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开幕
“历史的回声”中国交响乐早期作品专场音乐会

《哀悼进行曲》(1916) 萧友梅(1884-1940)

1916年,萧友梅在德国创作了《哀悼进行曲》,1925年3月28日,这首作品在北京大学礼堂演出了。这次演奏时,节目单的曲目中增加了六个字——《哀悼进行曲》(悼孙中山先生)。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孙中山先生于半个月前(3月12日)在北京去世。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也是萧友梅的战友和导师,萧友梅和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管弦乐队专门举办了一次以“纪念孙中山”为主题的“第19次演奏会”,演奏了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爱格蒙特序曲》,肖邦的《葬礼进行曲》以及萧友梅的《哀悼进行曲》等。这说明萧友梅对孙中山这位老朋友和老战友怀着多么特殊而强烈的感情。当然,这次演奏的《哀悼进行曲》和他1916年谱写的总谱肯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管弦乐团当时只有16人的编制,需要根据这个特殊编制的乐队重新进行编配,为了把声部补足,萧友梅在这次演出中还加入了钢琴。

   第五届中国交响之春
“龙声华韵•炎黄风情”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音乐会

《瑶族舞曲》(1952) 刘铁山、茅沅(1926-)

作品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作曲家以民间舞曲《长鼓歌舞》为素材用管弦乐的手法,丰富、生动的展现了瑶族民众欢歌热舞的喜庆场面。乐曲用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的生活情貌。

据说,该曲先由刘铁山有感于粤北瑶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庆节日场面,以当地传统歌舞鼓乐为素材创作了《瑶族长鼓舞歌》,后由茅沅将该曲的部分主题改编为管弦乐,最终完成了这首中国管弦乐作品中的奇葩——《瑶族舞曲》。

《瑶族舞曲》突出了民族乐器的音色与性能,善用同组乐器的不同音色组合。作曲家周文中评价彭修文具有丰富的想像力,指其改编工作差不多是重新创作,是一首按照“西方化”的表现手法,由中国民族乐曲改编成的现代乐曲。它表明在接受了西方管弦乐队的影响的中国正在起着怎样的变化。

“灿烂中华”山东歌舞剧院交响乐团音乐会

《节日序曲》(1960) 施万春(1936-)

施万春的《节日序曲》创作于1960年,完稿于1976年。这首作品以民间唢呐曲牌《淘急令》为素材,用奏鸣曲式所写成,乐曲表现了普天同庆万民欢腾的节日气氛,采用唢呐与乐队变奏的写法。之后经过简短的连接,由弦乐奏出抒情而宽广的副题,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的抒情感受。音乐随之逐渐展开、逐渐激动,忒向全曲的第二次高潮。此后,进入展开部,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开始,这部分旋律表现了作者童年的回忆和幽默诙谐的情趣。第三部分则是副部和主体的交织发展,表现了载歌载舞的激动场面,并转而形成了乐曲的第三次高潮,并进入再现部。乐曲最后将热烈气氛推向全曲最高潮,展现出无比欢腾的节日景象!

“天方夜谭”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音乐会

《节日序曲》(1959) 朱践耳(1922-)

朱践耳的《节日序曲》创作于1958年,这是他创作的第一部管弦乐作品,在莫斯科首演,并被前苏联国家广播电台作为永久性曲目录音收藏,以后又以德国科隆、日本名古屋、挪威等地交响乐团陆续演出。

1957-1962年间,交响音乐创作呈现出较为活跃的局面,现实题材、革命历史题材都有,也出现了运用交响音乐形式表现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生活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尝试;标题性音乐思维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技法上以欧洲古典派、浪漫派和民族乐派的传统规范为基础,并在音乐语言、和声语言和配器手法的民族化探索方面有了明显进展;抒情性、色彩性、歌唱性依然占有优势,同时乐思展开中的戏剧性因素也有所增强,立体性、交响性和戏剧性的乐队思维已然初露端倪。

在朱践耳的作品中,民族性始终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这个基础上,他不断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创作道路,他这样描述:“序曲式的作品比较讲究场面性,而交响曲更注重表现深厚的内涵。”从创作《节日序曲》时注重传统通俗性到后期采用一些实验性手法,不断革新的创作意识使他近年创作的新作品在欧洲受到广泛认可。有趣的是,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原创音乐走向国际的脉络。

“十面埋伏”中俄法的音乐碰撞中央芭蕾舞团交响
   乐团音乐会

《春节序曲》(1956) 李焕之(1919-2000)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经常被抽出单独演奏。它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基于延安时期的生活体验,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部作品,展现的是当年革命根据地的人们在春节时热烈欢庆的场面。它的旋律曲调雅俗共赏,加之其表现的主题是非常具有群众基础的盛大节日,因而从它诞生之后,逐渐演变成了附加在“春节”之上的小传统。尤其是电视春晚流行后,此曲也更加为人熟知了。

