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费城之声再续中国缘

京华时报


  指挥大师迪图瓦接受采访


  音乐家们模仿1973年乐团成员拍照的姿势留影长城

(记者 杨杨)6月2日晚,费城交响乐团的部分弦乐声部演奏家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乐手联袂,为观众献上最后一场演出,由中国银行赞助的“2012国家大剧院·费城交响乐团北京音乐周”在京落幕。

在为期四天的音乐周活动中,费城交响乐团不仅为观众带来两场高水准的交响乐音乐会、一场室内乐音乐会,还把近20场音乐交流活动带到北京的各个角落,与北京市民近距离接触。此次费城交响乐团的演出,不仅平息了中国乐迷的猜测,更表明拥有112年历史的名团将延续它的传奇。

百年名团延续传奇 迪图瓦期待新元素

费城交响乐团作为美国历史上著名的五大交响乐团之一,一直以瑰丽多彩的音色闻名于世。不过受全球经济气候的影响,去年4月费城交响乐团由于不堪沉重的赤字负担宣布申请破产重组,这让一些对美国破产制度不够了解的中国音乐爱好者以为“费城之声”将从此从古典音乐的版图中消失。处于动荡中的费城交响乐团受到来自中国的关注。去年9月,国家大剧院与费城交响乐团在美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商定将从本次“费城音乐周”开始进行一系列深度合作。 

费城交响乐团与中国大剧院的此次深度合作,再续费城交响乐团与中国的情缘,在采访中,费城交响乐团的指挥迪图瓦以及老乐手与中国的观众一同分享了中国的变化,并且为中国观众讲述了“费城之声”的由来。 

谈到乐团的发展,赫伯特·莱特介绍说,在费城的音乐学院演奏时,当时的乐团指挥觉得声音过于单调,因此需要创造一个氛围,希望将一个独特的声音从交响乐中间分离出来,制造出更多的声效,这就是“费城之声”的基础。赫伯特·莱特说:“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同的指挥家会带来风格迥异的个人色彩,因此也需要乐手在适应的时候做出不同的反应,在享受这些不同音乐风格的时候,作为乐手也需要小心去适应。” 

迪图瓦表示:“保留费城之声,老艺术家做出的贡献非常大。我们也会寻找机会,将一些元素吸收进来。费城之声因为个人的风格不同,也会有一些变化,但是我们会保持核心的东西。”

演绎中国音乐作品 从《黄河》到《惊梦》

据迪图瓦介绍,1973年,费城交响乐团首次来到中国,在当年的演奏曲目中,乐团演奏了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黄河》,而此次来到中国,费城交响乐团为北京的观众带来了中国作曲家杜薇的管弦乐作品《袅晴丝·惊梦》。 

说起对中国音乐的了解,迪图瓦表示,从90年代开始,很多中国作曲家和音乐家在美国已经非常有名,中国作曲家试图用一种很现代的方式来阐释中国的音乐作品,从这一点来说,中国这30年来的音乐作品有很大的变化。 

此次来中国的乐团老乐手赫伯特·莱特,在1973年访华时,就已经是乐团的成员。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赫伯特·莱特说:“我记得当时我们在北京的民族文化宫演出,那是一个非常辉煌、宏伟的建筑,当时乐团准备的曲目是贝多芬第五交响乐,后来临时改为贝多芬第六交响乐,当时在中国,西方的音乐并不为很多人所知,因此提供给我们的乐谱有很多的错误,其中每个小节中都有错误。而在这之后,费城交响乐团又来过中国多次,每次都感觉中国的变化很大。”

39年后故地重游 长城脚下奏华章

6月2日是“国家大剧院·费城交响乐团北京音乐周”的第四天,乐团在京的两场交响音乐会圆满结束,音乐家们来到八达岭长城。 

1973年,费城交响乐团在来华期间曾经登上长城。昨天,费城交响乐团故地重游。上午10点,乐团一行70人抵达长城脚下,举行了一场小型管乐音乐会,演奏巴赫《赋格曲》、埃尔加《猎人》等作品,以及管乐五重奏版《我和你》。许多游客驻足欣赏,报以热烈掌声。 

39年后故地重游,几位1973年曾经游览过长城的老乐手向同伴描述当年的经历。有人给76岁的老乐手赫伯特·莱特看了当年登长城的黑白合影,莱特一眼便认出了自己的老师。他开心地说:“1973年之后虽然来了中国五六次,但这回是第二次登长城。北京这座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长城还是记忆中的模样,如此之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