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唐璜》“半舞台”的完整魅力

北京青年报


  (乐评人 王纪宴)当饰演莱波雷洛的男中音歌唱家马科斯·芬克在《唐璜》序曲之后随着莫扎特绝妙的“脚步动机”神色慌张地冲上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舞台时,有些听众不免吃惊。因为,他们期待中的音乐会歌剧,或许应该像去年9月吕嘉指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与合唱团那次壮丽的《威廉·退尔》那样,虽有多媒体投影作为辅助,但全体独唱与合唱以完全没有表演、服装和舞美的“清唱”形式演唱,以纯粹的音乐演出体现戏剧。但这次“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15:弗莱堡巴洛克乐团与国家大剧院合唱团音乐会歌剧《唐璜》”确实不同,虽然几乎没有什么服装和舞美,但表演却不亚于歌剧院舞台演出,而且,在我看来,就所有歌唱家的表演水准以及整体导演思路而言,极为传神,自始至终充满戏剧感染力。


  朴素舞台上《唐璜》妙趣重生

  这种在歌剧演出中占据一定分量的所谓“准舞台”或“半舞台”(semi-stage)呈现方式,在北京已经有过多次,效果参差不齐。很多情况下,不免被看作是由于经费所限而不得已为之的“全景歌剧”演出的缩水或因陋就简版。而这次《唐璜》则不然,随着演出的进行,“缩水”和“因陋就简”的先入之见都被音乐和戏剧的双重感染力驱赶到了九霄云外,莫扎特和达·蓬特合作的这部歌剧杰作,以一种至少在我听来前所未有的力量获得了一次重生。

  所谓“准舞台”或“半舞台”,一言以蔽之,就是以歌剧院和音乐会两种形式的融合来呈现歌剧,通常以音乐会形式进行,但比一般的音乐会演出增加不同程度的表演,有时还会有简单的道具和服装,乐团、指挥与独唱、合唱团都在舞台上,在有的演出中,舞台分为乐团与声乐两个层面。但这次《唐璜》属于最朴素的舞台:勒内·雅各布斯指挥下的规模适中的弗莱堡巴洛克乐团居于舞台中央,四周尚且充裕的空间,成为独唱与合唱的表演天地。独唱与合唱并不像一般的“清唱”式音乐会歌剧那样全体始终在台上,而是像在歌剧院舞台上的“全景歌剧”那样,根据剧情的进展上场和下场。

  这一切虽然做得非常巧妙、得体,但也没有太多新奇之处,因为,几乎所有的“准舞台”或“半舞台”歌剧都是以相近的方式演出的。那么,是什么使得此次音乐会歌剧《唐璜》卓尔不群?是音乐部分本真而精湛的阐释及其与戏剧部分的水乳交融。弗莱堡巴洛克乐团,对于大对数中国的爱乐者还相当陌生,虽然,这已经不是该乐团首次来北京演出。三年前的2012年3月7日晚,这个来自德国西南边陲以灿烂阳光闻名遐迩的古城弗莱堡的古乐团,在中山音乐堂以巴赫的四首管弦乐组曲而给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听众留下非常深刻而难忘的印象。乐团对古乐器演奏在技术和音乐表现上的纯熟把握以及清新别致的管弦乐音色,正如《萨尔茨堡新闻报》所评论的,“令人充分领略到音乐上的‘历史复古’所能做到的一切,流畅的演绎、精致的衔接、毫无造作之感的抒情,每个细节都没有遗漏。”而在强奏时,弗莱堡巴洛克乐团又避免了人们印象中古乐团有时难以避免的力度欠缺,能够爆发出巨大的声势。

  “古乐演奏领域的柏林爱乐”这样的赞誉虽含有宣传推广上的振聋发聩用意,但确实也在很大程度上与实际情况相符。与古乐领域的元老级演奏团体相比,弗莱堡巴洛克乐团属于新生代,从1987年建团至今仅28年,但它毫无疑问已成为知名度最高的顶级古乐团之一,这一点从近年乐团荣获的大量奖项也可得到验证——2009年德国记录影评人年度奖,2011和2012年《留声机》大奖,2011、2012和2013年德国“回声”古典音乐奖,2013年爱迪生古典音乐奖等。在莫扎特才智洋溢的歌剧杰作《唐璜》中,弗莱堡巴洛克乐团所呈现的音色,它的弦乐的柔和歌唱、木管的清亮和声、铜管的金属质感尤其是定音鼓的猛力冲击,对于熟悉这部歌剧的传统与复古阐释的人,都是具有“刷新”效应的体验,而明澈清新的古乐伴奏下的歌唱,让这部意大利语歌剧很多唱段的声乐线条拥有了一种新颖动人的田园气息。