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世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作者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题,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

“梁祝”杭州爱乐乐团音乐会

《梁祝》(1958) 何占豪(1933-)、陈钢(1935-)

何占豪、陈钢笔下的《梁祝》让一双美丽的蝴蝶飞进了国人心里,这部小提琴协奏曲也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由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

“北国之声”沈阳交响乐团音乐会

交响曲《嘎达梅林》(1956) 辛沪光(1933-2011)

交响诗《嘎达梅林》是女作曲家辛沪光于1956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时的毕业作品,也这是她的成名作。

此曲音乐素材取自于一首同名蒙古民歌,并运用奏鸣曲式的结构创作而成。乐曲内容是描写并歌颂了蒙族英雄嘎达梅林率领的牧民起义,及其与当时残酷的封建王爷、军阀英勇战斗的悲壮事迹。作品以悠长而富有民族风格的主题展开,不但有大漠草原的描写,也有千军万马的激战,更有对英雄致意的悲歌与颂赞。

乐曲旋律抒情而优美,隐含着一种辛酸、哀伤,在这种感觉背后,则是草原人民对生活的无限的热爱和憧憬,并为之奋斗不息的战斗精神和勇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有人将其与《梁祝》相提并论,并不为过。

“黄河”西安交响乐团辉煌之路交响史诗音乐会

钢琴协奏曲《黄河》(1969) 殷承宗(1941-)

无论在中国大陆,还是在海外的任何角落,只要响起黄河大合唱,只要奏起钢琴协奏曲《黄河》,都会使中国人心潮澎湃,都会唤醒中国人血液中的黄河文化的基因。

“黄河”钢琴协奏曲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1969年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六人改编为协奏曲;这部钢琴协奏曲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又融了入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传统音乐元素,不仅在当时的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还因为其史诗的结构、华丽的技巧、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成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为著名的一首中国协奏曲。

“山林之歌”北京交响乐团音乐会

《山林之歌》(1954) 马思聪(1912-1987)

山林之歌是马思聪于1953年至1954年间创作的。作品以云南山区民歌为素材,溶入了作者对所经历山林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种种感受。这部交响组曲为标题性音乐 ,有5个乐章。

1953年初,马思聪接到一封信,写信人说:听了《牧歌》之后,使他回想起在西南怒江偏僻山区放羊的情景,并寄来几首他当时常听到的民歌。这封信引起了抗战期间曾在云南和粤北山区住过的马思聪的强烈共鸣,于是他以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间歌舞作为基础,以屈原著名诗篇 《九歌》中的《山鬼》所激发出的丰富想象力,以及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风俗和山区大自然风光为题材背景,创作了《山林之歌》组曲。

“乐享经典”上海国际青年管弦乐团音乐会

《新中国交响组曲》(1949) 丁善德(1911-1995)

丁善德在全国解放前夕所作《新中国交响组曲》等,均堪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交响音乐创作的代表。

“海上丝绸之路”台湾长荣交响乐团音乐会

《台湾舞曲》(1934) 江文也(1910-1983)

《台湾舞曲》是江文也创作于1934年的一首舞曲,也是江文也的成名作。钢琴版创作于1934年4月,而其管弦乐版则是在同年8月完成的。1936年,《台湾舞曲》管弦乐版获得第十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音乐比赛的特别奖。

这实际上是一首标题性的幻想音诗。曲中不仅描写了人们淳朴而热闹的且歌且舞,而且更主要的是作者遥想古代的建筑、庙宇、宫殿和森林池沼等大自然的景象以及由此引起的感伤情绪,乐曲采用了自由体的回旋奏鸣曲式,音乐构思有两部曲式的特色,乐曲主体是三部曲式的快板段落。这部作品的作曲技术包括当时的十二音技巧和巴托克等人的作曲技术,整段作品织体清淡而不浓重,多声写作不按功能和声的规矩。

“郑明勋演绎周文中与布鲁克纳”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音乐会

《花月正春风》(1953) 周文中(1923-)

取意于李后主《忆江南》的管弦乐曲《花月正春风》,取材于王维《渭城曲》的钢琴独奏曲《阳关三叠》,根据中国古代草书和《易经》创作的《行草》、《卦喻》等乐曲以及管弦乐曲《山水画》、《渔歌》,小号、铜管与打击乐合奏《尼姑的独白》,清唱剧《思凡》等。这些乐曲抒情、浪漫、自然、流畅,既运用了西方现代音乐表现手法,又带有中国古典艺术的古朴、飘逸、自然的意境和乐感,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很快便流行于欧美许多国家,给当时的美国音乐造成强烈的影响。

