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编导:程玥、李庆捷
    表演者:芭蕾舞2011级、2010级、2009级、2008级、2007级
  开场以舞姿优美、艺术性强、技术难度高而著称,是世界著名的现代芭蕾舞剧,唯美的画面、整齐的动作、炫目的队形变化仿佛为观众打开了一本活的经典芭蕾教科书,展示了芭蕾舞演员课堂的基本功训练。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舞者逐渐具备了典雅的气质、优美的舞姿和高超的技术。
  崴花灯
  编导:杨金卫、钟宁
  排练教师:杨金卫、刘琛
  表演者:中国舞2012级
  本节目是该校保留的优秀教学剧目,是针对附中低年级学生创编的校本教材。云南地区每逢春节期间要崴花灯,以祈求太平盛世,人寿年丰,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消灾避难。此舞蹈节奏欢快,充斥着热情洋溢的喜庆节日气氛。

  玛祖卡
  作曲:路德维格·明库斯            
  编导:马里乌斯·彼季帕
  排练教师:蔡园妹、李阿南
  表演者:芭蕾舞2011级
  玛祖卡选自舞剧《巴赫塔》一幕。玛祖卡是波兰民间舞蹈,现今在各大芭蕾舞剧中出现的“玛祖卡”舞,就是源于波兰,已经演变为节奏鲜明、舞步豪迈萧洒、气质高贵典雅的舞台表演形式。 该剧目是该校低年级实习剧目,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舞台调度,与舞伴的配合和交流,形成高贵典雅的气质。
  嵩山晨曲
  编导:谭昊
  排练教师:线谱
  表演者:中国舞2010级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一群少林小和尚,闻歌既起,匆忙且兴奋,并在打闹嬉戏中开始了新的一天。柔和的晨光透过山中晨雾合着清风着,伴随着铿锵的节奏高亢的笛声,山门里涌出一群小和尚,手里提着尖底水桶,双臂高举,箭步如飞行地穿过山路上,山脚下、小河边、树林旁,孩童的嘻笑声染遍满山坡。本作品融合了中国武术与古典舞的神韵,旨在将那禅心禅舞留在了那悠久的禅寺。《嵩山晨曲》曾获得第九届桃李杯群舞原创剧目奖,本节目是低、中年级剧目实践课的典型教材。

  
  舞蹈编导:蒋齐
  排练教师:王健、王鲁华
  表演者:芭蕾舞2008级、2009级
  这是一出新古典风格的芭蕾,2004年首演于美国乔弗里芭蕾舞学校。表现当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也欢歌起舞,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秦王点兵
  编导:陈维亚
  排练教师:马军、高骞
  表演者:中国舞2008级
  本节目是该校保留的优秀教学剧目,是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古典舞经典剧目。舞蹈创意来自编导家陈维亚参观西安兵马俑之后的强烈冲动,在久积于心之后的勃发之中构建出《秦王点兵》舞台阵势。在四人舞的形式中,以一当十,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弱制强,集中地表现了中华男儿,驰骋疆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英勇气概,点出一种生命“气”和英雄“势”,深刻暗示了中华民族的气壮山河,恢宏壮阔的势气。
  睡美人双人舞
  作曲:柴科夫斯基
  编导:马里乌斯·彼季帕
  排练教师:李颜、侯庆锋
  表演者:芭蕾舞2007级
  
选自《睡美人》三幕,取材于法国作家夏尔·佩罗1697年写的童话《沉睡森林的美人》,是一部带有序幕的三幕芭蕾舞剧。剧本伊·符谢沃洛吉斯基编写,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世界芭蕾舞的经典名著。

顶碗舞
  编导:何燕敏
  排练教师:曲木阿依
  表演者:中国舞2008级
  该舞取材于内蒙古流传已久的传统舞蹈《顶碗舞》,并在此基础上加工、整理、变化而来。作品的创作出发点主要是从对道具“碗”的运用着手,有意淡化作品的情节性,突出传统舞种的形式美,力图将传统民族舞蹈形式挖掘到极致。创作中在展示传统顶碗技术的同时,也融入了许多现代建构的蒙古族新舞蹈动态语汇,特别是上身与手臂的动作,基本上都运用到了极致。该作品虽然取材于传统的舞蹈形式,但创作中却融合了许多现当代建构的蒙古族舞蹈新动态语汇,使之在视觉上不但美观大方,在技术技巧上也变得高难复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该舞蹈在追求展示舞蹈语汇动作形式美的同时,也不忘它的现代情感的表达。
  《胡桃夹子》二幕花之圆舞曲
  
