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序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 曲                点击试听
时钟                格里高拉斯·迪尼库 曲 罗比·拉卡图斯 改编
加勒比               米修·卡米洛 曲 法兰蒂锡·杨诺斯卡 改编
《屋顶上的小提琴》手组曲      杰瑞·博克 曲 法兰蒂锡·杨诺斯卡 改编  
蓝色多瑙河             小约翰·施特劳斯 曲                点击试听
斯拉夫舞曲             德沃夏克 曲 蒂博尔·科瓦奇 改编
流浪者之歌             萨拉萨蒂 曲 蒂博尔·科瓦奇 改编          点击试听
宝莱坞串烧             阿努·马利克、杰丁·拉里特 曲 蒂博尔·科瓦奇 改编
皇帝华尔兹,作品第437号       小约翰·施特劳斯 曲
中国花鼓              弗里兹·克莱斯勒 曲 史蒂芬·孔茨 改编
我和我的祖国            秦咏诚 曲 蔡东真 改编
天路                印青 曲 蔡东真 改编


曲目介绍

《蝙蝠》序曲
  1874年春完成的三幕轻歌剧《蝙蝠》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十六部轻歌剧中最受欢迎的一部。而这首序曲主要素材系从歌剧中撷取,常于音乐会中独立演奏。华丽、流畅的旋律,轻盈的圆舞曲和活泼的波尔卡节奏共同构成了美妙的序曲。

时钟
  迪尼库是罗马尼亚小提琴家、作曲家,生于布加勒斯特。1902年至1906年在布加勒斯特音乐学院从名师学习小提琴。曾先后在罗马尼亚文化部的管弦乐团、布加勒斯特爱乐乐团担任小提琴手。他的大部分作品借鉴了罗马尼亚民间音乐的旋律,节奏明快、旋律连贯,具有较强的民间舞蹈特色。霍拉舞曲为流行于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等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体裁,又称多伊那,产生于牧民地区。通常分为两种形式:一类多为悠长的歌调,犹如牧人的悲歌;另一类则为活泼的轮舞,常用2/4拍。

加勒比
  出生于音乐世家的米修·卡米洛五岁时就显示出作曲的天分,16岁成为国立交响乐团的钢琴手。1979年到纽约发展后,以《为什么不?》和《加勒比》两曲蜚声爵士乐坛,其中的《为什么不?》更获得格莱美最佳拉丁爵士大奖。80年代中期以后,在卡内基举行音乐会,定期在全国乃至欧洲进行巡演,米修·卡米洛逐渐成为爵士乐坛的一颗耀眼的明星。1987年,他应邀成为国立交响乐团的指挥,作品和身影也常常出现在各大音乐节上。2001年,他的演奏还出现在拉丁爵士电影《Calle 54》的原声大碟中。

《屋顶上的小提琴手》组曲
  《屋顶上的小提琴手》由诺曼·杰维森导演,改编自百老汇曾获多项托尼奖殊荣的同名音乐剧。剧情大意为贫困的送奶工人特伊生活在一个乌克兰族的犹太人居住区,在那里,他不得不忍受来自非犹太居民的歧视;五个有个性的女儿理不清的感情纠葛也让他操碎了心。特伊常常不堪生活重压,却无法从妻子格特那里得到丝毫慰藉,为排解苦闷,他更愿意奏响小提琴向上帝倾述衷肠。作曲家杰瑞·鲍克在旋律和节奏中融入了大量犹太民族和俄罗斯音乐元素;歇尔登·哈尼克写的歌词朗朗上口,没有丝毫矫揉造作;杰罗姆·罗宾斯则让舞蹈充满了诙谐幽默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加上小提琴天才艾萨可·斯特恩的深情演绎,使这部音乐喜剧电影在1971年获得奥斯卡最佳音乐、摄影和音响奖,为电影音乐史留下了又一部经典之作。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品第314号
  乐曲作于1866年,原为一首男声合唱,后经作曲家进一步改编去掉了人声而成。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大的尾声(部分再现前面主要的音乐主题)连续演奏而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使《蓝色多瑙河》甚至被当作“奥地利的第二国歌”。乐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斯拉夫舞曲,作品第72/2号
  德沃夏克作于1886-1887年。为所作《斯拉夫舞曲第二集》中的第二曲。原为钢琴四手联弹曲,后被作曲家改编为管弦乐曲。由小提琴家克莱斯勒改编为小提琴曲。乐曲为e小调,优美的小快板,3/8拍子,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主题一柔美如歌,充满幽怨,主题二轻盈欢快,与主题一形成对比;中间段主题朴实,具有波兰马祖卡舞曲活泼明快的特点。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再现部。

流浪者之歌,作品第20号
  萨拉萨蒂作于1878年。原为管弦乐伴奏,后来也常改用钢琴伴奏。这是作曲家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它那回肠荡气的哀调,与艰涩深奥的技巧所形成的绚烂效果,令世人赞叹不已。全曲可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中速的序奏,4/4拍子,节奏较自由,情调悲怆凄楚,悲剧色彩浓烈;第二部分:中板,c小调,主题充满激情,跌宕起伏,如泣如诉;第三部分:慢板,2/4拍子,匈牙利民间音乐特有的切分节奏使乐曲凄婉动人,令人心碎;第四部分:极快板,2/4拍子,恰尔达斯舞曲型的主题,欢快炽烈,热情奔放。最后一连串无穷动式的乐句将乐曲推向热烈的顶点而结束。

宝莱坞串烧
  阿努·马利克,生于1960年,印度音乐导演、歌唱演员。他在电影行业中打磨音乐作品,1977年完成首个工作成果面世。马利克多才多艺,为350余部不同题材的电影进行音乐创作。他是多产的宝莱坞作曲家,以生产原汁原味的印度风格作品被观众熟知,从曲风到乐器,每首歌曲都是独一无二的。杰丁·拉里特也是活跃在宝莱坞的电影作曲家,1991年,他和兄弟组成了二人组,作曲成果丰硕。代表作品有《天命玩家》、《情比金坚》等,并出版了大量CD和DVD,二人组在音乐、电影电视等行业内活跃了15年后,于2006年解散。

皇帝圆舞曲,作品第437号
  小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88年,为奥地利皇帝约瑟夫四世即位四十周年的宫廷舞会而作。翌年10月由作曲家指挥在柏林王宫花园首演。1889年出版钢琴谱,1890年由纪姆洛克出版社出版管弦乐谱。乐曲由气势堂皇的引子、四首华丽的圆舞曲及强大有力的尾奏组成。引子:进行曲速度,C大调,2/2拍子,带结尾的三部曲式;第一圆舞曲:C大调,对比性二部曲式;第二圆舞曲:A大调,二部曲式;第三圆舞曲:C大调,二部曲式;第四圆舞曲:F大调,带再现的三段体;尾奏:再现部分圆舞曲后在齐奏声中结束。

中国花鼓,作品第3号
  克莱斯勒约作于1911年之前。为所作十三首小提琴小品《原作》中的第三首。据说此曲是克莱斯勒在旧金山受中国民间音乐的感染而作,并于1923年在中国访问时进行过演奏。乐曲为三部曲式,A段为单三段体,模仿中国小鼓的音响,节奏清晰明快,热情欢跃;B段转缓,沉郁缠绵,与A段形成对比;经再现段后,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