第五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开幕特别音乐会:历史的回声——中国交响乐早期作品专场音乐会
曲目列表

怀旧(1929年)    黄自 曲
思乡曲,选自《内蒙组曲》(又名《绥远组曲》)第二乐章(1937年) 马思聪 曲
塞外舞曲,选自《内蒙组曲》(又名《绥远组曲》)第三乐章(1937年 马思聪 曲
哀悼进行曲(1916年) 萧友梅 曲

————中场休息————

大世界,选自电影《马路天使》(1937年) 贺绿汀 曲
荒村夜笛,选自电影《春天来了》(1937年) 贺绿汀 曲
管弦乐《森吉德玛》(1945年)  贺绿汀 曲
管弦乐《晚会》,选自电影插曲《马路天使》(1940年) 贺绿汀 曲
交响诗三首《海、帆、港》(1944年至1946年) 林声翕 曲

了解更多>>

第五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开幕音乐会:“龙声华韵·炎黄风情”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音乐会
曲目列表

瑶族舞曲(1952年) 刘铁山、茅沅 曲
炎黄风情(1991年) 鲍元恺 曲

了解更多>>

“灿烂中华”山东歌舞剧院交响乐团音乐会
曲目列表

节日序曲  施万春 曲
交响音诗《松·竹·梅》 莫凡 曲
演奏:陈音 莫凡 曲

————中场休息————

管弦乐组曲《灿烂中华》 
第一组曲
    古战场遐想
    水乡月夜
    崖畔的乡亲
    南国的春天
第二组曲
    达尔嘎
    窝热热·阿里里
    那达慕
    赛乃木
莫凡 曲

了解更多>>

“天方夜谭”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音乐会
曲目列表

节日序曲 朱践耳 曲
阳光照在塔什库尔干
     小提琴:杜玄
陈钢 曲
《琴瑟破》琵琶协奏曲
     琵琶:杨婧
金湘 曲
天方夜谭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曲

了解更多>>

“十面埋伏”中俄法的音乐碰撞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音乐会
曲目列表

春节序曲  李焕之 曲
十面埋伏 王树 曲
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琵琶:杨婧
圣桑 曲
G大调第三管弦乐组曲  柴科夫斯基 曲

了解更多>>

“梁祝”杭州爱乐乐团音乐会
曲目列表

交响舞曲《西区故事》 伯恩斯坦 曲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1958年) 陈钢、何占豪 曲

————中场休息————

E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4号 柴科夫斯基 曲

了解更多>>

“北国之声”沈阳交响乐团音乐会
曲目列表

交响诗《嘎达梅林》(1956年) 辛沪光 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 曲

————中场休息————

交响诗《二小放牛郎》 秦咏诚 曲
雪里梅园  徐振民 曲
赛乃姆狂想曲
     钢琴独奏:张浩天
陈乐昌 曲

了解更多>>

“黄河”西安交响乐团“辉煌之路”交响史诗音乐会
曲目列表

烟波江上 江定仙 曲
钢琴协奏曲《黄河》
    钢琴:殷承宗
 殷承宗、储望华、盛礼洪、刘庄 改编

————中场休息————

中亚西亚草原  鲍罗丁 曲
斯巴达克斯组曲
    第二组曲第一首
    第一组曲第三首
哈恰图良 曲
意大利随想 柴科夫斯基 曲

了解更多>>

山林之歌”北京交响乐团音乐会
曲目列表

山林之歌  马思聪 曲
第四交响曲 王西麟 曲
逝去的时光,为大提琴与管弦乐队而作 陈其钢 曲

了解更多>>

“乐享经典”上海国际青年管弦乐团音乐会
曲目列表

新中国组曲 丁善德 曲
唐豪瑟序曲 瓦格纳 曲
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莫扎特 曲
————中场休息————
歌剧《卡门》
    第3幕
    第4幕
比才 曲

了解更多>>

“海上丝绸之路”台湾长荣交响乐团音乐会
曲目列表

台湾舞曲(1934年)  江文也 曲
丝绸之路 姜莹 曲
二胡协奏曲《梁祝》
    二胡:李梅
陈钢、何占豪 曲
————中场休息————
第八交响曲 德沃夏克 曲

了解更多>>

“郑明勋演绎周文中与布鲁克纳”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会
曲目列表

花月正春风 周文中 曲
E大调第七交响曲 布鲁克纳 曲

了解更多>>

迪图瓦与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会
曲目列表

5月1日  
荒山之夜 穆索尔斯基 曲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钢琴:贝竹特·阿贝都莱默
拉赫玛尼诺夫 曲
第五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 曲
5月2日  
第三十八号交响曲“布拉格” 莫扎特 曲
第五交响曲 马勒 曲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