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
  
《捣乱者》前奏曲                              鲁佩托·夏彼 曲
    《戈雅之画》间奏曲                            恩里克·格拉纳多斯 曲
  《第一号西班牙舞曲》(选自《短促的人生》)  马努埃尔·德·法雅 曲   点击试听  
  《士兵的战鼓》前奏曲                          鲁佩托·夏彼 曲
  《路易丝·阿隆索的婚礼》间奏曲        赫罗尼莫·希门尼斯 曲

——中场休息——

《蝙蝠》序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 曲    点击试听   
  《安娜波尔卡》,作品第117号          小约翰·施特劳斯 曲
  《维也纳气质》,作品第354号          小约翰·施特劳斯 曲

  《闲聊快速波尔卡》,作品第214号        小约翰·施特劳斯 曲
  《
蓝色多瑙河》,作品第314号          小约翰·施特劳斯 曲    点击试听   

1月11日
  C大调第三号《莱奥诺拉》序曲          贝多芬 曲
  F大调第八号交响曲,作品第93号         贝多芬 曲         点击试听        

——中场休息——

F小调第四号交响曲,作品第36号         柴科夫斯基 曲       点击试听      

精选曲目介绍
  《蝙蝠》序曲
  哈夫纳与格内根据法国戏剧家梅拉克和阿莱维的戏剧《夜半酒会》撰写脚本,作于1874年,同年4月至5日在维也纳首演。剧情大意为:一次假面舞会上,年轻的埃森斯坦伯爵给朋友法尔克开了个玩笑,趁其喝醉,将其打扮成蝙蝠模样。从此,法尔克得了个“蝙蝠”的绰号。《蝙蝠》一剧亦得名于此。这是作曲家十六部轻歌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至今仍在各歌剧院常演不衰。《蝙蝠》序曲的序奏部分采用三部曲式,乐曲以一个速度为甚快板的全奏开始,热烈而欢腾。之后在整个乐队轻柔的伴奏下,双簧管奏出充满生机的主题,流露出明显的喜剧色彩。这一旋律选自第三幕中埃森斯坦的咏叹调主题。首演时,观众的掌声多次打断了序曲部分的演奏,评论界也将序曲称之为整部歌剧的精华部分。
  《安娜波尔卡》,作品第117号
  “安娜”是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妻子,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母亲。老施特劳斯曾创作过一首同名波尔卡曲,当时小施特劳斯才十六岁。1852年春,奥地利格拉茨市安娜舞会大厅开幕时,小施特劳斯有感于“安娜”这一名称,便创作了本曲。1852年2月,该作品在格拉茨市安娜太厅首演,同年由卡尔·哈斯林格出版社出版。乐曲为D大调,2/4拍,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A段基本部分活泼愉快,充满活力,B段主题旋律多倚音,显得更加活跃,尾声为快板,全曲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这首波尔卡比其父亲的那首更有名气,更受人喜欢。全曲演奏时间约4分钟。
  《维也纳气质》,作品第354号
  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72年,翌年4月首演,同年由维也纳的F·斯莱伯社出版。乐曲为消除奥地利七十年代经济危机引起的悲观情绪而作,故乐曲明朗健康、积极向上,充满乐观自强的精神,以《维也纳气质》命名。乐曲由引子、四首圆舞曲和尾奏构成。引子为C大调,由三个部分构成,结构较长。第一圆舞曲是C大调,三段体,共两个主题。第二圆舞曲为F大调,复二部曲式,共两个主题。第三圆舞曲为C大调,带反复的二部曲式,共两个主题。第四圆舞曲为F大调,二部曲式,两个主题。尾奏为部分圆舞曲主题的再现。全曲演奏时间约10分钟。

