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老子《道德经》

 
 
 
 
 

 
 
 


《白水》剧照


《白水》剧照

《白水》 
构想/编舞:林怀民2014作品
乐:艾瑞克·萨蒂( Erik Satie )
  阿尔伯特·胡塞尔 ( Albert Roussel )
扎伊贡 ( Ahmet Adnan Saygun )
莫里斯·欧哈纳 ( Maurice Ohana ) 
服装设计:马
灯光设计:李琬玲
影像摄影:张皓然
影像设计:王奕盛
根据张皓然拍摄的影像设计
联合制作:台湾表演艺术中心台湾两厅院
德国伍尔斯堡舞动艺术节


《白水》剧照
  
一张立雾溪的照片引发林怀民编作出这出视觉效果强烈优美的舞蹈组曲。
幕起,一名穿着白色长裙的女子走向巨幅的彩色河流影像。艾瑞克·萨蒂的钢琴曲如水,舞者起舞,影像色彩逐渐转黯,沈为黑白,深遽的漆黑中但见白水涛涛。河水变形,水纹婉转,浪花皓皓。计算机作图专用的绿色线条浮现,翻转画面,切割流水,几何图形的块状激湍横向移动,舞者逆着水流列队缓步,宛如卷轴徐徐开展。
十二段独舞、双人舞、四人舞与群舞接连不断,舞者轻盈扬臂,旋转,奔驰,腾跃,白衣白裙飘逸回旋,呼应影像中的水花,映照投射到身上的黑白色块,走进铺天盖地的绿色光网。一个超现实的动感世界,轻巧,美丽,而诡异。
舞者恒常前进又后退,舞句经常倒叙,有如电子影像的forward与rewind。绿色线条拉扯牵引,白水泛滥,复又汇聚成河。列队的舞者聚合,散开。长裙的女舞者穿梭舞群,把破题的独舞倒跳一次,在最后一个音符单足静立,然后缓步后退离台。在幕落之前,那黑白的河流安静地恢复了彩色的原貌。
动作与音乐畅然和谐,诗意与科技倾轧撞击,《白水》是一出愉悦的纯舞蹈作品,却又隐隐呼唤众人脑海中,那逐渐被数位影像取代的自然风景。


《微尘》剧照

《微尘》 
构想/编舞:林怀民2014作品
乐:肖斯塔科维奇
服装设计:马
灯光设计:李琬玲
影像设计:王奕盛
联合制作:台湾表演艺术中心台湾两厅院
德国伍尔斯堡舞动艺术节


《微尘》剧照

林怀民以肖斯塔科维奇挽歌似的《弦乐四重奏第八号》编舞,以《微尘》为题,比喻众生的卑微、渺小、脆弱,有如细微的尘沙。  
炽烈的红黑背景,舞台灰烟弥漫。褐衣褴褛,蓬头垢面的舞者畏缩蹒跚,茫然望天。舞台侧光骤然加强,舞者聚集,惊恐颤抖;在肖斯塔科维奇《第八号弦乐四重奏》摧枯拉朽的音乐中四散流窜。
舞者重新聚集,交臂抵抗,却一再溃败,一个接一个被烟雾吞噬。愈来愈浓的灰烟中,舞者勉力撑持,那“凄惨的无言的嘴”一开一阖,有如出水残喘的鱼。
1945年盟军地毯轰炸德国文化古都德累斯顿。1960年,目睹德累斯顿的断垣残壁,肖斯塔科维奇用三天的时间,谱出他最有名的四重奏。
面对二十一世纪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战争,疠疾,林怀民编作此舞。节目单中引用《道德经》中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作为舞蹈的注脚。舞题《微尘》似乎意味着人类的卑微、脆弱、无助。
《微尘》首演后,林怀民才惊觉:2014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百年祭,2015则是二战结束七十周年。
《白水》/《微尘》双舞作经常同场演出,迥然不同的风格造就强烈的戏剧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