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起源于欧洲,近一百年来在中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0日“琴弦上的中国——中国小提琴经典作品音乐会”,邀请刘育熙、吕思清、江枕毅、蒋熠颖老中青三代、共四位中国小提琴家,并由指挥家谭利华带领北京交响乐团一同助阵,以一台中国作品致敬中国小提琴先声,带观众领略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弓弦音韵。
老一代的小提琴家刘育熙,他的出身颇有传奇色彩:他的父亲刘北茂、大伯父刘半农、二伯父刘天华都对中国现代文化事业的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刘育熙曾赴法国国立高等音乐学院进修,师从法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小提琴大师热拉尔·布莱教授。3年的进修结束时,热拉尔·布莱教授给他的评价是:“最有资格成为法国小提琴艺术学派的传人”。尽管有幸被自己的导师称为“传人”,刘育熙却没有陶醉,他更记得自己是“刘氏三杰”的后人,肩负着传承中国文化的使命。面对刘半农留下的仿民歌的诗作、刘天华留下的十首雅俗共赏的二胡名曲以及刘北茂留下的一批民族弦乐力作,他感悟到了贯通其中的“刘氏三杰”的艺术哲学,那就是:“凡艺术大品必能上通下达;凡艺术巨作必痛苦受孕尔后幸福分娩。”几十年来,除了演奏外,刘育熙也为中国小提琴作品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佳作,他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白毛女》曾红遍大江南北,家喻户晓。此外,他还一直致力于中国青年小提琴人才的培养,他说:“与其说我是一位小提琴家,不如说我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他将小提琴的技术教授给学生,也把对中国小提琴作品的创新理念融入到教学中。
如今,80岁高龄的刘育熙仍然操琴不辍,在本场音乐会中,他将亲自演奏《白毛女》选段《北风吹随想曲》,而本场音乐会中“刘氏三杰”的四部作品《怀念祖国》《良宵》《悲歌》《教我如何不想她》也是由他亲力改编,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小提琴这件西方乐器与中国文化元素的结合、与中国民族乐器技法的互通,带领观众探寻小提琴在中国的本土化演进之路。
本场音乐会中,吕思清将演绎《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两位青年小提琴新生力量江枕毅、蒋熠颖将分别演奏《苗岭的早晨》《金色的炉台》《新疆组曲》,一展弓弦之中的中国民族风情。
 
苗岭的早晨白诚仁 曲 陈钢 改编点击试听
金色的炉台陈钢 改编
小提琴:江枕毅
新疆组曲(节选)杜鸣心 编配
玛依拉  点击试听
在银色的月光下  点击试听
欢庆歌舞
小提琴:蒋熠颖
刘氏三杰名作 
《良宵》刘天华 曲 刘育熙 编订点击试听
《悲歌》刘天华 曲 刘育熙 编创
小提琴抒情曲《怀念祖国》,刘半农 诗 赵元任 曲 刘育熙 编曲
选自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
《小花鼓》              刘北茂 曲 刘育熙 编曲
《北风吹随想曲》刘育熙主创 胡海林配器
选自小提琴协奏曲《白毛女》   
小提琴:刘育熙
钢琴:王墨卿
 
——中场休息——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何占豪、陈钢 曲点击试听
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陈钢 改编
小提琴:吕思清

曲目介绍
《良宵》
二胡名曲《良宵》,是我国近代民族音乐事业奠基人刘天华先生于1928年在家中与北京大学的师生们欢度除夕之夜时的即兴之作,又名《除夜小唱》。在优雅的旋律中,洋溢着温馨的气氛与真挚的感情。

《悲歌》
1927年,刘天华先生创作了二胡独奏曲《悲歌》。当时大革命遭到失败,国家陷入空前黑暗时期。在这首乐曲中我们可以听到痛苦、焦虑和悲愤的呼号。乐曲的创作标新立异,使用了民族音乐中少见的半音阶进行与不稳定的调性。 

《小花鼓》 
这是一首海内外二胡习奏者都会演奏的名曲。刘北茂先生在1943年抗战最艰苦之时创作于四川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乐曲描写孩子们在春节时击鼓欢庆的情景,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国难当头的岁月中,激扬乐观的精神与抗日必胜的信念。

《怀念祖国》——根据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改编  
《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著名的抒情诗,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刘半农先生98年前在英国留学时所作, 并有史以来在这首诗中创用了“女”字旁的她”。这首诗深情、优美、含蓄,用恋歌的形式,抒发了一个海外赤子怀念祖国和亲人的缕缕情思……

《北风吹随想曲》——选自小提琴协奏曲《白毛女》  
小提琴协奏曲《白毛女》于1993年秋,在庄严辉煌的人民大会堂首演成功,受到海内外的瞩目。被誉为“继《梁祝》后中国小提琴协奏曲又一力作”(新华社每日电讯)。这部协奏曲以我国家喻户晓的《白毛女》故事为题材,采用同名歌剧与现代芭蕾舞剧的部分音乐主题为素材创作而成。
这部作品原稿由交响乐队协奏,今天用钢琴改编稿协奏。全曲共分四个乐章,本次演出为大家演奏第一乐章:北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