  《闲聊快速波尔卡》,作品第214号
  《闲聊快速波尔卡》是施特劳斯于1858年赴俄国巡演获得成功之后所创作。巡演期间,施特劳斯在圣彼得堡的巴甫洛夫斯克夏季音乐会上演出。
  作品的名称很可能指的是维也纳人对闲聊的热爱。施特劳斯也可能参照了著名的奥地利剧作家兼演员约翰·内波穆克·内斯特伊的独幕滑稽剧《闲话》(阿道夫·穆勒作曲),该剧首演于1833年,在施特劳斯创作这首波尔卡的时候仍然活跃在舞台上。情绪上,该作品与施特劳斯的许多其他波尔卡作品一样欢快昂扬。
  《蓝色多瑙河》,作品第314号
  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1867年2月15日在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的一场音乐会上首演。该作品是古典曲目中一直以来都非常受欢迎的一首作品。不过,作品当时首演的时候反响平平。相传施特劳斯还曾说过:“我并不在意人们不喜欢这首圆舞曲,就是尾声比较可惜了。我多希望大家能喜欢这个尾声!”
  在作品首演的同年,施特劳斯将该曲改编成了一首纯粹的管弦乐曲,并带到当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上,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该作品的器乐版本远远比合唱版本更受欢迎。1867年7月1日,管弦乐版的《蓝色多瑙河》在美国纽约首演,而后,该作品的合唱版于1867年9月21日在英国伦敦柯文特花园的逍遥音乐会上首演。
  该圆舞曲散发着浓烈的维也纳情感,也因此经常被视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每年新年前夕的子夜时分,奥地利所有的电视台和电台都会播放该曲目,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而在新年当天,这首曲目通常会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作为返场曲目奏响。
  C大调第三号《莱奥诺拉》序曲
  贝多芬作于1806 年,为所作歌剧《菲德里奥》的序曲,根据第二号莱奥诺拉序曲脱胎而来。同年3月29日由霍夫利指挥在维也纳皇家剧院首演。本序曲是三首《莱奥诺拉》序曲中最生动、最完美的一首,被誉为古今名序曲之一。乐曲为带引子的奏鸣曲式,序奏为柔板,C大调,3/4拍子;呈示部为快板,C大调,2/2拍子;再现部为C大调,色彩明朗,是正义和光明战胜邪恶的象征。这首序曲戏剧性太强,并先现了歌剧的高潮,不宜用作歌剧的序曲,所以至今只在独立的音乐会上演奏。全曲演奏时间约12分30秒钟。
  
F大调第八号交响曲,作品第93号
  贝多芬作于1811至1812年,为所作九部交响曲中的第八部。1813年4月末曾在鲁道夫大公府邸试演,1814年2月27日由作者指挥在维也纳首演,1816年由维也纳的舒泰纳出版社出版。全曲四个乐章,由于结构较小,故有“小交响曲”之称。第一乐章为活泼而充满活力的快板,F大调,3/4拍子,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谐谑的小快板,降B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主题是一段卡农曲。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F大调,3/4拍子,三段体结构,典雅的宫廷风格。第四乐章为活泼的快板,F大调,2/2拍子,有两个发展部和两个再现部的奏鸣曲式。全曲演奏时间约26分钟。
  F小调第四号交响曲,作品第36号
  柴科夫斯基作于1877至1878年。1878年2月22日,由尼古拉·鲁宾斯坦指挥在莫斯科首演。1881年,由尤尔根森出版社出版。曲谱扉页题有“献给我最好的朋友”的字样,这“最好的朋友”无疑是指梅克夫人。这部交响曲创作时作曲家因离婚自杀而极度痛苦,乐曲表现了这种痛楚以及对幸福的渴望。作品旋律优美,结构精妙,富于技巧,不仅为作者赢得了国际声誉,也标志着他的交响曲已进入到了成熟的时期。全曲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中,引子为适中的行板,C小调,4/4拍子,基本部分为朝气蓬勃的中板,F小调,9/8 拍子。第二乐章为歌曲型的小行板,降B小调, 2/4拍子,三段体。第三乐章为谐谑曲,快板,F大调,2/4拍子。第四乐章为终曲,热情似火的快板,F大调,4/4拍子,类似回旋曲式的自由形式。全曲演奏时间约40分钟。

