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肖邦、德彪西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为瞩目的三位音乐家,他们一生创作了众多的音乐佳作,而室内乐的创作在这三位作曲家的创作体裁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 
德国作曲家菲利克斯·门德尔松(1809-1847)的D小调钢琴三重奏(作品四十九号),被誉为是与他的弦乐八重奏(作品二十号)一样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品,也是他的钢琴室内乐文献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门德尔松赋予了大提琴和小提琴令人难忘的曲调,使它们在对话的同时又各自施展独唱的魅力,并在和声与对位中结合两个乐器音域范围和音色的特点, 编织出了恋人般的弦乐二重唱。钢琴织体的高难度技巧性的特点以及门德尔松特有的无词歌风格,使得钢琴成为这部作品最鲜明的部分,并给予了弦乐器的二重唱充满激情的生命力。门德尔松的这部钢琴三重奏完成于1893年的9月23日,并在随后的一年出版发行。罗伯特·舒曼在听到这部作品后,兴奋地盛赞门德尔松是“19 世纪的莫扎特, 最有启发性的音乐家”。
波兰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的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作品65号)创作于1846年,也是肖邦一生中最后一次出版的作品。作品的主要动机是源于舒伯特的艺术套曲“冬之旅”的第一首“晚安”的旋律,也是肖邦自己与世界告别的一种隐喻。这部作品中钢琴的写作极具戏剧性,并与大提琴含蓄而又凄美的音乐情绪共同谱写出近乎于叙事风格的告白。肖邦将这首奏鸣曲献给当时著名的风格大提琴家Auguste Franchomme,并于1848年的2月16号与这位大提琴家首演了这部作品,也是肖邦有生之年的最后一次公开表演。
1908年,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1862-1918) 在一封他写给音乐出版商Jacques Durand的信中表达了自己将要创作6首不同乐器的奏鸣曲的计划,而残酷的癌症导致德彪西只完成了三首奏鸣曲,这一首为大提琴和钢琴而写的奏鸣曲便是其中之一。该作品作于1915年,德彪西在这首作品中采用了许多类型的延伸性的大提琴技巧,而钢琴不仅很大程度上描绘出了印象派风格特有的色彩感,更与大提琴交相呼应,刻画出了深刻而有趣的音乐信息。
本期活动,我们力邀留美钢琴家宋沛沛、青年小提琴演奏家魏彬、美国青年大提琴家马太·史密斯做客“走进唱片里的世界”,为您倾情讲述和演绎门德尔松、肖邦、德彪西的室内乐重奏作品,敬请期待!

【系列介绍】
音乐,是无字的诗篇。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都到我们的生命里来,寻找专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意义。在这个人群川流的城市,周末,请你慢下脚步,走进唱片的世界;这里,你可以品味艺术家们用音乐为你调制的专属下午茶;你也可以找到音乐上的三两知己,一起聊聊那些让你怦然心动的旋律。
D小调钢琴三重奏,Op.49,菲利克斯·门德尔松
G小调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Op.65弗里德里克·肖邦
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奏鸣曲克劳德·德彪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