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多方位多视角讲述“中国故事”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美国巡演大获成功

北京晨报
 (记者 李澄)上周五,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结束了为期11天美国六城市巡演,回到北京。此次,乐团在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指挥大师吕嘉的率领下,携手钢琴家张昊辰、琵琶演奏家吴蛮、小提琴家宁峰及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先后在芝加哥、纽约、费城、教堂山、旧金山、安娜堡的各大地标性音乐厅登台亮相,为美国观众带去了六场超过三套不同组合的中外曲目音乐会,深得当地观众喜爱,演出大获成功。时值国家大剧院开张运营十年庆典前夕,这个美国巡演更被正式列入中美社会与人文对话成果清单。

讲中国故事 丰富形式和内容

从曲目设置上看,勃拉姆斯、西贝柳斯两首交响曲作为音乐会的“底盘”,以扎实的德奥经典彰显这支年轻中国乐团在古典音乐上扎实的演奏底蕴;而上半场则是精心设计的中外当代作曲家的作品组合,既有中国老一代作曲家赵季平这样基于中国情怀、中国旋律浓郁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有中国经典的《黄河》钢琴协奏曲,还有陈其钢深受法国音乐影响又深发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已经成为经典的《逝去的时光》和大剧院委约的新作《乱弹》;而美国作曲家卢·哈里森的《琵琶与弦乐团协奏曲》,又从世界视野展示了他对琵琶这件中国民族乐器的理解,称得上是一次非常丰富多视角地对当代中国音乐作品的大规模展示,讲好“中国故事”可以有更加丰富的形式和内容,这在以往的中国乐团的国际巡演中并不多见。
此次巡演,给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一站芝加哥、第三站费城、第四站教堂山的观众对赵季平新作的喜爱;第二站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华人观众对《黄河》的痴狂;第五站旧金山当地华人观众像音乐厅主人一样的亲切氛围以及吴蛮在当地“主场”式的大受欢迎;第六站安娜堡,乐团精神状态和演奏水准的彻底爆发以及大学城观众的素质。如果说前面五场演出是在渐入佳境的过程中的话,那么安娜堡的表现已经大大超出了人们对这支乐团演奏实力的判断,特别是陈其钢中国传统音乐趣味明暗交错异常复杂的《乱弹》,堪称是演奏的“绝品”,相信陈其钢在场也会惊喜过望的。而卢·哈里森的《琵琶与弦乐团协奏曲》和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两首作品的诠释和演奏水准也达到了“近乎完美”,无怪乎安娜堡的工作人员会发出“本厅年内最佳乐团!”的断言。

讲中国故事 没有窍门和捷径
对于一支有追求的乐团,国际巡演是它的必修课,而对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这样一支只有七年历史的年轻中国乐团,国际巡演,尤其是美国巡演更是成长历程中必经的历练。它需要克服旅途劳顿,克服时差影响,随时对陌生音乐厅的音响环境做出正确准确的自我调整,在这方面,即便是世界超级乐团维也纳爱乐、柏林爱乐也同样是一个每次巡演都必须克服的困扰。此外,带去了“中国故事”是一回事儿,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又是另一回事儿,这其中没有任何窍门和捷径,只有练就一身硬功夫并且能够适时地完美展示给当地的观众。安娜堡的完美爆发说明大剧院管弦乐团具备了这样的实力,随着今后经验的不断积累,相信这样的巡演能够越来越早地进入“完美爆发”的状态,那个时候,我们的“中国故事”就能够更加完美动听地打动更多城市的观众。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我们的乐团海外巡演无一例外都想要面对西方观众讲述“中国故事”,但在美国这六座城市,也无一例外都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华人观众,他们是以来自祖国的乐团在这里演出为自豪的,而北京晨报记者也发现他们更多的是期待听到更多熟悉的乡音。所以,如何在曲目编排上满足这些华人的心愿,又能够向西方观众讲好“中国故事”,这又是一门必须认真对待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