1月10日
  
《捣乱者》前奏曲                              鲁佩托·夏彼 曲
    《戈雅之画》间奏曲                            恩里克·格拉纳多斯 曲
  《第一号西班牙舞曲》(选自《短促的人生》)  马努埃尔·德·法雅 曲   点击试听  
  《士兵的战鼓》前奏曲                          鲁佩托·夏彼 曲
  《路易丝·阿隆索的婚礼》间奏曲        赫罗尼莫·希门尼斯 曲

——中场休息——

《蝙蝠》序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 曲    点击试听   
  《安娜波尔卡》,作品第117号          小约翰·施特劳斯 曲
  《维也纳气质》,作品第354号          小约翰·施特劳斯 曲

  《闲聊快速波尔卡》,作品第214号        小约翰·施特劳斯 曲
  《
蓝色多瑙河》,作品第314号          小约翰·施特劳斯 曲    点击试听   

1月11日
  C大调第三号《莱奥诺拉》序曲          贝多芬 曲
  F大调第八号交响曲,作品第93号         贝多芬 曲         点击试听        

——中场休息——

F小调第四号交响曲,作品第36号         柴科夫斯基 曲       点击试听      

精选曲目介绍
  《蝙蝠》序曲
  哈夫纳与格内根据法国戏剧家梅拉克和阿莱维的戏剧《夜半酒会》撰写脚本,作于1874年,同年4月至5日在维也纳首演。剧情大意为:一次假面舞会上,年轻的埃森斯坦伯爵给朋友法尔克开了个玩笑,趁其喝醉,将其打扮成蝙蝠模样。从此,法尔克得了个“蝙蝠”的绰号。《蝙蝠》一剧亦得名于此。这是作曲家十六部轻歌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至今仍在各歌剧院常演不衰。《蝙蝠》序曲的序奏部分采用三部曲式,乐曲以一个速度为甚快板的全奏开始,热烈而欢腾。之后在整个乐队轻柔的伴奏下,双簧管奏出充满生机的主题,流露出明显的喜剧色彩。这一旋律选自第三幕中埃森斯坦的咏叹调主题。首演时,观众的掌声多次打断了序曲部分的演奏,评论界也将序曲称之为整部歌剧的精华部分。
  《安娜波尔卡》,作品第117号
  “安娜”是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妻子,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母亲。老施特劳斯曾创作过一首同名波尔卡曲,当时小施特劳斯才十六岁。1852年春,奥地利格拉茨市安娜舞会大厅开幕时,小施特劳斯有感于“安娜”这一名称,便创作了本曲。1852年2月,该作品在格拉茨市安娜太厅首演,同年由卡尔·哈斯林格出版社出版。乐曲为D大调,2/4拍,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A段基本部分活泼愉快,充满活力,B段主题旋律多倚音,显得更加活跃,尾声为快板,全曲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这首波尔卡比其父亲的那首更有名气,更受人喜欢。全曲演奏时间约4分钟。
  《维也纳气质》,作品第354号
  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72年,翌年4月首演,同年由维也纳的F·斯莱伯社出版。乐曲为消除奥地利七十年代经济危机引起的悲观情绪而作,故乐曲明朗健康、积极向上,充满乐观自强的精神,以《维也纳气质》命名。乐曲由引子、四首圆舞曲和尾奏构成。引子为C大调,由三个部分构成,结构较长。第一圆舞曲是C大调,三段体,共两个主题。第二圆舞曲为F大调,复二部曲式,共两个主题。第三圆舞曲为C大调,带反复的二部曲式,共两个主题。第四圆舞曲为F大调,二部曲式,两个主题。尾奏为部分圆舞曲主题的再现。全曲演奏时间约10分钟。

