼唤中,舞台“蒙太奇”般地切换至卫国战争的战场上。全剧上半部,没有太多的硝烟弥漫,有的是女兵们在宿舍里谈论爱情,“洗澡”时青春的身姿,还有对过往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幸福和平的憧憬向往。但在全剧下半部,这些有着美丽身躯、美好情感的女战士被沼泽吞噬、被子弹击中、被战火灼烧。尽管她们怀揣着普希金、想念着孩子、向往着爱情,但最终,在无情的战火中,她们将生命永远定格在花样年华。导演王晓鹰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中国人创作的俄罗斯歌剧,体现我们中国艺术家对于俄罗斯文化、俄罗斯艺术、俄罗斯音乐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也表达了我们对于这些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人的理解,这些在战争中牺牲的女性的光辉,以及俄罗斯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人道主义精神。”


女兵们身着的民族服装更加靓丽王小京/摄
与首轮演出相比,第二轮上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除依旧以诗意的艺术呈现带给观众感动和思索之外,也通过主创艺术家们历时一年的精心修改与细致打磨,使全剧的情节铺陈与音乐结构更为凝练、紧凑,并以有着更强艺术感染力的舞台呈现,强化战争与美好的强烈对比。其中,作曲家唐建平为索妮娅新增的唱段《迎接黎明》,在表露剧中人诗意的情感世界之余,也深刻表现战争对这位本应拥有美好未来的女大学生的摧毁。在舞台呈现上,剧中的“圆舞曲”段落,女兵们身着的民族服装更加靓丽,并通过强化这些女兵的女性美,进一步烘托出青春的美好和战争的无情。

吕嘉执棒,壮阔音乐倾述有情与无情
袁晨野领衔,靓丽生命静谧中青春永驻 

吕嘉率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以时而壮阔沉郁、时而梦幻空灵的诠释王小京/摄

  作曲家唐建平为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谱写的音乐,在将“欧洲传统歌剧的质感、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美感和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情感融为一炉”的同时,也体现着中国文化精神与中国观众的审美追求。无论是合唱《俄罗斯,我的故乡》,还是重唱《在黎明之前》《圆舞曲》以及每个主要人物颇具性格特征的咏叹调,在体现歌剧化艺术追求的同时,又非常动听,令人难忘。在此轮演出中,吕嘉深入挖掘该剧音乐特性,仔细梳理与分析人物性格,并率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以时而壮阔沉郁、时而梦幻空灵的诠释,倾述一份人文情怀。与此同时,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演员在舞台上变身为“白桦林”“沼泽”,并将剧中的合唱段落演绎得极富情感力量。
主演方面,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袁晨野不仅以细致考究的艺术处理,将《你们可听到我的呼唤》《士兵本应是男人》《黎明快些来》等咏叹调表现得深情感人,同时,也在舞台上为观众塑造出一个有勇、有谋、有爱的准尉瓦斯科夫形象。同时,青年歌唱家杨琪、王宏尧、李欣桐、张卓、刘恋也以各具特色的声音色彩、精彩的表演,将丽达、冉卡、丽莎、索妮娅、嘉丽娅五个美丽且个性十足的女兵刻画得栩栩如生。在此之外,青年手风琴演奏家阮明园、芭蕾舞蹈家邱思婷也分别以动人的琴音、曼妙的舞姿为该剧增添了一抹抹亮色。
  22日,该剧将迎来由青年歌唱家张扬、邝励龄、刘颖、王璟、董芳、卢思嘉组成的另一组演员阵容。该剧本轮演出将持续至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