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斋藤纪念音乐节·松本在北京专题

钢琴:皮特·塞尔金
  演奏:小泽征尔音乐塾乐团 
  合唱:小泽征尔音乐塾合唱团 
  指挥:俞潞
     朱蕙心(合唱指挥)

点击进入斋藤纪念音乐节·松本在北京专题

钢琴:皮特·塞尔金
  演奏:小泽征尔音乐塾乐团 
  合唱:小泽征尔音乐塾合唱团 
  指挥:俞潞
     朱蕙心(合唱指挥)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莫扎特 曲
  《鹅妈妈》组曲            拉威尔 曲
   睡美人的帕凡舞曲
   小小大拇指
   宝塔女王
   美女与野兽的对话
   仙境花园

——中场休息——

悲歌                 武满徹 曲
   小提琴:李乐、王欢
   钢 琴:皮特·赛尔金
  合唱幻想曲,作品80号          贝多芬 曲
   钢 琴:皮特·赛尔金

曲目介绍:
  武满徹《悲歌》
  1966年为小提琴与钢琴创作的一首音乐小品。在此十多年前的1952年,武满徹谱写了钢琴小品《连续不断的休息》(共3曲),而《悲歌》即是以其中演奏时间只有一分半钟的第3曲《爱之歌》为素材,进一步扩展构想创作而成的。在优美的旋律流动中,小提琴这种乐器焕发出光辉美妙的魅力。该作品的首演者是江藤俊哉和道志郎。
  
贝多芬《合唱幻想曲》作品80号
  以《合唱幻想曲》之名而蜚声乐坛的这部作品,其正式名称为《钢琴、合唱与管弦乐幻想曲》。显然, 这是一首编配独特的乐曲,兼具充分发挥钢琴独奏技巧的协奏曲要素与合唱康塔塔风格,极为别具一格。这首作品是贝多芬(1770-1827) 在1808年创作的,也就是说,它与著名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及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诞生于同一年。当时贝多芬雄心勃勃,希望突破传统音乐样式的藩篱,可以说正是有了这种大胆创新精神,他才创造出这部实验性的作品。有意思的是,就主题的性格、音乐在变奏曲风中展开的结构法、合唱的导入而言,这部作品提前呈现了贝多芬晚年所创作的加入声乐部分的第九交响曲(1824年)的某些特征。也许我们还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有了中期这首《合唱幻想曲》的实验,后期才能结出硕果——第九交响曲。
  这部作品于1808年12月22日与第五交响曲及第六交响曲一起在维也纳首演。但由于乐曲在临近上演才完成(尤其是开头钢琴独奏的部分尚未完成,贝多芬亲自登台即兴演奏),演奏的沟通和排练的时间不够,该作品的首演以失败告终。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首乐曲并未得到太高评价,直到近年来由于其独创性以及与贝多芬晚年第九交响曲的重要关系,其价值被重新肯定。
  全曲由三大部分组成。
  相当于引子的第一部分采用柔板c小调,以钢琴独奏的方式,“幻想曲”式地即兴展开。
  第二部分(贝多芬将此记为“终曲”) 先通过快板c小调呈现出在低音弦乐器中低沉行进的主题,钢琴演奏则与之呼应。很快,钢琴便弹奏出速度转慢的C大调明快的主题旋律。该主题借用了贝多芬初期所创作的题为《爱的回答》的歌曲旋律。接着,以该主题为主旋律展开了自由多彩的变奏。第三部分转为从容的快板C大调,声乐千呼万唤始出来。(一般认为歌词作者是克里斯多夫·库夫纳,但没有确证。) 在钢琴伴奏之下,率先加入的是女声三重唱:“我们和谐的人生,愉快地伴随着爱在歌唱……”,继而男声三重唱加以呼应。最后,合唱加入,合奏将乐曲推向高潮,合唱队高唱着“美丽的灵魂呵,快乐地接收艺术的馈赠。当爱与力携手的时刻,人类将报答神的恩赐。”乐曲在一派欢腾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