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西施》
编剧 邹静之/作曲 雷蕾
一幕一场 混声合唱:君王你何时回
越国老人:梁羽丰
一幕二场 童声合唱:浣纱歌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金帆合唱团
女声合唱:绸缪
西施:马敏
被亡国之痛煎熬的越国少女,因春天的到来,而有了片刻的快乐,她们在之江中边劳动边嬉戏,在春光中怀想对情人的思念。这首《绸缪》取自《诗经.唐风》中的古老情歌,配以着意变化了的古曲,简约、准确的表达了西施和越国的少女们在国家不幸的情势下忧伤的青春。
“正在用绳索捆着那柴草,天上的三星啊,出得这样早。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啊?让我见到了你,你是那样的你,让我可怎么好,让我可怎么好…….”
歌剧《山村女教师》
编剧 刘恒/作曲 郝维亚
童声合唱:故乡的彩虹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金帆合唱团
《故乡的彩虹》是作曲家郝维亚将歌剧《山村女教师》中的几首童声合唱重新集结,专门为此次音乐会编配的童声合唱。

歌剧《运河谣》
编剧 黄维若 董妮/作曲 印青
第六场 混声合唱:大豆白米花生
《大豆白米花生》是歌剧第六场中《运河谣》中的一首合唱,歌曲展现了大运河京城码头的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音乐活泼、热烈、情趣盎然,充满了京腔京韵,把北京的风土人情表现的淋漓酣畅。
混声合唱:我们是运河的流水
这是一首贯穿全局始终的合唱段落,由剧中一群拟人化的运河水灵姑娘演唱,“我们是运河的流水,流过一年又一年,见过沧海,见过桑田,见过离合悲欢……”音乐委婉迷人、富有倾诉感,乐句中后十六音符的连续运用,犹如运河水的波浪层层展开、推进。全剧的尾声此段落又发展为气势恢宏的大合唱,感天动地,激荡人心。
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编剧 万方/作曲 唐建平
一幕 混声合唱:俄罗斯我的故乡
《黎明》——“俄罗斯,我的故乡”:这首混声合唱篇幅不大,却可称作这部歌剧的点题之曲。经典的俄罗斯旋律融汇着苏联卫国战争歌曲的曲风,表达了俄罗斯人民不惧邪恶的法西斯,深切的热爱祖国、向往和平的情感。 乐曲由主歌、副歌和尾声三个部分构成。

歌剧《方志敏》
编剧 冯柏铭 冯必烈/作曲 孟卫东
混声合唱:列宁公园
《方志敏》——“列宁公园”是歌剧《方志敏》中方志敏与廖敏在狱中遥想革命胜利、苏区群众对安宁祥和生活的向往。
混声合唱:十送红军
方志敏:薛皓垠 缪敏:张心 方母:刘珊
歌剧《方志敏》中的“十送红军”取材于江西革命民歌《十送红军》,作曲家在创作中灵活的运用了民歌并结合传统和声,展现了苏区群众的依依惜别之情和红军展示坚信革命一定胜利的豪情。
歌剧《冰山上的来客》
编剧 易茗/作曲 雷振邦 /编曲 雷蕾
一幕 混声合唱:高原之歌
阿米尔:王冲
歌曲《高原之歌》是作曲家雷振邦为经典影片《冰山上的来客》创作的主题曲,由他的女儿雷蕾在其基础上编配成男声独唱加混声合唱。浓郁的塔吉克民歌风展现了西域辽阔宽广的高原冰峰雄姿和能歌善舞民众热情好客之情。
三幕 混声合唱:怀念战友
阿米尔:王冲
男高音独唱与混声合唱歌曲《怀念战友》是在一班长牺牲、阿米尔弹着都塔尔演唱的,十六分音符的弱拍起、切分音与倚音的频繁出现和混合节拍的合理运用,使得该歌曲融抒情、伤感于一体,恰当地表达了解放军战士对牺牲战友的无限思念之情。
这是一首特殊的怀念牺牲战友的歌曲,通常的处理开始就充满的极度的忧伤的情绪,而这首歌的开始,是那么平稳,似乎没有发生什么,丝毫感觉不到撕心裂肺的悲痛,这就是少数民族表达情感的不同方式。这首歌是公认的怀念之歌,恰恰是这平静的开始才反衬出最后的爆发将是多么大的力量。“当我永别了战友的时候,好像那雪崩飞滚万丈……震人魂魄,永生难忘。”
歌剧《长征》
编剧 邹静之/作曲 印青
一幕 混声合唱:我们终将得胜利
刘歌:梁羽丰 莲嫂:原文静
《我们终将得胜利》是红军主力部队即将撤离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时演唱的一段混声合唱。在军号中的衬托下,坚定而有力的红军男声合唱与刘歌、莲嫂山歌般地对唱交织进行,层层推进,最后发展成红军和送别群众的混声大合唱,表现出人们对革命胜利的渴望和信心。
三幕 女声独唱 混声合唱:三月桃花心中开
《三月桃花心中开》是一段极具地域风格的女声独唱、混声合唱,“三月桃花心中开,哥哥扛枪上战场,郎去革命心要坚,一路繁花换人间”。
五幕 混声合唱:祝愿你们翻过神山
合唱《祝福是愿你们翻过神山》,是歌剧《长征》中表现藏族同胞在红军过雪山前,载歌载舞祈福红军顺利翻过雪山的动人情景。音乐以西藏“弦子”为基本素材,通过层层发展和调性的不断变化将合唱推向高潮,把藏族同胞对红军的情谊展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