  《闲聊快速波尔卡》,作品第214号
  《闲聊快速波尔卡》是施特劳斯于1858年赴俄国巡演获得成功之后所创作。巡演期间,施特劳斯在圣彼得堡的巴甫洛夫斯克夏季音乐会上演出。
  作品的名称很可能指的是维也纳人对闲聊的热爱。施特劳斯也可能参照了著名的奥地利剧作家兼演员约翰·内波穆克·内斯特伊的独幕滑稽剧《闲话》(阿道夫·穆勒作曲),该剧首演于1833年,在施特劳斯创作这首波尔卡的时候仍然活跃在舞台上。情绪上,该作品与施特劳斯的许多其他波尔卡作品一样欢快昂扬。
  《蓝色多瑙河》,作品第314号
  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1867年2月15日在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的一场音乐会上首演。该作品是古典曲目中一直以来都非常受欢迎的一首作品。不过,作品当时首演的时候反响平平。相传施特劳斯还曾说过:“我并不在意人们不喜欢这首圆舞曲,就是尾声比较可惜了。我多希望大家能喜欢这个尾声!”
  在作品首演的同年,施特劳斯将该曲改编成了一首纯粹的管弦乐曲,并带到当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上,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该作品的器乐版本远远比合唱版本更受欢迎。1867年7月1日,管弦乐版的《蓝色多瑙河》在美国纽约首演,而后,该作品的合唱版于1867年9月21日在英国伦敦柯文特花园的逍遥音乐会上首演。
  该圆舞曲散发着浓烈的维也纳情感,也因此经常被视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每年新年前夕的子夜时分,奥地利所有的电视台和电台都会播放该曲目,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而在新年当天,这首曲目通常会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作为返场曲目奏响。
  C大调第三号《莱奥诺拉》序曲
  贝多芬作于1806 年,为所作歌剧《菲德里奥》的序曲,根据第二号莱奥诺拉序曲脱胎而来。同年3月29日由霍夫利指挥在维也纳皇家剧院首演。本序曲是三首《莱奥诺拉》序曲中最生动、最完美的一首,被誉为古今名序曲之一。乐曲为带引子的奏鸣曲式,序奏为柔板,C大调,3/4拍子;呈示部为快板,C大调,2/2拍子;再现部为C大调,色彩明朗,是正义和光明战胜邪恶的象征。这首序曲戏剧性太强,并先现了歌剧的高潮,不宜用作歌剧的序曲,所以至今只在独立的音乐会上演奏。全曲演奏时间约12分30秒钟。
  
F大调第八号交响曲,作品第93号
  贝多芬作于1811至1812年,为所作九部交响曲中的第八部。1813年4月末曾在鲁道夫大公府邸试演,1814年2月27日由作者指挥在维也纳首演,1816年由维也纳的舒泰纳出版社出版。全曲四个乐章,由于结构较小,故有“小交响曲”之称。第一乐章为活泼而充满活力的快板,F大调,3/4拍子,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谐谑的小快板,降B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主题是一段卡农曲。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F大调,3/4拍子,三段体结构,典雅的宫廷风格。第四乐章为活泼的快板,F大调,2/2拍子,有两个发展部和两个再现部的奏鸣曲式。全曲演奏时间约26分钟。
  F小调第四号交响曲,作品第36号
  柴科夫斯基作于1877至1878年。1878年2月22日,由尼古拉·鲁宾斯坦指挥在莫斯科首演。1881年,由尤尔根森出版社出版。曲谱扉页题有“献给我最好的朋友”的字样,这“最好的朋友”无疑是指梅克夫人。这部交响曲创作时作曲家因离婚自杀而极度痛苦,乐曲表现了这种痛楚以及对幸福的渴望。作品旋律优美,结构精妙,富于技巧,不仅为作者赢得了国际声誉,也标志着他的交响曲已进入到了成熟的时期。全曲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中,引子为适中的行板,C小调,4/4拍子,基本部分为朝气蓬勃的中板,F小调,9/8 拍子。第二乐章为歌曲型的小行板,降B小调, 2/4拍子,三段体。第三乐章为谐谑曲,快板,F大调,2/4拍子。第四乐章为终曲,热情似火的快板,F大调,4/4拍子,类似回旋曲式的自由形式。全曲演奏时间约40分钟。

