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融合21项古老与现代的艺术和技术 下月登陆国家大剧院

《对话·寓言2047》张艺谋打造“观念演出”

北京青年报
舞台演出对于导演张艺谋而言已是多次尝试,然而,将于6月16日至18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对话·寓言2047》演出则是张艺谋从未尝试过的,他冠之以“观念演出”。东西方表演形式的结合、古今表演形式的结合,让张艺谋把眼光瞄向了未来,他说:“希望观众得到不同的感受,让观众思考未来,这才是最重要的意义。”

张艺谋与参与演出的两位民间艺人 肖一/摄

把“古老”、“现代”和“未来”放在一起
“观念演出”和“对话·寓言”,所有主题都与“未来”有关,因此,主办方把演出的终极目标指向“未来”。张艺谋告诉记者:“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关系未来谁也无法预测,就像人类永远无法预知未来一样,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这可能是贯穿未来一、二百年的话题。现在影视剧中已有这样的类型,但演出中还比较少,就是说我们不是一个剧,不是一个故事,我们是一种对话。我是特别喜欢把特别古老的和特别现代的未来的东西放在一起。哪怕他们是各演各的,只要他们并存就让人感到很有趣。”
在演出中怎样展现未来,张艺谋选择了用传统与现代对话的形式,他说:“我们通过网络寻找,从9个国家选了12个团队,他们演出形式很独特,很少见,代表了某种对未来探索的气质,虽然未来是演不出来的,但看这些表演会想到。然后在中国文化中寻找特别典型而古老的表演形式,两种极致表演有着异曲同工的微妙。”
据介绍,参与表演的不仅有古老的织布机、蒙古长调、古琴、泉州木偶、京剧《三岔口》等,更有美国的云纱秀、德国的激光、英国的现代舞表演、美国的机械臂编排、3D全息视频、瑞士的小飞侠表演、俄罗斯的互动视频动画等,21项艺术和技术怎样融合到一台演出中,的确很难想象。

2047年世界会是什么样
这台演出有一个名字叫“2047”,张艺谋告诉记者:“主创团队想了很多名字,后来想到王家卫的电影《2046》,他们说就叫‘2047’得了。我觉得也挺好,比《2046》多一年,到了2047年你能想象世界会是什么样?”
在演出中,传统的民族文化是根基,国外现代的科技元素是“添加剂”,它们融合,还是对话、拼贴?张导称:“我想还是看演出吧,我们都有吧,有对话也有融合,更有互相关联的东西。其实你看两边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但这其实是全球化,你发现情感、意识,还有文化,可以把所有的人团结在一块,打破所有的隔阂,这就是我对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的看法。”
有记者问:“您过去的演出大都是大红大绿,这次是什么色彩?”张导坦然说:“你得看演出。我们海报没有红和绿。其实我自己很喜欢很相反的不一样的探索,这是最挑战的,也是最让你有创作激情的。”

前卫的东西是一种感受、感悟和感觉
演出中织布机的表演者和长调演唱者,被亲切地称为“谋奶奶”,张导对她们的演出很重视,“人类的历史就是时间的历史,织布机和长调的演出有着强烈的沉淀感。你不认为她们是在表演,织布机的梭子一直不停地重复,仿佛钟表一样不停地循环往复,在舞台上就是表现一个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会给人强烈的不一样的感受。所以,我跟执行导演讲,一定不要让她们穿演出服装,就是普通的生活衣服,因为她给我一种强烈的感受,这就是我们的根,这就是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当我们讨论未来,讨论科技的时候,我们永远是根在这里的。”
说到“观念演出”能否被观众理解,张艺谋说:“前卫的东西是不好理解的,但我看前卫的东西时,有时候是看前卫艺术家表演瞬间的感觉,它不像传统的通俗的艺术,有完整的故事和完整的叙述,它是一种感受、感悟、感觉。我们很希望这台演出给观众带来感受、感悟,我相信一定会有。因为我们有这么优秀的艺术家在一起做事情,不能让你们有感悟,那我们就太笨了。一定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