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批”,简称作“批”。在福建方言、潮州话和梅县客家话中,“信”念作“批”,潮汕、闽南华侨与家乡的书信往来便是“侨批”,俗称“番批”,珠海、香山、江门一带称“银信”,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方式。
民族歌剧《侨批》从华工梁诚如为阻止女儿像自己一样被卖,急忙赶赴家乡却海上殒命,临终留下的一封“批”开始,串连起迫不得已卖女的梁董氏和梁彩云母女、久卧病榻的婆母、一诺千金的侨批局主事唐有信夫妇、与梁诚如感同身受的众多华工。既描写了梁董氏一家人命运多舛的悲惨遭际,也反映了唐有信夫妇以及众多海外华侨华工的善举、义举,展示了苦难岁月里义薄云天的同胞情,折射出中华民族根植于骨髓、流淌于血脉的大爱,而这种善良美好正是我们民族力量得以凝聚、民族精神得以传承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屡仆屡起、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