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古典音乐最广为人知的名字,几个世纪以来莫扎特一直屹立于人类音乐生活的中心。莫扎特生于1756年,虽在三十五岁便英年早逝,却开辟了时代先河,留下无数美妙杰作。莫扎特代表着优雅、舒畅、明朗、动听,虽然历经痛苦、挣扎和挫折,但却保有永不枯竭的爱,更能将之化作无以匹敌的美:杂糅了人间所有情感维度,却永远隐秘在微笑的面孔下。从某种意义讲,莫扎特证明了人类的一种可能性,代表了我们在智慧和情感上可能的高度。
莫扎特六岁便已作曲。1764年,他在写第一号降E大调交响曲时也才刚八岁。那时,这位音乐神童已经风靡巴黎,接着来到伦敦掀起了新热潮。在伦敦,他和巴赫的小儿子成了密友并跟他学习作曲技法。降E大调交响曲是莫扎特的第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按巴赫风格写就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短小精悍,虽在作曲法上尚显非常稚嫩,但已预告了成熟时期的莫扎特风格。相比下,第四十号交响曲是他在三十二岁的作品,也是他人生的倒数第二部交响曲。那时,莫扎特已远离无忧童年,生活在窘迫悲愤之中。这部作品采用了感伤而凄凉的g小调,可能也是他最阴沉、豪放和狂暴的一部作品,在通篇的抒情中挟裹着悲怆和激昂的哀怨。
上述两部作品堪称莫扎特的最初和最后的告白,而上半场第二首降E大调第九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风格走向成熟时期的作品,作于1777年。这首作品又被称为“朱纳霍姆”,他将这首作品献给当时一位非常杰出的法国女钢琴家。这首作品于1780年在巴黎出版,是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中最早发行的一首,也被认为是莫扎特创作出的第一部真生杰出作品,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A·爱因斯坦(Alfred Einstein)誉为“莫扎特里程碑似的作品之一,它是属于那些完全出自自己内心的创造,而非迎合听众口味的作品。”《辛丰年音乐笔记》中提到:即使放在他全部二十三首钢琴协奏曲中,“第九”也是令人注目的一篇力作。新锐钢琴家万捷旎将在音乐会上以这首钢琴协奏曲展示莫扎特内心深处的情怀。
 
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K.16莫扎特 曲
第一乐章:很快的快板
第二乐章:行板
第三乐章:急板
降E大调第九钢琴协奏曲,K.271 莫扎特 曲
第一乐章:快板 
第二乐章:小行板
第三乐章:回旋曲 急板
钢琴:万捷旎

——中场休息——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K.550 莫扎特 曲
第一乐章:很快的快板
第二乐章:行板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终曲 很快的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