作曲:柴科夫斯基
  排练教师:李真、李庆捷
  表演者:芭蕾舞2007级
  《胡桃夹子》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芭蕾舞剧之一。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赋予这部舞剧强烈的感染力,并使该剧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全剧共分两幕,展现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纯真可爱的童趣。花之舞段表现为在糖果王国里迎接远道的客人而跳起的华丽舞蹈。

丽人
  编导:陈庆烨、张瑶
  排练教师:张瑶
  表演者:中国舞2008级B班贾斯越
  作品选用朝鲜族舞蹈风格作为动态特征,力求在一静一动、起、伏、呼、吸中展现出少女的翩翩丽影,表达了作者对于朝鲜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及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全剧贯穿了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对美好的向往与憧憬。
  岗扎诺的花节
  作曲:爱德华·赫尔斯蒂德
  编导:奥古斯特·布侬维尔
  排练教师:李春华、李阿南
  表演者:芭蕾舞2007级
  岗扎诺的花节讲述一对青年男女甜蜜浪漫的爱情故事。我们看到的这个大双人舞实际上是这部舞剧第三幕的选段,经常在一些晚会中演出,也是国内外各大芭蕾舞比赛的常用参赛节目。
  傣画
  编导:念云华
  排练教师:楚希
  表演者:董家铭
  作品以傣族皇宫画师为形象主线,体现了傣族皇家贵族独特的高贵气质,描述了一位傣族画师艺术生涯的成长经历。作品舞蹈语汇婀娜多姿,外柔内刚、充满着内在的力量,潇洒轻盈,充满阳刚之气。表演中,时而节奏缓慢,感情内在含蓄,动作舒展,时而节奏快速多变,感情狂放豪爽,灵动洒脱,是极具个性的优秀傣族舞蹈作品。
  《黄河》第四乐章
  编导:张羽军、姚勇
  排练教师:马军、栗立、杨洋
  本节目以古典舞的动律、体态和组舞形式使舞段与黄河第四乐章之间自然衔接,采用了淡化情节的创作手法。作品着力于人物的心理感受揭示,表现战争中崇高的人性力量,并把黄河儿女复杂的斗争历史情节融入其中,通过演员的感情呈现中华民族拼搏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该作品被誉为是学院派中国古典舞的代表作之一,久演不衰。

开场
    编导:程玥、李庆捷
    表演者:芭蕾舞2011级、2010级、2009级、2008级、2007级
  开场以舞姿优美、艺术性强、技术难度高而著称,是世界著名的现代芭蕾舞剧,唯美的画面、整齐的动作、炫目的队形变化仿佛为观众打开了一本活的经典芭蕾教科书,展示了芭蕾舞演员课堂的基本功训练。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舞者逐渐具备了典雅的气质、优美的舞姿和高超的技术。
  崴花灯
  编导:杨金卫、钟宁
  排练教师:杨金卫、刘琛
  表演者:中国舞2012级
  本节目是该校保留的优秀教学剧目,是针对附中低年级学生创编的校本教材。云南地区每逢春节期间要崴花灯,以祈求太平盛世,人寿年丰,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消灾避难。此舞蹈节奏欢快,充斥着热情洋溢的喜庆节日气氛。

