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挥家袁丁的带领下,我们在这个春日午后,开敞新乐季的大门。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引人瞩目的小提琴家朱丹,将首次在我们的乐季中登场。
十九世纪下半叶,被后世称作民族乐派运动的艺术风潮蔚然兴起。从广大的斯拉夫地区开始,音乐不再局限于德奥、法国及意大利式的所谓正统风格,而是广泛采用了多元的民族化音乐语言,也由此开启了欧洲音乐生活的崭新风尚。今天我们即将聆听的三位音乐家都是这个意义上的民族乐派时期的重要人物。
作为民族乐派绝对的灵魂人物,柴科夫斯基(1840-1893)的音乐总是充满真诚与直率,其中涌动的热情常常是夸张和极致的,却又总是能够恰如其分的感人至深。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已是当今最受欢迎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但它的诞生过程却并不顺利。1877年,梅克夫人与柴科夫斯基结识,两人由此开始了长达十三年却绝不谋面的友谊。次年,柴科夫斯基受梅克夫人盛情支持,来到日内瓦湖畔度假并写作这部作品。他一个月就迅速将作品完稿,但却得知梅克夫人不是那么喜欢它。而作品原本的题献对象、小提琴家莱奥波德·奥尔也以“技术上不可演奏”为由拒绝受赠和首演。在被冷落了不少日子后,这部作品才于1881年在维也纳爱乐乐团被俄籍小提琴家布罗德斯基首演。后来,奥尔终于从对该作的误解中幡然悔悟,不仅自己经常上演这部作品,还把它作为范例传授给学生,其中还包括了海菲兹等后世的顶尖大师。
格里格(1843-1907)和埃尔加(1857-1934)则是民族主义音乐运动在北欧和英国的典范代表。作为这两个地区最早进入欧洲乃至世界主流乐坛的作曲家,他们也当然是北欧和英国民族音乐风格的重要定义者。格里格曾受到柴科夫斯基不少启发,二人在1888年曾有会面并结下友谊。后来,柴科夫斯基将《哈姆雷特序曲》题献给格里格,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两人深刻的友谊。1884年,为纪念北欧文豪霍尔堡的二百周年诞辰,格里格写了钢琴版的《霍尔堡组曲》并在次年将其改编为弦乐队版。在霍尔堡的年代,德语是欧洲最高贵的语言,而霍尔堡却执着的用当时遭到贬低的丹麦语写作。格里格与霍尔堡的生活时代相距百年之遥,但却共同揭示了纵贯欧洲数百年的民族文化崛起大洪流。埃尔加生活在英国国势鼎盛的维多利亚与爱德华时代,而他音乐中常见的威仪堂堂与高贵神采也曾如大不列颠帝国在那个时代的独特写照。埃尔加从未有过系统音乐教育,多少算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他出身普通且信奉罗马天主教,这也让他与英国圣公会主导的英格兰主流社会有点格格不入。不过,也或许正是这样的出身,让他既能充分感知英格兰本土式的民族骄傲与艺术风格,又决不固步自封于欧洲大陆的主流文艺风格之外。成型于1892年前后的《弦乐小夜曲》其实是埃尔加最早的作品之一,据称是他在自己早年几首弦乐作品草稿的基础上改编完善后而得。作品中洋溢着富有青春气息的睿智与沉静,也充满了埃尔加式的迷人旋律与真挚感情。
 
E小调弦乐小夜曲,Op.20爱德华·埃尔加 曲
第一乐章:愉快的快板
第二乐章:小广板
第三乐章:小快板
霍尔堡组曲,Op.40 爱德华·格里格 曲
第一乐章:前奏曲(活跃的快板)
第二乐章:萨拉班德舞曲(行板)
第三乐章:加沃特舞曲(小快板)
第四乐章:咏叹调(宗教风味的行板)
第五乐章:里戈东舞曲(有活力的快板)

——中场休息——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柴科夫斯基 曲
第一乐章:有节制的快板
第二乐章:小坎佐纳(行板)
第三乐章:终曲(极其活泼的快板)
小提琴: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