  雅各布斯:指挥莫扎特歌剧最棒的转行歌唱家

  让弗莱堡巴洛克乐团的《唐璜》达到此种艺术境界的核心人物是指挥勒内·雅各布斯。我国的大多数音乐爱好者尤其是古乐迷们熟悉这位音乐家,是通过他作为当代最优秀的高男高音(或称假声男高音,演唱音域高于男高音,相当于女中音甚至有时接近女高音)之一录制的大量早期歌剧唱片,而这次他是以指挥家的身份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歌唱家成功跨行、改行成为指挥,远远不及器乐演奏家为数众多,但在当今乐坛也颇有几位,其中几位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就,如演唱莫扎特歌剧的权威德国男高音歌唱家彼得·施赖埃尔,他指挥的巴赫合唱作品赢得广泛赞誉;还有更著名的多明戈,他没有放弃男高音的歌唱事业,而且还作为男中音饰演重要角色(如在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威尔第歌剧《纳布科》中饰演主角),但作为指挥家也十分活跃。但在我看来,他们在指挥艺术上的贡献和意义均不及勒内·雅各布斯。自1983年开始转为歌剧指挥家,在30多年间,他已成为与哈农库特、加德纳这些名家分庭抗礼的古乐指挥大师之一。他指挥的每一部莫扎特歌剧都赢得广泛赞叹,《费加罗的婚礼》荣获2005年格莱美最佳歌剧奖,《魔笛》获得《BBC音乐杂志》奖等多项知名奖项。而《唐璜》,从2006年10月在巴登-巴登节日剧院的因斯布鲁克音乐节上演出(现场演出拍摄发行的DVD是包括《企鹅指南》在内的各种古典音像视听书籍评价最高的出色演绎之一),到同年11月录制为CD,近10年间始终为众多歌剧爱好者所钟爱。

  勒内·雅各布斯作为在早期声乐歌唱家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他的敏锐乐感,赋予他指挥早期歌剧的巨大优势,还有更重要的是,他有一种古乐指挥大师最拿手的能力——以全新的眼光审视和演奏音乐作品,但与这方面的伟大前辈和教父级人物哈农库特相比,雅各布斯在速度和乐句塑造等方面不那么“任性”,在哈农库特那里常常似乎是故意与传统阐释“反一道”的激进古乐思维,到了雅各布斯手中变得更折中,从而更具有说服力。但这并不意味着震撼力的减弱,相反,在《唐璜》的序曲中,雅各布斯引领、激发弗莱堡巴洛克乐团爆发出的强烈戏剧对比,让我们记忆中的无数演奏——包括知名大师与顶级乐团的合作显得平铺直叙。而在所有的独唱、重唱以及由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担任的合唱段落,雅各布斯的速度即使异于传统的演绎,也与音乐的表达相契合。

  超稳定阵容成就超强大魅力

  雅各布斯与弗莱堡巴洛克乐团的《唐璜》令人瞩目的一点还在于歌唱家阵容的超稳定性。也就是说,从2006年在巴登-巴登的演出到此次国家大剧院演出,主要歌唱家中有多位仍是当年的原班人马,包括饰演唐璜的约翰尼斯·威瑟尔、饰演莱波雷洛的马科斯·芬克、饰演唐娜·埃尔维拉的亚历克斯·彭达和饰演泽林娜的小巧可爱的韩国女高音尹孙海。这是在当今的歌剧舞台上很难见到的一景,因为在当今歌唱家忙碌地穿梭于世界各大歌剧院的全球化时代,如何保持与将近9年前的演出如此接近的歌唱家阵容,这应该是雅各布斯、弗莱堡巴洛克乐团以及二者联手的《唐璜》所具有的强大艺术魅力的一个证明。而《唐璜》经过多年磨合后在音乐和表演方面的熟稔流畅,也是阵容稳定的优秀结晶。也正是这种熟稔与流畅,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准舞台”或“半舞台”演出超乎寻常的成功,使得歌剧制作的缺失并不影响艺术感染力的完整与有力,使得比起我们的京剧还要简约写意的舞台成为意蕴丰饶的表演空间。

  贝多芬曾遗憾地表示,莫扎特不该将他的才华虚掷于唐璜这样的好色之徒,但从拜伦的长诗到莫扎特的歌剧,这一传说人物所具有的生命力却是毋庸置疑的。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曾指出,唐璜这一人物的所作所为中潜藏着男性内心深处的渴望,从这一点来说,莫扎特的歌剧是在弗洛伊德之前两百年表现潜意识的艺术杰作。除了莫扎特音乐的非凡以及对人物心理的出色揭示,这或许是这部歌剧常常居于全球歌剧上演排行榜前列的原因之一。《唐璜》在我们国家演出机会相当少,有趣的是,自国家大剧院投入运营以来8年间,此剧的两次演出都很“奇葩”:2010年科隆歌剧院的演出是穿现代服装的“穿越”阐释,莱波雷洛在唱那段著名的“花名册”咏叹调时手里拿着iPhone;这次的剧中人也曾掏出了手机,只不过做出此举的是主角唐璜。2010年那次演出中的演奏乐团是科隆爱乐乐团,担任指挥的是马库斯·施坦茨,那次的导演乌韦·埃里克·劳芬伯格特地强调:“马库斯做了一件非常特别的事情,虽然伴奏使用的都是现代乐器,但他把乐器的声音调整到了莫扎特那个时代乐器所发出的音响,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而这一次,雅各布斯与弗莱堡巴洛克乐团不需要将乐团“调整到莫扎特那个时代乐器所发出的音响”,它们应该就是莫扎特那个时代乐器所发出的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