  玛祖卡
  作曲:路德维格·明库斯            
  编导:马里乌斯·彼季帕
  排练教师:蔡园妹、李阿南
  表演者:芭蕾舞2011级
  玛祖卡选自舞剧《巴赫塔》一幕。玛祖卡是波兰民间舞蹈,现今在各大芭蕾舞剧中出现的“玛祖卡”舞,就是源于波兰,已经演变为节奏鲜明、舞步豪迈萧洒、气质高贵典雅的舞台表演形式。 该剧目是该校低年级实习剧目,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舞台调度,与舞伴的配合和交流,形成高贵典雅的气质。
  嵩山晨曲
  编导:谭昊
  排练教师:线谱
  表演者:中国舞2010级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一群少林小和尚,闻歌既起,匆忙且兴奋,并在打闹嬉戏中开始了新的一天。柔和的晨光透过山中晨雾合着清风着,伴随着铿锵的节奏高亢的笛声,山门里涌出一群小和尚,手里提着尖底水桶,双臂高举,箭步如飞行地穿过山路上,山脚下、小河边、树林旁,孩童的嘻笑声染遍满山坡。本作品融合了中国武术与古典舞的神韵,旨在将那禅心禅舞留在了那悠久的禅寺。《嵩山晨曲》曾获得第九届桃李杯群舞原创剧目奖,本节目是低、中年级剧目实践课的典型教材。

  
  舞蹈编导:蒋齐
  排练教师:王健、王鲁华
  表演者:芭蕾舞2008级、2009级
  这是一出新古典风格的芭蕾,2004年首演于美国乔弗里芭蕾舞学校。表现当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也欢歌起舞,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秦王点兵
  编导:陈维亚
  排练教师:马军、高骞
  表演者:中国舞2008级
  本节目是该校保留的优秀教学剧目,是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古典舞经典剧目。舞蹈创意来自编导家陈维亚参观西安兵马俑之后的强烈冲动,在久积于心之后的勃发之中构建出《秦王点兵》舞台阵势。在四人舞的形式中,以一当十,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弱制强,集中地表现了中华男儿,驰骋疆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英勇气概,点出一种生命“气”和英雄“势”,深刻暗示了中华民族的气壮山河,恢宏壮阔的势气。
  睡美人双人舞
  作曲:柴科夫斯基
  编导:马里乌斯·彼季帕
  排练教师:李颜、侯庆锋
  表演者:芭蕾舞2007级
  
选自《睡美人》三幕,取材于法国作家夏尔·佩罗1697年写的童话《沉睡森林的美人》,是一部带有序幕的三幕芭蕾舞剧。剧本伊·符谢沃洛吉斯基编写,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世界芭蕾舞的经典名著。

顶碗舞
  编导:何燕敏
  排练教师:曲木阿依
  表演者:中国舞2008级
  该舞取材于内蒙古流传已久的传统舞蹈《顶碗舞》,并在此基础上加工、整理、变化而来。作品的创作出发点主要是从对道具“碗”的运用着手,有意淡化作品的情节性,突出传统舞种的形式美,力图将传统民族舞蹈形式挖掘到极致。创作中在展示传统顶碗技术的同时,也融入了许多现代建构的蒙古族新舞蹈动态语汇,特别是上身与手臂的动作,基本上都运用到了极致。该作品虽然取材于传统的舞蹈形式,但创作中却融合了许多现当代建构的蒙古族舞蹈新动态语汇,使之在视觉上不但美观大方,在技术技巧上也变得高难复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该舞蹈在追求展示舞蹈语汇动作形式美的同时,也不忘它的现代情感的表达。
  《胡桃夹子》二幕花之圆舞曲
  
作曲:柴科夫斯基
  排练教师:李真、李庆捷
  表演者:芭蕾舞2007级
  《胡桃夹子》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芭蕾舞剧之一。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赋予这部舞剧强烈的感染力,并使该剧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全剧共分两幕,展现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纯真可爱的童趣。花之舞段表现为在糖果王国里迎接远道的客人而跳起的华丽舞蹈。

