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音乐会将聚焦两位来自欧洲的民族乐派和浪漫乐派巨匠:巴托克与圣-桑。同时,在吕嘉的带领下,王羽佳和我们将继续巴托克全套钢琴协奏曲的探索之旅。
巴托克的三部钢琴协奏曲有时会被解读为他在三个不同人生阶段的内心写照:最初的他,让才思以近乎狂暴和泛滥的方式迸发和流淌,随后便不再做空泛的宣泄,而是把热情熔作精妙宏大的架构,又在最后让一切重回淡泊轻盈。第二钢琴协奏曲于1933年在法兰克福首演时,纳粹已经完全控制匈牙利,他便拒绝回家乡上演这部作品。第二协奏曲的难度比起第一协奏曲有过之而无不及,整部作品里钢琴家只有短短23小节休息,快板之“快”只能用“密集”来形容。钢琴家席夫认为,这部能让人弹断手指的协奏曲,几乎是他有生碰过最难的作品,而每次弹奏都恨不得会血洒琴键。但巴托克没有仅凭传统意义的“难”去哗众取宠:凭着瑰丽的音色和超难的技巧,巴托克在其中编织了一个精彩的拱形结构,还在华丽宏大的音色中精巧营造了无数细节。第三钢琴协奏曲是巴托克的人生谢幕之作。1945年9月,身患重症的巴托克在纽约家中缓缓走向生命尽头,他想用最后的气力完成这部作品,并将之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爱妻。死神并不慷慨,巴托克9月26日离开人世,而作品仍然没有完成。所幸,他的朋友赛利(Tibor Serly)按他的嘱托和想法完成了最后17小节。第三协奏曲没有厚重复杂的配器和音色,却以晴空万里的简单与淡泊带给我们无限的感动。
在贝多芬逝世之后19世纪的欧洲,交响乐创作的主流仍然是德奥作曲家的作品,法国作曲家难以打破这种局面,圣-桑第三交响曲的问世虽没有令法国交响乐作品的地位异军突起,却也在灿若繁星的交响乐作品中留下了令人深刻的特别印记。在受到伦敦爱乐协会的委约之后,圣-桑为伦敦圣詹姆斯音乐厅中的管风琴谱写了这首别称为“管风琴”的交响曲,在首演时才发现他钟爱的那架管风琴已经被更换,虽然管风琴的演奏效果没有达到圣-桑所构想出的宏伟音效,但这丝毫不影响这部作品在伦敦与巴黎的成功首演。
 
1月6日
学院庆典序曲,Op.80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贝拉·巴托克 曲
第一乐章:快板
第二乐章:柔板—急板—柔板
第三乐章:很快的快板

——中场休息——

第三交响曲“管风琴”圣-桑 曲
第一部分:柔板-中庸的快板;稍柔和
第二部分:中庸的快板-急板
庄严的-快板

1月7日
学院庆典序曲,Op.80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曲
第三钢琴协奏曲贝拉·巴托克 曲
第一乐章:快板
第二乐章:柔板—急板—柔板
第三乐章:很快的快板

——中场休息——

第三交响曲“管风琴”圣-桑 曲
第一部分:柔板-中庸的快板;稍柔和
第二部分:中庸的快板-急板
庄严的-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