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大幕后的“中国创造”

大剧院制作呈现舞台美术设计创新

北京晨报


来点浪漫 歌剧《游吟诗人》

  (首席记者 李澄)在中国,很少有一家剧院拿得出来如此众多值得炫耀的舞台制作,或者几十年积累也不见得让每一个制作的创意、设计都拿得出手,唯有国家大剧院,在仅仅7年时间里,能够有35部舞台剧目的独家制作。因为站在了当今世界最好的平台,大剧院得以邀请世界上最高水准、最活跃的舞台美术设计大师参与、主持“大剧院制作”的创作,这成为中国舞台美术设计“当惊世界殊”的重要支柱之一。如何看待“大剧院制作”?如何看待舞台艺术的“中国创造”?


有宫殿 歌剧《图兰朵》

  近日,“空间与表现——国家大剧院舞台美术创作”研讨会在大剧院北水下廊道东展厅举办。国家大剧院“开年大戏”《阿依达》的舞美设计师埃兹欧·弗里杰利奥、大剧院歌剧制作顾问朱塞佩·库恰、舞台技术部负责人管建波、艺术顾问高广建、剧目制作部负责人韦兰芬与国内著名舞美设计师刘杏林、孙大庆、张武、刘科栋参与了本次研讨。在这场被看作是一次舞台美术的“群英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对国家大剧院的舞台美术创作进行了深入探讨。来自中央戏剧学院的数百位舞美专业学生聆听了此次会议。


时而狂欢 歌剧《茶花女》

  艺术风格 舞美风格随观众成长而变

  朱塞佩·库恰对大剧院的舞美创作进行总体介绍时提道:“国家大剧院有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也就是希望在2017年之前能够制造完成50部歌剧。其中的一个难点是艺术风格问题。”

  “大剧院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观众,还有很多观众甚至从没看过这部歌剧。”朱塞佩·库恰说,“大剧院制作的歌剧会从观众比较熟悉的题材入手,在风格上会选用非常经典或非常传统、非常能够还原当时时代的手法来做。近几年,我们注意到观众也在变化和成长,所以风格也会从传统写实慢慢向现代风格过渡。”


时而庄重 歌剧《纳布科》

  作为欧洲乃至世界上十分重要的舞台美术大师,埃兹欧·弗里杰利奥在歌剧、话剧、电影等多个艺术领域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他从自身的设计背景出发,针对中外舞台美术设计的差异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欧洲舞美设计的成功是基于欧洲千百年的传统文化。以意大利为例,意大利舞美设计里的一些逻辑或元素是从十七世纪开始的,可见与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而中国的舞美设计好像是直接建立在现代或当代的思维方式上面。”同时,他给在场的舞美设计师和舞美专业的学生提出了问题,中国的观众是否真的非常欣赏欧洲设计师提供的舞美设计?中国从事舞台设计的艺术家是不是可以不太受欧洲风格的影响,来独立进行舞美设计上的创作?


会盖房子 歌剧《骆驼祥子》

  观众喜好 兼顾欧洲经典与中国传统

  就埃兹欧·弗里杰利奥提出的问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戏剧学院教授、2015年布拉格PQ展中国馆策展人刘杏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中国的舞台美术设计师在进行舞美创作时,既学习和参考了欧洲经典的舞美设计,同时从自身的文化母体出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创作出一批又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舞台美术设计杰作。


爱小清新 歌剧《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

  高广建表示,中国的观众是包容的,“欧洲写实主义也好,经典的古典主义也罢,大家都有不同的喜欢。今天是一个平分秋色的时代,不分高下。如果今天大家来剧场,喜欢看大师的东西,就是由衷地对古典主义尊敬。如果今天喜欢中国的京剧或戏曲,就是对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种欣赏和喜欢。”随后,高广建以自己的舞台美术创作《图兰朵》、《天下归心》为例,介绍了国家大剧院原创剧目的舞台美术创作,也借此表达了国内设计师在舞台美术方面的一些追求。

  后备引导 建舞美基地并成立学员队

  国家大剧院舞美的艺术呈现离不开舞台技术的支持。舞台技术部的负责人管建波介绍说,“从2008年第一部歌剧开始,剧目生产、舞美制作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当时是‘三无’的状况:没有人、没有场地、没有经验。只能依靠一些外力,包括外面的舞台设计、制作和服装方面的工作人员来协助我们完成第一部剧目。后来的一些制作都是采取联合制作方式。如今,经历了七年成长,可以说大剧院初步建立了自己国际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舞美制作体系。为了发掘更大的发展空间,从今年开始有两个举措:第一个是要建设舞美基地;第二个是要成立舞美学员队。”

  剧目制作部负责人韦兰芬表示,国家大剧院的歌剧制作是常态化的。所以,不同于一些先锋的歌剧艺术节,大剧院的题材选择和风格定位一切从观众出发,“我们知道更广泛面对的是一群在歌剧领域刚刚打开一扇窗的观众,所以我们希望给他们的是能够看懂的剧目。也就是说,首先解决的问题是观众能看懂、观众喜欢看。十年以后,也许五年之后,要做的是引领观众,去告诉观众在世界舞台上还有什么样的是可以去阐释。”


也爱壮观 歌剧《托斯卡》

  艺术创作 建立自己的舞美创作立场

  “这七年来大剧院在舞美方面和整个制作的管理,包括技术性管理方面,在中国可以说是首屈一指。有问题也是全世界普遍性的问题。”针对艺术创作,孙大庆拿在舞台上使用影像举例说,“要使用影像,就必须有充分的必要性,如果不能体现光幕一体的独特性,就不好。”

  刘科栋就中外舞台美术家的艺术创作差异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最大的区别是骨子里真正思维方式的区别。在新近的创作中,他试图寻找对自己有吸引力的中国元素。同时,他也希望大剧院在未来的创作中有更多不同风格的作品出现。

  张武与国家大剧院合作过《塞维利亚理发师》的舞台美术创作,他提道,“毕竟歌剧的起源是欧洲大陆,舞台美术毕竟是西方过来的。我们在学校学习这样一门专业,说实话也是从小拷贝舞美年鉴等。忘掉欧洲很难,但也要尽可能去忘掉,尽可能建立自己的创作角度和创作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