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的创作离不开人民生活,也离不开中国故事,无论在什么年代,中国交响乐作品总是反映着人们丰富的精神,饱含着作曲家崇高的情感。经典名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取材于民间传说,吸取越剧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古筝协奏曲《英雄泪》是一部带有浓郁民族特征的浪漫主义民乐协奏曲,从毛泽东诗作《蝶恋花·答李淑一》取材,刚柔并济的古筝展现了革命领袖的内心世界。其创作者何占豪是家喻户晓的著名作曲家,除了最著名的《梁祝》,其代表作还有交响诗《龙华塔》、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等等。
中国当代作曲家徐昌俊作为一位兼备东西方教育背景和历史责任感的创作者,其代表作有管弦乐曲《节日狂想》、扬琴协奏曲《凤点头》、交响大合唱《我们的祖国》、声乐套曲《彩色的版图》等。管弦乐曲《节日狂想》拥有典型的中国曲风和恢弘的气势,扬琴协奏曲《凤点头》则是一首具有创新意义的中西交融的作品,充分运用了京剧打击乐元素。
而青年作曲家臧婷的作品更突出表达了新生代作曲家对中国故事的思考,她近年来创作了许多声乐和器乐作品,有民族室内乐《乐韵舞影》、交响乐《日月行》《家国情怀》《北国的青纱帐》等,更有正在构思写作中的交响乐《松花江》和音乐剧《映山红》。
这些作品涉及到不同形式的交响乐作品,旋律或激昂澎湃,或柔美细腻,都表达了创作者的家国和人文情怀。除此之外,青年一代作曲家以其深厚的学养和功力,也在中国交响乐的创作天地中逐步绽放魅力。
本期活动,何占豪、徐昌俊、臧婷三位作曲家将亲临现场,让我们通过他们的讲述了解创作经历背后的故事和感悟,共同体会中国故事中最动人也最持久的感染力。

【系列介绍】
1923年12月17日,萧友梅创作的管弦乐《新霓裳羽衣舞》于北京大学小礼堂首演,该作品以中国作曲家创作中国题材作品并正式演出被业界誉为中国首部交响乐作品。2023年是中国交响乐诞生100周年,100年来,中国交响乐走过曲折而艰辛的发展道路,从无到有,从稚嫩趋于成熟。回顾中国交响乐创作的百年辉煌篇章,《春节序曲》《北京喜讯传边寨》《梁祝》《红旗颂》《嘎达梅林》……大量富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格、中国气派的作品,勾勒出了中国交响乐的创作版图;冼星海、马思聪、贺绿汀、李焕之等作曲家不断探索、不懈追求,创作出大量优秀中国交响乐作品的作曲家。中国交响乐历经百年,余韵悠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音乐丰碑,为世人留下了具有人文意蕴和艺术真谛的经典宝藏。如今,中国交响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交响生态,大批不同体裁、不同题材、不同风格和不同技法的优秀作品相继涌现、融合创新,彰显着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开放视野和文化气魄,有力推动着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和社会音乐生活的繁荣。
“中国交响百年”系列将视角聚焦于一位位作曲家和一部部作品,在系列访谈活动中,将邀请二十余位老中青作曲家,分享其代表性作品,以贯穿全年的多场主题活动,展现中国交响乐百年发展的面貌和中国作曲家的时代风采。通过作曲家的讲解,带领观众欣赏不同体裁的交响力作,探听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适宜人群:
喜欢交响乐的您;
关心中国交响乐的您;
希望了解作品创作背后故事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