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女中豪杰——陈琳和吴蛮,将携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弦乐演奏家,为观众呈现一个兼具中国味道和国际风范的精彩夜晚。作为令人瞩目的女性指挥家,陈琳与大剧院乐团有着经常性的合作。吴蛮则是非常成功的国际琵琶演奏家,她在世界舞台上闪耀出璀璨光华,令琵琶艺术的玄妙为更多人所知。今晚,她们将联手带来两首琵琶与弦乐队的协奏曲,吴蛮还会与华阴老腔乐队展开别开生面的合作,陈琳则将演绎陈其钢为弦乐团所作的《走西口》。
  琵琶与欧洲的鲁特琴可谓同根而生,在音色和演奏技法上存在诸多相通之处,也难怪有人会把琵琶看作最易沟通中西音乐文化的乐器之一。这或许能从今晚两首琵琶协奏曲中可见一斑——美国作曲家卢·哈里森一直对东方音乐富有研究和兴趣,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在大学时代接触到东方乐器后,就不断尝试把东方音乐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相结合。1997年,他为吴蛮创作了这首协奏曲,并由吴蛮与芝加哥交响乐团进行录音。谭盾的琵琶与弦乐队协奏曲则写于1999年,系作曲家以其广受欢迎的作品《鬼戏》为基础创作而成。在作品中,观众既能从琵琶中听到强烈的中国元素,也能听到巴赫、科普兰和极简主义等西方古典音乐的典型元素。
  无论是哈里森还是谭盾,都展现出了打破东西方藩篱和尝试多元化创作的开放精神,也体现了人类社会一项极其重要的特质:对自我族群身份认知的寻找与坚守,以及对外部他人族群的渴望与投奔,并且二者几乎是永恒的同时共存。事实上,人类从诞生以来,一方面区分出了文化迥异的不同族群,一方面又不断地相互融合交流,既有了更多的彼此理解包容,也催生了更多样化的文化创造。
  陈其钢的《走西口》也透着同一主题。明清至民国期间,西北地区的汉人为谋生而大规模地从长城内迁移到长城外的少数民族地区。“走西口”既是这次长期移民进程的俗称,也是陕北人离家迁徙时唱的民歌。其实,走西口的历史,就是最典型的民族文化交融史。陈其钢的《走西口》则一语双关,既讲述了作曲家本人远离故乡而求学于法国的复杂情怀,也暗喻了作品本身在精神上离开东方并朝向他方去投奔融合的艺术风格。在作品中,苍凉质朴的西北民歌旋律和显而易见的法式作曲技法彼此裹挟交织,营造出了奇妙的和谐。
  若说上述三部作品是不同文化交融的讲述者,吴蛮与老腔乐队的表演则或许代表着本土文化的坚守。老腔是陕西华阴流传的古老家族戏种,声腔高亢刚直,气势磅礴豪迈,也是重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令人称奇的是,如此古老的艺术形式登上现代舞台时,不仅未显任何老态,反而抖擞出别样的鲜活与力量。事实上,对任何民族而言,文化都是真正的精神血脉,文化不死,则民族常新。借这些意味深长的作品,我们也愿与观众彼此共勉。

琵琶与弦乐队协奏曲                       卢·哈里森 曲
  琵琶:吴蛮
华阴老腔
 关中古歌
 乐器合奏《大汉遗韵》
 老腔皮影戏《三英战吕布》
 将令一声震山川
  琵琶:吴蛮

——下半场——

弦乐队与琵琶协奏曲                       谭盾 曲
 第一乐章:稍慢的行板
 第二乐章:快板
 第三乐章:柔板
 第四乐章:活泼的快板
  琵琶:吴蛮
走西口,为弦乐团而作                      陈其钢 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