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项目人笔记

穆雷·佩莱西亚:通往舞台的方向从不迷路

国家大剧院
“大师,这边走。”
“好的,好的。”
2016年10月20日来听音乐会的朋友们一定不会想到,这是穆雷·佩莱西亚在国家大剧院准备音乐会的四天中,我和他使用频率最高的对话。


穆雷·佩莱西亚
“你知道,我的方向感真的很差,就算是天天走的路,我有时也不记得。”
“但这好像并不影响您对声部和分句的处理嘛。”我跟他打趣道。
“那是因为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些处理)啊。”佩莱西亚笑了笑,一脸的自豪,那表情天真得像个孩子在炫耀自己颇为得意的事情,全然没有刚刚在后台找不到路的尴尬和焦虑。
当然,除了找路这件事真的在困扰他(以至于在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的移动过程中,他经常一言不发),生活中的佩莱西亚耐心、朴素,有主见但不偏激,而且名声在外——总会有操着不同口音的旅客指着他名字的接机牌问:这是那位钢琴家吗?是几号的演出,在哪里?
抵京当天从机场前往酒店的路上遇上临时交通管制。等待中的佩莱西亚并不急躁,反倒是用相机记录了机场高速被汽车尾灯点缀过后的壮观场面,还拿英国女王出行时的摩托车队做了一番比较;在随后的路途上,从独奏会的场次、票价,到城市人口、政府对音乐会的补贴等等,他关注和感兴趣的事情很多,聊到兴头上,对于近期的美国大选—按照一位在牛津研修政治学专业的朋友的话说—佩莱西亚给出了作为一个西方社会文化人的明确见解。
无论是话题的提出还是观点的陈述,佩莱西亚的语言都显得十分简洁而有节制。说话声音不大,嗓音有些沙哑,如学者般的出言谨慎。对于肯定的事,通常会连说两遍“Yes”;而关于“No”,他只强调过一件事情:“我不想签任何照片或者唱片,你知道我的手受过伤,恢复到现在对于演奏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写字时会不舒服。当然,照相合影,没有问题。”音乐会后的他也确实随和。
他不用手机,也从没有见他查阅日程,就好像把每天的安排跟背谱一样早就印在脑子里似的。演出前三天来到北京,每天练琴七小时,没有太多寒暄,也不怎么客套,除非遇上老熟人。
“咱们去跟席夫打个招呼吧。”佩莱西亚在找到自己化装间后的第一句话如是说。因为16日刚刚在国家大剧院演完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的钢琴家席夫,需要多停留两天在剧院练琴,于是有了一次有趣的偶遇,类似的偶遇还不止这一次。
10月19日上午,佩莱西亚与正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录音的中国钢琴家盛原亦就巴赫的演奏等等话题进行了一番交谈。
巧合的是,这些即兴的活动每次都被他安排在练琴之前。看上去,佩莱西亚习惯第一时间处理完这些内容之后,再开始自己的一天。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真正喜欢什么,就要看他把时间花在哪里。”
毫无疑问,佩莱西亚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和生活中简约、有节制的风格相比,音乐就像是让一切都变得正确起来的最后一块拼图,让佩莱西亚还原成乐迷心中的样子。
佩莱西亚练琴时一上来就是正常速度和力度的完整演奏,之后才是片段的雕琢,没有热身和试探;专注到在每次两三个小时的练习中连水都不会喝一口。如果说他的独奏会时长为90分钟,那么在演出前,每天他都完成了好几个90分钟的练习。
他会用到节拍器校对乐段的速度,会时不时停下来读谱,但他不会录音—对于这一点,佩莱西亚自己有着明确的态度:“我知道很多老师会建议自己的学生把练习的片段录下来用于自我检验,就连布伦德尔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我没办法这样。我需要每一遍的演奏都是自由的。我会把要表达的内容想清楚然后一遍一遍地尝试和实践。如果没想清楚,那么需要读谱,而不是听自己的录音。”
想必听过音乐会现场的观众对佩莱西亚强烈的演奏欲望、清晰的思路、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掌控全局的气场有着深刻的感受。其实,大师本人对于演奏也有着独到的理解。
演出前一天下午,由于音乐厅没有其他安排,因此在选定演出用琴后,佩莱西亚可以直接在舞台上排练。要知道,大多数的钢琴家都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在舞台上适应场地条件。
选琴过程异常顺利,似乎佩莱西亚对乐器并不挑剔(但其实我们并不缺少复杂的例子,比如伊丽莎白·莱昂斯卡娅要求对机弦机中音区的机械部分进行特殊的处理,而劳伦·埃玛德喜欢调整钢琴腿三个轮子的方向以确认最佳的音效),于是我和调音师不得不反复和他确认:
“对于钢琴和调音,您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嘱咐了么?”
“没有了,条件很好,我很满意,你们挺开心的吧。”干脆利落的回答,透着一丝幽默。
然而在将近30分钟的弹奏过后,佩莱西亚却停了下来。
“我能去房间里练琴么?”
“当然可以,但是如果您愿意,也可以一直在舞台上练呀!”我有些不解。
“谢谢你的好意。但是,因为如果是在舞台上,我会不由自主地去演奏,这就需要花力气把如此庞大的音乐厅填满;然而我现在需要的是练习,在一个小一点的空间,把音乐想得更清楚。这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演出前十分钟,佩莱西亚开始在休息室的钢琴上进行最为基础的手指独立性练习—按住四个手指,从而让独立的手指进行单音断奏。这是十分有趣的一幕,因为通常这样的训练,会在琴童的开蒙阶段进行;而另一方面,历史上,音乐大师李斯特确实也为此写过专门的教程并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实践。
演出前一分钟,曾经一向迷路需要有人陪伴的他,自己来到上场口,缓慢地踱步,坐在椅子上沉思,等待演出的开始。
看来,在通往舞台的方向上,佩莱西亚从来不会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