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是一个管弦乐创作风格多元化的时代,既可以看到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延续,又有出现于这个世纪的表现主义、原始主义、新古典主义等等,新的艺术思潮、音乐风格以及创作技法纷然杂陈。调性的打破、音响的解放使管弦写作技术、创作观念以及审美取向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发展。

  管弦乐的音乐表现形式,在巴洛克音乐时期的大协奏曲以及组曲等乐队体裁作品中开始成型,至古典时期由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将其定型并基本完善。十九世纪经过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直至晚期的印象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以一种极为特别的姿态呈现于二十世纪。一方面,如巴托克、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在延续传统创作理念的同时加以个性化、民族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这种由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布拉姆斯等古典大师延续下来的传统管弦乐创作方式,在二十世纪更多作曲家的创作当中已经不再占有主要地位。随着创作观念的更新、写作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作曲家在管弦乐创作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并取得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从新维也纳乐派的表现主义音乐、施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到瓦雷兹的《Ameriques》、哈巴的微分音音乐;从梅西安的整体序列以及新古典主义、具体音乐、电子音乐、偶然音乐、直觉音乐、空间音乐、概念音乐等等到七十年代的后现代时期——新浪漫主义、简约音乐、第三潮流等等,无不显示出二十世纪作曲家的创新才能以及对时代发展的把握、社会进步的敏锐察觉。

  这一系列新的观念及创作技术,对传统管弦乐创作的发展轨迹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体现在乐队形制方面,可以看到乐队编制的变化,乐队形态的改变,甚至可以看到多个乐队的组合以及乐队方位的改变。体现在音响观念方面,可以发现非常规音色的加入,对常规乐器新音色的挖掘,对人声的挖掘以及声音方向的变化。在结构音乐方面,由于作曲技法、音乐语言以及审美取向的不同,无法按照传统的分析习惯去归纳,他们经常打破固有的曲式结构、乐段乐句的构成成分也各有不同,运用非常个性化的方式去结构、组织作品。这些新的创作观念对配器技术的影响恐怕不仅仅停留在配器观念的转变上,而是进一步将配器技术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直接的参与到作曲技术当中去,成为创作最直接的出发点之一,从而使配器在二十世纪成为一项更具创造性的技术。

  本次讲座将深入浅出的为大家讲解二十世纪管弦乐的变化与发展。

  【系列介绍】

  国家大剧院最新推出的数字音乐创意产品,其中音乐作品遴选自浩瀚的中外古典音乐曲库,为观众呈现音乐史上作曲家最为经典、不可不听的1000首旷世佳作。该系列将集结当今音乐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著名艺术家,通过演讲结合的方式,详细剖析这些中外名曲,为您“解读音乐经典,品茗艺术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