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寻味》从一碗面条讲起,延展出海峡两岸同胞的浓浓亲情。该剧讲述了1987年海峡两岸开启“三通”往来,身在两岸的母子、兄妹、朋友间扣人心弦的故事,通过一碗牛肉面关联了四代人的聚散离合。《寻味》运用双旋转的舞台,场景转换精妙,30多个场景里,既有台湾的空间也有北京的空间,随着情节发展,空间、文化以及人与人的融合逐渐呈现在舞台上。在场景设计的助力下,该剧情感的表达更加外化,很容易让观众代入其中,观众既能感受到北京70年的沧桑巨变,也能感受到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
 
 
 

《寻味》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入选作品、2023年大凉山戏剧节展演剧目。
该剧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联合出品,北京戏剧家协会、哲腾(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北京市文联主席陈平担任总策划,剧作家、电影导演龚应恬教授及中国台湾导演李宗熹联合编剧,李宗熹担任导演、国家一级舞美设计王辛刚担任舞美视觉总监、黎仕祺担任舞台设计顾问,同时汇集了两岸优秀演员,全总文工团话剧团副团长唐丽华、中国话剧金狮奖获得者王毅、中国台湾影视男演员李志希等合作演出。


编剧龚应恬谈到:“寻味,寻的什么味儿呢?一碗小小的面条里,寻的是亲情的味道、血浓于水的味道、六合同春的味道。‘团聚’是中国人血液里最温暖的那部分,‘和睦’是我们传统伦理中最美好的组成。牢记过去,是为了不重蹈覆辙,我们展开一段新的岁月,是为了以后的日子更好,家更像个家。”导演李宗熹表示,《寻味》自首演以来仍在不断打磨,追求更好,希望通过寻味的故事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
关于老家的一段回忆、一口味道,或许就是儿时日里三餐生活中与父母的一杯粗茶、一锅淡饭、一碗热汤,或许就是“寻味”。


出品单位: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执行单位:北京戏剧家协会、哲腾(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主创
总策划:陈平
出品人:陈宁、钱磊、霍光峰
总监制:苏社钦、陈思思
监制:龚应恬、尚大庆

制作人:傅若岩、唐丽华、黄巧筠(中国台湾)
编剧:龚应恬、李宗熹(中国台湾)
导演:李宗熹(中国台湾)
副导演:郭馨浓

舞台视觉总监:王辛刚
舞台设计顾问:黎仕祺(中国台湾)
舞美设计:罗亚卓
舞美执行制作:李贺
灯光设计:王季辰、郭扬威风
主题曲作词:谢岱桦(中国台湾)
主题曲作曲:周治平(中国台湾)
演唱:江念庭(中国台湾)
音乐设计:程佳佳
音乐制作及混音:杨思力
音响设计:付瑾
服装设计:王冰
造型设计:王莉丽、杨璇

舞美统筹:王耀康
舞台监督:李水村、李一航
总统筹:孙兢兢、李宓、申铭
音响技术:杨越飞、丁洪、由琳怡
灯光技术:李新、张卫星、王虎
装置及道具:刘春譞、李亚楠、王祎臣
服装统筹:李国润
舞监助理:王紫楠

主演
领衔主演:曾黎、李志希(中国台湾)、王毅
演:宁彤、高奇佑(中国台湾)、王虹博、柴仲思(中国台湾)、陈久龙、吴昊、薛鹏、刘畅、白博、韩金、郑齐、杨峰、王馨婕
演出团体: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

1987年,隔绝38年后的海峡两岸之间开启三通往来。72岁的李金标是当年国民党第177师北平团的一名老兵。老兵们纷纷返乡探亲,而年少时期在北京胡同里成长的李金标,却迟迟不归。直至1992年夏末,他突然带着儿子李光启、儿媳杨淑萍与长孙李明维匆匆抵京。
这是一次特殊的归家。在历史长河中,无情的岁月给分离的两岸人民留下了无穷泪水,豁裂的伤口之痛伴随了许多人的一辈子。《寻味》旨在呈现两岸一宗的母子、兄妹、朋友间在碰撞中那扣人心弦的深情。当剧中鲜活的人物纷纷登场,历史留给我们必须直面的矛盾比比皆是。然而血浓于水,两岸本亲,面对人性、人情乃至人的灵魂的种种拷问,最终一切误会冲突都将涣然冰释,人物得以回归本真。是爱让我们学会了包容与理解,一点点活出了生命的真滋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