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一贯守旧的慈禧做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她要坐火车回盛京祭祖!慈禧力排众议,携光绪帝乘上“龙凤专列”。远渡重洋、语言不通的英国火车司机约翰•坎贝尔在翻译和龄公主的左右逢源下,与清廷发生了一段妙趣横生,又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文化的碰撞与爱情的火花瞬间迸发!通过诙谐幽默亦庄亦谐的剧情,把封建社会的中国,梦想迈向现代化的进程展现得一览无余。《帝国专列》的编剧是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的编剧过士行。这样一位京味剧作家将把《帝国专列》驶向一个看荒唐胡闹,却发人深省的盛京。
有评者说这是一部“学者不嫌其浅薄,民众不觉其深奥,老少咸宜,各有所得。《帝国专列》既不感时忧国,大言夸夸;也不戏说恶搞,伤时骂世。编导者在历史大叙事的缝隙,将帝国黄昏与中西文化碰撞这类沉重的话题,化作一系列荒诞不经的笑谈。”

 
  主创
编剧:过士行
导演:易立明

主演
刘铮 饰 慈禧

评论
“导演易立明是一位不动声色的调笑高手,他把鹿传霖、那桐、瞿鸿机、世续等军机大臣,统统贬为跑龙套的小丑;让不男不女的太监在台口处戏仿《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横贯舞台;将庆善漫画化(威风八面的庆王爷是提着一顶官轿的空壳疯疯癫癫、丢三落四地跑上舞台的)……他挪用戏仿、嘲讽、调侃、揶揄等各种话语碎片,随心编排,混合成极具狂欢色彩的杂语喧哗,形成一股冲击正人君子高头讲章的反讽力量。”
——林克欢


“剧中的慈禧是我看过的最有意思的慈禧,由一位男旦演慈禧,也很符合该剧亦庄亦谐的定位。该慈禧虽是游戏之作,却不离历史学界对慈禧的认知,可见过兄深谙游戏三昧,既自在无碍,又不失定意。”
——解玺璋
 
 
 

《帝国专列》讲述的光绪二十九年慈禧老佛爷要坐火车去大清国的发祥地盛京,也就是现在的沈阳祭祖。满朝文武都反对老佛坐火车,因为他们认为火车这个西洋的东西不安全,最好是坐牛车,顶多也就是坐个骡子车。可是戏中的慈禧思想是解放的,她说不能让外国人看不起大清国,认为大清国接受不了新鲜事物,她坚持要坐火车,而且火车的速度不能太慢,起码要达到骡子车的速度。于是慈禧就带着光绪和皇后隆裕上了火车了。
慈禧太后乘坐的“龙凤专列”,车头前交叉立起两面杏黄色的大清国龙旗,“龙车”里布置得富丽堂皇,如同宫殿。放在车厢门口的不是车梯,而是专造的与车门一样宽的坡形平台,两边加了栏杆,铺上地毯。这列火车的车长是个德国人叫约翰,给慈禧当翻译的是大清国的海外留学生和龄公主。一路上,在英国火车司机约翰·坎贝尔、慈禧太后、众太监、众军机大臣,以及宫廷翻译和龄公主之间,发生了一段段亦庄亦谐,又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