丽人
  编导:陈庆烨、张瑶
  排练教师:张瑶
  表演者:中国舞2008级B班贾斯越
  作品选用朝鲜族舞蹈风格作为动态特征,力求在一静一动、起、伏、呼、吸中展现出少女的翩翩丽影,表达了作者对于朝鲜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及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全剧贯穿了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对美好的向往与憧憬。
  岗扎诺的花节
  作曲:爱德华·赫尔斯蒂德
  编导:奥古斯特·布侬维尔
  排练教师:李春华、李阿南
  表演者:芭蕾舞2007级
  岗扎诺的花节讲述一对青年男女甜蜜浪漫的爱情故事。我们看到的这个大双人舞实际上是这部舞剧第三幕的选段,经常在一些晚会中演出,也是国内外各大芭蕾舞比赛的常用参赛节目。
  傣画
  编导:念云华
  排练教师:楚希
  表演者:董家铭
  作品以傣族皇宫画师为形象主线,体现了傣族皇家贵族独特的高贵气质,描述了一位傣族画师艺术生涯的成长经历。作品舞蹈语汇婀娜多姿,外柔内刚、充满着内在的力量,潇洒轻盈,充满阳刚之气。表演中,时而节奏缓慢,感情内在含蓄,动作舒展,时而节奏快速多变,感情狂放豪爽,灵动洒脱,是极具个性的优秀傣族舞蹈作品。
  《黄河》第四乐章
  编导:张羽军、姚勇
  排练教师:马军、栗立、杨洋
  本节目以古典舞的动律、体态和组舞形式使舞段与黄河第四乐章之间自然衔接,采用了淡化情节的创作手法。作品着力于人物的心理感受揭示,表现战争中崇高的人性力量,并把黄河儿女复杂的斗争历史情节融入其中,通过演员的感情呈现中华民族拼搏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该作品被誉为是学院派中国古典舞的代表作之一,久演不衰。

开场
    编导:程玥、李庆捷
    表演者:芭蕾舞2011级、2010级、2009级、2008级、2007级
  开场以舞姿优美、艺术性强、技术难度高而著称,是世界著名的现代芭蕾舞剧,唯美的画面、整齐的动作、炫目的队形变化仿佛为观众打开了一本活的经典芭蕾教科书,展示了芭蕾舞演员课堂的基本功训练。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舞者逐渐具备了典雅的气质、优美的舞姿和高超的技术。
  崴花灯
  编导:杨金卫、钟宁
  排练教师:杨金卫、刘琛
  表演者:中国舞2012级
  本节目是该校保留的优秀教学剧目,是针对附中低年级学生创编的校本教材。云南地区每逢春节期间要崴花灯,以祈求太平盛世,人寿年丰,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消灾避难。此舞蹈节奏欢快,充斥着热情洋溢的喜庆节日气氛。

  玛祖卡
  作曲:路德维格·明库斯            
  编导:马里乌斯·彼季帕
  排练教师:蔡园妹、李阿南
  表演者:芭蕾舞2011级
  玛祖卡选自舞剧《巴赫塔》一幕。玛祖卡是波兰民间舞蹈,现今在各大芭蕾舞剧中出现的“玛祖卡”舞,就是源于波兰,已经演变为节奏鲜明、舞步豪迈萧洒、气质高贵典雅的舞台表演形式。 该剧目是该校低年级实习剧目,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舞台调度,与舞伴的配合和交流,形成高贵典雅的气质。
  嵩山晨曲
  编导:谭昊
  排练教师:线谱
  表演者:中国舞2010级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一群少林小和尚,闻歌既起,匆忙且兴奋,并在打闹嬉戏中开始了新的一天。柔和的晨光透过山中晨雾合着清风着,伴随着铿锵的节奏高亢的笛声,山门里涌出一群小和尚,手里提着尖底水桶,双臂高举,箭步如飞行地穿过山路上,山脚下、小河边、树林旁,孩童的嘻笑声染遍满山坡。本作品融合了中国武术与古典舞的神韵,旨在将那禅心禅舞留在了那悠久的禅寺。《嵩山晨曲》曾获得第九届桃李杯群舞原创剧目奖,本节目是低、中年级剧目实践课的典型教材。

