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携手老朋友王健和宁峰,与吕嘉共庆国家大剧院九岁生日。借这套交织了古典精神与浪漫主义的勃拉姆斯和德沃夏克,我们希望以两位先师的伟大精神来不懈自勉:既要恭敬地尊重过往之传统,从执着的传承与研习中去求索与创新;又要胸怀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勇于和奇幻新世界去碰撞和交融。
勃拉姆斯(1833-1897)与德沃夏克(1841-1904)都生活在浪漫主义盛行的年代。作为志同道合的挚友,二人终生保持着崇高的友谊,既有彼此的惺惺相惜,又有君子的和而不同:勃拉姆斯决意虔诚追随贝多芬的古典主义传统,并在严谨和理性中追寻自己的自由;德沃夏克则致力冲破民族藩篱,既让波西米亚的自然质朴回荡四海,也让未知的异域撞击了时代的固有思维。
勃拉姆斯身处浪漫主义时代,却终生在追随伟大的贝多芬,也因此而完美集合了感性与理性。一方面,他骨子里追求着绝对的古典主义:他的交响曲沿袭着贝多芬的风范,奏鸣曲式和结构设计极为严谨。一方面,严谨的架构下也潜伏了浪漫主义的强烈张力:华丽的抒情,狂飙的宣泄,对黑暗和冷漠的悲叹,以及他独有的快乐与忧伤的杂糅。勃拉姆斯仿佛生活在他的时代之外,不仅竭力维护了传统,也将新的活力注入传统,既能雄踞浪漫主义的高度,又怀抱了回归贝多芬的理想。从上半场两部作品中,您或许正可以领略到这样的勃拉姆斯:1880年,他为答谢布雷斯劳大学授予其荣誉学位而写了《学院庆典序曲》。在严谨的结构和矜持的热情中,他恰如其分地勾勒了学生们俏皮的嬉闹、活泼的合唱和荣耀的庆典。1887年,为与老朋友和小提琴家约瑟夫·约阿希姆重修旧好,他写了《大提琴与小提琴双重协奏曲》。这是勃拉姆斯最后的乐队和协奏曲作品,洋溢着他晚年特有的美感以及堂皇的规模和高贵的气质。
德沃夏克堪称东欧民族乐派的丰碑,他对波西米亚和德奥传统的完美融合,既让世人重新认识了东欧民族音乐,更将质朴新风悄然注入了欧洲音乐。1892年,他赴美出任国家音乐学院院长,也带去了这份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德沃夏克对民间音乐极其敏感,很快便发现了黑人和印第安的民歌瑰宝,并认为这些民歌将能开创真正的美国音乐风格。为了解这些音乐,他常向黑人歌手朋友请教,还为他们举办过慈善演出。在种族歧视还很严重的当时,他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既展现了他侠义开放的胸襟,更极大推动了美国对这些民间音乐的关注。1893年,他受印第安史诗《海华沙之歌》启发,又结合对黑人和印第安音乐的研究,写了《第九交响曲》并冠以“自新大陆”之标题。从某种意义看,德沃夏克的开放精神,不只是让人们通过这部作品听到了新世界的全新声音,更将人类的音乐传统向着全新世界带进了一大步。
 
学院庆典序曲,Op.80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曲
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协奏曲,Op.102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曲
小提琴:宁峰
大提琴:王健

——中场休息——

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Op.95安东·德沃夏克 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