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巴赫现在被称为音乐之父一样,蒙特威尔第是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早期过渡阶段的集大成者,同样也可以称作音乐之父。在写作《奥菲欧》之前,他已经完成了五卷牧歌,这是当时世俗音乐最流行的一种形式——与宗教音乐对立,唱词多采用著名诗人、甚至不知名作者的诗歌,完全表达人世的感情。这些作品同时也见证了从复调音乐逐渐向主调音乐转变的一个过程,在某些作品中还可以发现一些后来的咏叹调的影子。这也为《奥菲欧》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准备,是厚积薄发的成果。你很难想象一个人第一次做一件复杂的事就能做的如此完美,更何况这件事几乎前无古人。从乐队就可以看出蒙特威尔第的野心:弦乐、木管、铜管外加拨奏乐器、键盘乐器和打击乐器,至少需要30来个乐手,这在当时是非常庞大的编制。无论是开场时乐队演奏的托卡塔、序幕里音乐女神大段的独唱、水仙女和牧人们轻快愉悦的合唱、奥菲欧的悲歌,都是如此鲜活饱满,即使我们之前已经听过蒙特威尔第的后辈们多少优秀的作品,《奥菲欧》与他们相比也毫不逊色。   
  
一部歌剧的成功,剧情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为蒙特威尔第提供剧本的是亚历山德罗·斯特里乔,情节改编自奥维德的史诗《变形记》里关于古希腊神话人物俄耳甫斯的传说,这个故事在欧洲非常著名。奥菲欧是俄耳甫斯的意大利译名,他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儿子,精通音乐、善于歌唱。因为新婚燕尔的妻子尤丽狄茜被毒蛇咬死,悲痛欲绝的奥菲欧不顾危险下到阴间,希望用自己的歌声感动冥王,从而应允自己将爱人带回人世。他确实做到了,但冥王提出了一个要求,在走出阴间之前,奥菲欧无论如何不能回头看自己的妻子,否则尤丽狄茜会再次死亡。遗憾的是,奥菲欧最终没能克服人性的弱点,忍不住内心的怀疑,看了妻子一眼,前功尽弃,留下遗憾独自返回人间。最终阿波罗给予他解脱,将奥菲欧升上了天国。
如果您对音乐史有些了解的话,也许知道在蒙特威尔第这部作品诞生后一个半世纪,奥地利的作曲家格鲁克曾经用和以上相近的剧情写过一部叫做《奥菲欧与尤丽狄茜》的歌剧,这是他歌剧改革的代表作。改革的目的是让歌唱和音乐为戏剧服务,摒弃当时已经风靡欧洲半个多世纪的那不勒斯乐派的传统,即:咏叹调凌驾于剧情之上、一切以歌手主导的形式;从而使歌剧成为一个整体艺术。其实可以这么说,蒙特威尔第早在歌剧这种形式诞生之初,就已经通过《奥菲欧》这部作品,达到了这样的目的。如此看来,格鲁克的改革也可以算作是对前辈的一种回归。虽然在蒙特威尔第之前,佩里也为相似的题材写过一部叫做《尤丽迪茜》的作品,但其在表现方式和音乐的饱满程度上都远不及前者成熟,所以目前公认《奥菲欧》是音乐史上第一部真正的歌剧。在蒙特威尔第这里,宣叙调和咏叹调是没有明确的界限的,乐队、歌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表现戏剧,而且无论是音乐还是剧情,都完全超越了时代的束缚,在当代仍然常演不衰。
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能在国内看到的机会确是少之又少。《奥菲欧》唯一一次在国内上演,是2004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也是这部歌剧在国内的首演。今年正值蒙特威尔第诞辰450周年,近年来和这位大师联系最为紧密的意大利古乐指挥家里纳尔多·亚历山德里尼和他亲自创建的意大利协奏团将踏上他们亚洲首演的旅程,为中国准备的剧目正是《奥菲欧》,这不得不说是乐迷的一件幸事。
这个组合近年来录制的本剧唱片以及蒙特威尔第的《晚祷》《牧歌》等其他作品的唱片都获得非常高的评价,公认为蒙特威尔第作品的诠释树立了新的标准,更因此多次获得留声机、音叉、德国金唱片等极具含金量的大奖。他们的最新唱片蒙特威尔第的《晚祷》,刚刚获得了2015年留声机最佳巴洛克唱片大奖,被认为是最为原汁原味的诠释。
——作者:钱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