  
  舞蹈编导:蒋齐
  排练教师:王健、王鲁华
  表演者:芭蕾舞2008级、2009级
  这是一出新古典风格的芭蕾,2004年首演于美国乔弗里芭蕾舞学校。表现当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也欢歌起舞,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秦王点兵
  编导:陈维亚
  排练教师:马军、高骞
  表演者:中国舞2008级
  本节目是该校保留的优秀教学剧目,是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古典舞经典剧目。舞蹈创意来自编导家陈维亚参观西安兵马俑之后的强烈冲动,在久积于心之后的勃发之中构建出《秦王点兵》舞台阵势。在四人舞的形式中,以一当十,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弱制强,集中地表现了中华男儿,驰骋疆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英勇气概,点出一种生命“气”和英雄“势”,深刻暗示了中华民族的气壮山河,恢宏壮阔的势气。
  睡美人双人舞
  作曲:柴科夫斯基
  编导:马里乌斯·彼季帕
  排练教师:李颜、侯庆锋
  表演者:芭蕾舞2007级
  
选自《睡美人》三幕,取材于法国作家夏尔·佩罗1697年写的童话《沉睡森林的美人》,是一部带有序幕的三幕芭蕾舞剧。剧本伊·符谢沃洛吉斯基编写,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世界芭蕾舞的经典名著。

顶碗舞
  编导:何燕敏
  排练教师:曲木阿依
  表演者:中国舞2008级
  该舞取材于内蒙古流传已久的传统舞蹈《顶碗舞》,并在此基础上加工、整理、变化而来。作品的创作出发点主要是从对道具“碗”的运用着手,有意淡化作品的情节性,突出传统舞种的形式美,力图将传统民族舞蹈形式挖掘到极致。创作中在展示传统顶碗技术的同时,也融入了许多现代建构的蒙古族新舞蹈动态语汇,特别是上身与手臂的动作,基本上都运用到了极致。该作品虽然取材于传统的舞蹈形式,但创作中却融合了许多现当代建构的蒙古族舞蹈新动态语汇,使之在视觉上不但美观大方,在技术技巧上也变得高难复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该舞蹈在追求展示舞蹈语汇动作形式美的同时,也不忘它的现代情感的表达。
  《胡桃夹子》二幕花之圆舞曲
  
作曲:柴科夫斯基
  排练教师:李真、李庆捷
  表演者:芭蕾舞2007级
  《胡桃夹子》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芭蕾舞剧之一。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赋予这部舞剧强烈的感染力,并使该剧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全剧共分两幕,展现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纯真可爱的童趣。花之舞段表现为在糖果王国里迎接远道的客人而跳起的华丽舞蹈。

丽人
  编导:陈庆烨、张瑶
  排练教师:张瑶
  表演者:中国舞2008级B班贾斯越
  作品选用朝鲜族舞蹈风格作为动态特征,力求在一静一动、起、伏、呼、吸中展现出少女的翩翩丽影,表达了作者对于朝鲜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及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全剧贯穿了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对美好的向往与憧憬。
  岗扎诺的花节
  作曲:爱德华·赫尔斯蒂德
  编导:奥古斯特·布侬维尔
  排练教师:李春华、李阿南
  表演者:芭蕾舞2007级
  岗扎诺的花节讲述一对青年男女甜蜜浪漫的爱情故事。我们看到的这个大双人舞实际上是这部舞剧第三幕的选段,经常在一些晚会中演出,也是国内外各大芭蕾舞比赛的常用参赛节目。
  傣画
  编导:念云华
  排练教师:楚希
  表演者:董家铭
  作品以傣族皇宫画师为形象主线,体现了傣族皇家贵族独特的高贵气质,描述了一位傣族画师艺术生涯的成长经历。作品舞蹈语汇婀娜多姿,外柔内刚、充满着内在的力量,潇洒轻盈,充满阳刚之气。表演中,时而节奏缓慢,感情内在含蓄,动作舒展,时而节奏快速多变,感情狂放豪爽,灵动洒脱,是极具个性的优秀傣族舞蹈作品。
  《黄河》第四乐章
  编导:张羽军、姚勇
  排练教师:马军、栗立、杨洋
  本节目以古典舞的动律、体态和组舞形式使舞段与黄河第四乐章之间自然衔接,采用了淡化情节的创作手法。作品着力于人物的心理感受揭示,表现战争中崇高的人性力量,并把黄河儿女复杂的斗争历史情节融入其中,通过演员的感情呈现中华民族拼搏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该作品被誉为是学院派中国古典舞的代表作之一,久演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