1月10日
  
《捣乱者》前奏曲                              鲁佩托·夏彼 曲
    《戈雅之画》间奏曲                            恩里克·格拉纳多斯 曲
  《第一号西班牙舞曲》(选自《短促的人生》)  马努埃尔·德·法雅 曲   点击试听  
  《士兵的战鼓》前奏曲                          鲁佩托·夏彼 曲
  《路易丝·阿隆索的婚礼》间奏曲        赫罗尼莫·希门尼斯 曲

——中场休息——

《蝙蝠》序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 曲    点击试听   
  《安娜波尔卡》,作品第117号          小约翰·施特劳斯 曲
  《维也纳气质》,作品第354号          小约翰·施特劳斯 曲

  《闲聊快速波尔卡》,作品第214号        小约翰·施特劳斯 曲
  《
蓝色多瑙河》,作品第314号          小约翰·施特劳斯 曲    点击试听   

1月11日
  C大调第三号《莱奥诺拉》序曲          贝多芬 曲
  F大调第八号交响曲,作品第93号         贝多芬 曲         点击试听        

——中场休息——

F小调第四号交响曲,作品第36号         柴科夫斯基 曲       点击试听      

精选曲目介绍
  《蝙蝠》序曲
  哈夫纳与格内根据法国戏剧家梅拉克和阿莱维的戏剧《夜半酒会》撰写脚本,作于1874年,同年4月至5日在维也纳首演。剧情大意为:一次假面舞会上,年轻的埃森斯坦伯爵给朋友法尔克开了个玩笑,趁其喝醉,将其打扮成蝙蝠模样。从此,法尔克得了个“蝙蝠”的绰号。《蝙蝠》一剧亦得名于此。这是作曲家十六部轻歌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至今仍在各歌剧院常演不衰。《蝙蝠》序曲的序奏部分采用三部曲式,乐曲以一个速度为甚快板的全奏开始,热烈而欢腾。之后在整个乐队轻柔的伴奏下,双簧管奏出充满生机的主题,流露出明显的喜剧色彩。这一旋律选自第三幕中埃森斯坦的咏叹调主题。首演时,观众的掌声多次打断了序曲部分的演奏,评论界也将序曲称之为整部歌剧的精华部分。
  《安娜波尔卡》,作品第117号
  “安娜”是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妻子,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母亲。老施特劳斯曾创作过一首同名波尔卡曲,当时小施特劳斯才十六岁。1852年春,奥地利格拉茨市安娜舞会大厅开幕时,小施特劳斯有感于“安娜”这一名称,便创作了本曲。1852年2月,该作品在格拉茨市安娜太厅首演,同年由卡尔·哈斯林格出版社出版。乐曲为D大调,2/4拍,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A段基本部分活泼愉快,充满活力,B段主题旋律多倚音,显得更加活跃,尾声为快板,全曲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这首波尔卡比其父亲的那首更有名气,更受人喜欢。全曲演奏时间约4分钟。
  《维也纳气质》,作品第354号
  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72年,翌年4月首演,同年由维也纳的F·斯莱伯社出版。乐曲为消除奥地利七十年代经济危机引起的悲观情绪而作,故乐曲明朗健康、积极向上,充满乐观自强的精神,以《维也纳气质》命名。乐曲由引子、四首圆舞曲和尾奏构成。引子为C大调,由三个部分构成,结构较长。第一圆舞曲是C大调,三段体,共两个主题。第二圆舞曲为F大调,复二部曲式,共两个主题。第三圆舞曲为C大调,带反复的二部曲式,共两个主题。第四圆舞曲为F大调,二部曲式,两个主题。尾奏为部分圆舞曲主题的再现。全曲演奏时间约10分钟。

