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作为抽象写意类的中国古典舞作品,正是以诗、画、乐、舞共同构筑,舞中有诗、舞中有画、舞中有乐。同时,综合运用舞台艺术的多种元素,进行创造性的舞台呈现,勾勒出了一个气韵生动的曼妙世界,传达出缥缈幽深的中国艺术意境,彰显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精神价值。本期讲座,我们邀请到《粉·墨》的主创,为您讲述中国艺术意境。
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范畴,有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化中,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等都可以成为当代中国古典舞创作的依据和来源。《粉·墨》作为抽象写意类的中国古典舞作品,正是以诗、画、乐、舞共同构筑,舞中有诗、舞中有画、舞中有乐;在结构上有文学中的起承转合,在内容上有书法中的形神气韵、有绘画中的空间布局。同时,综合运用舞台艺术的多种元素,以中国古典美学精神为主旨,立足当代的审美视觉需要,进行创造性的舞台呈现,勾勒出了一个气韵生动的曼妙世界,传达出缥缈幽深的中国艺术意境,彰显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精神价值。作品中的卦、跷、墨以及钟馗、渔翁、鱼、鸟,这些典型的中国符号、中国山水,突出的是典型的中国景象、中国意境和中国情韵。唐代诗人王维曾说过:“画道之中,水墨为最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在“解、行、体、淡、色”五个篇章中,“淡”这一章是最具中国水墨画情怀的。“淡”以“泼墨”为引,呈现出了以舞台为宣纸、以人为笔、以舞为墨的视觉效果。舞者身穿带有五米长绸的衣裙,通过闪、展、腾、挪和点、线运动的美妙身体变化,在“外观绵软松弛实则气力内运”的龙趋凤迴、行云流水、神形兼备的韵味中,体现出淡墨如晕,浓墨如泼,娴静似弱柳,飞走如龙蛇的生动景象。空灵与厚重融为一体,实现了天地人三者的合一。随之,墨色的晕染变化勾勒出了“渔翁”“伞缘”和“鸟”。以山水中的渔翁垂钓,表达隐居智者的闲情逸趣;以伞构建的双人舞,表达中国男女含蓄悠长的绵绵情丝;以鸟的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寓意来表达中国文人“画鸟言志”的心情和心境。三段典型的中国形象、中国情怀,都是具有浓厚中国哲学思想和中国寓意的。
“解、行、体、淡、色”五个篇章,追求的是简中求繁、静中求动、虚实相生、韵味无穷,具体表现为美学层面的“重内,重合,重悟,重神,重韵,重圆”的精神实质,生动地反映出几千年中国文化思想锻造的民族性格的心理外化。因此,《粉·墨》在情感表现上并非平铺直叙、一泻千里,或极度张扬、夸张的表现,而是婉转曲折、含蓄蕴藉、韵味深长,常借助比兴,以物寄情。在中国文化整体观的影响下,所有的服饰道具都是身体语言的一部分,跷的含情、袖的冤情、扇的悲情、剑的豪情、绸的闲情、伞的柔情、裙的幽情……服饰道具作为情感符号的象征,吻合了中国人托物寓意的情感表达习惯。
如“淡”篇章中的双人舞舞段以伞来构筑,伞是中国人做古典文章的一个善用信物,许仙拿把伞一等就是一辈子。所以无需多言,中国人一看就明白,它是爱情的象征。水袖从戏曲中来,多表现女性的哀怨之情。“体”中的群舞水袖服务于钟馗这一人物形象,它是钟馗的血气,通过水袖急促的抖动、快速的流动以及力道刚劲的处理、大幅度的占有空间等,舞台上的钟馗与群舞,一实一虚,一外一内,从两个空间呈现了钟馗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气质。“行”篇章中的跷,在队形结构上丰富多变,形态上亦真亦幻,流动中圆游变幻的空灵之感,为观者营造出了恬淡悠远的意境:无迹可求、透彻玲珑,如水中之月,空中之音,镜中之缘,相中之色,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流淌的生命越是抓不住,便越发令人心生向往。恰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言:“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

  【系列介绍】

在这样一个金色的季节,我们的艺术列车继续飞奔。我们将持续介绍中华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上演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百花争艳,领略世界戏剧和舞蹈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带您走进“国家大剧院舞蹈节”的台前幕后,一起欣赏、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