  《闲聊快速波尔卡》,作品第214号
  《闲聊快速波尔卡》是施特劳斯于1858年赴俄国巡演获得成功之后所创作。巡演期间,施特劳斯在圣彼得堡的巴甫洛夫斯克夏季音乐会上演出。
  作品的名称很可能指的是维也纳人对闲聊的热爱。施特劳斯也可能参照了著名的奥地利剧作家兼演员约翰·内波穆克·内斯特伊的独幕滑稽剧《闲话》(阿道夫·穆勒作曲),该剧首演于1833年,在施特劳斯创作这首波尔卡的时候仍然活跃在舞台上。情绪上,该作品与施特劳斯的许多其他波尔卡作品一样欢快昂扬。
  《蓝色多瑙河》,作品第314号
  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1867年2月15日在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的一场音乐会上首演。该作品是古典曲目中一直以来都非常受欢迎的一首作品。不过,作品当时首演的时候反响平平。相传施特劳斯还曾说过:“我并不在意人们不喜欢这首圆舞曲,就是尾声比较可惜了。我多希望大家能喜欢这个尾声!”
  在作品首演的同年,施特劳斯将该曲改编成了一首纯粹的管弦乐曲,并带到当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上,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该作品的器乐版本远远比合唱版本更受欢迎。1867年7月1日,管弦乐版的《蓝色多瑙河》在美国纽约首演,而后,该作品的合唱版于1867年9月21日在英国伦敦柯文特花园的逍遥音乐会上首演。
  该圆舞曲散发着浓烈的维也纳情感,也因此经常被视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每年新年前夕的子夜时分,奥地利所有的电视台和电台都会播放该曲目,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而在新年当天,这首曲目通常会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作为返场曲目奏响。
  C大调第三号《莱奥诺拉》序曲
  贝多芬作于1806 年,为所作歌剧《菲德里奥》的序曲,根据第二号莱奥诺拉序曲脱胎而来。同年3月29日由霍夫利指挥在维也纳皇家剧院首演。本序曲是三首《莱奥诺拉》序曲中最生动、最完美的一首,被誉为古今名序曲之一。乐曲为带引子的奏鸣曲式,序奏为柔板,C大调,3/4拍子;呈示部为快板,C大调,2/2拍子;再现部为C大调,色彩明朗,是正义和光明战胜邪恶的象征。这首序曲戏剧性太强,并先现了歌剧的高潮,不宜用作歌剧的序曲,所以至今只在独立的音乐会上演奏。全曲演奏时间约12分30秒钟。
  
F大调第八号交响曲,作品第93号
  贝多芬作于1811至1812年,为所作九部交响曲中的第八部。1813年4月末曾在鲁道夫大公府邸试演,1814年2月27日由作者指挥在维也纳首演,1816年由维也纳的舒泰纳出版社出版。全曲四个乐章,由于结构较小,故有“小交响曲”之称。第一乐章为活泼而充满活力的快板,F大调,3/4拍子,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谐谑的小快板,降B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主题是一段卡农曲。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F大调,3/4拍子,三段体结构,典雅的宫廷风格。第四乐章为活泼的快板,F大调,2/2拍子,有两个发展部和两个再现部的奏鸣曲式。全曲演奏时间约26分钟。
  F小调第四号交响曲,作品第36号
  柴科夫斯基作于1877至1878年。1878年2月22日,由尼古拉·鲁宾斯坦指挥在莫斯科首演。1881年,由尤尔根森出版社出版。曲谱扉页题有“献给我最好的朋友”的字样,这“最好的朋友”无疑是指梅克夫人。这部交响曲创作时作曲家因离婚自杀而极度痛苦,乐曲表现了这种痛楚以及对幸福的渴望。作品旋律优美,结构精妙,富于技巧,不仅为作者赢得了国际声誉,也标志着他的交响曲已进入到了成熟的时期。全曲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中,引子为适中的行板,C小调,4/4拍子,基本部分为朝气蓬勃的中板,F小调,9/8 拍子。第二乐章为歌曲型的小行板,降B小调, 2/4拍子,三段体。第三乐章为谐谑曲,快板,F大调,2/4拍子。第四乐章为终曲,热情似火的快板,F大调,4/4拍子,类似回旋曲式的自由形式。全曲演奏时间约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