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剧目剧情
演出介绍 分幕剧情

  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举世瞩目的长征。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上,红军战士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
  中国史诗歌剧《长征》首演于2016年7月1日,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所委约创作的原创歌剧,也是国家大剧院推出的第50部歌剧,是继《西施》《赵氏孤儿》《冰山上的来客》《方志敏》等民族经典题材之后推出的第11部中国原创歌剧。本剧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真实历史改编,以现实主义手法忠实地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苦过程,通过普通红军战士和民众的视角和感受,串联出长征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性事件,忠实地再现了那段“苦难的辉煌”,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为信仰而奋斗牺牲的崇高理想信念,并以此缅怀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以长征为题材的各类文艺作品百花齐放,仅影视剧和各类舞台剧逾百部。红军长征,这个上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是改变历史的一个壮举。国家大剧院歌剧《长征》以歌剧这一最丰富的舞台艺术形式,向长征这一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伟大事件致敬!
  全剧共六幕九场,登场人物近30余个,合唱队规模上百人,是国家大剧院迄今演出规模最大的一部原创歌剧作品。全剧一气呵成表现了红军从瑞金出发,历经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夺取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会师会宁等重要历史事件,体现革命先烈为梦想不怕牺牲的正能量精神。
  长征的伟大历史造就出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长征精神的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时代的因子,都具有催人奋进、撼人心魄的精神力量。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家大剧院,通过歌剧的艺术魅力重温这一段苦难与辉煌。

第一幕 瑞 金

  1934年10月,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准备撤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瑞金,一时,离别的情绪弥散,中央红军某团曾团长和彭政委接到转移的命令时,不忍把伤病员留给三十万压境的敌人;负伤的一连长和众伤兵执意要与战友们共赴战场;此时,来说服伤员的彭政委的爱人洪大夫说出了自己受命也将留下来照顾伤员,这一消息使夫妻二人面临生死离别。夜幕降临,军号吹响,在后方战友和百姓的依依不舍中,红军战士们怀着“红军终将得胜利,我们一定要回来”的革命决心离开瑞金……

第二幕 湘 江

  离开瑞金的湘江战役中,红军在十倍于我的敌人“围剿”中血染湘江。但英勇的红军最终将敌人击退。深夜,看着奋勇杀敌活下来的战士们,彭政委道出了自己对理想的展望,并引导着战士们说出了参加红军朴素的信念和目的,受到鼓舞的战士们在革命最危难的时刻,坚定了决心。

第三幕 遵 义

  夜入遵义城的红军,为不扰民,睡在了石板街上,这使当地的商户极为感动。接下来的日子红军与当地百姓公平交易,遵义城一时繁华热闹。休整的时候,曾团长带队与中央红军宣传队的女战士们开展了写标语竞赛,红军在短短的时间中国人民展示了革命队伍的风貌。深夜,遵义会议的公报传来——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掌握了军事指挥权,全体红军欢呼迎来了历史转折点。

第四幕 泸定桥

  中央红军在安顺被天上地下的敌军夹击之时,一团战士领命在风雨泥泞中日夜兼程两百四十里山路,并一鼓作气最终夺得泸定桥,战斗中彭政委负伤。百年前阻挡石达开三万铁骑的江河如今没能挡住中央红军,今天的红军为理想而战,英勇不屈。

第五幕 雪山草地

  为了进入更加广阔的川西草原,没有冬衣的红军战士在藏胞向导的帮助下,出人意外地翻越了雪山,进入诺尔盖草地。彭政委因伤口化脓发起了高烧,经过了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合的胜利的喜悦后,彭政委为了和大部队一起过草地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让战友们将肩上的子弹剜出。没有干粮补给的红军,在过草地时只能靠野菜维持生命,危急时曾团长杀了心爱的战马来为战士充饥,彭政委号召大家把皮包皮鞋拿出来做队伍的食物。战士平伢子为了不让大家吃到毒草,试吃野菜时中毒,掉了队奄奄一息的平伢子不幸陷入沼泽,表达出自己对红军的留恋后牺牲。红军就是凭着对理想和信念在极为残酷的情境中走出草地。

第六幕 会 宁

  历经艰难险阻,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终于在陕甘边界的会宁胜利会师,红军就要在陕北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了,在长征胜利结束大会师的热烈中,彭政委得到了爱人洪大夫上刑场前的最后一封信,信中讲出了为了理想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全剧在“我们有热血,我们有梦想,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力量;我们的意志比钢铁还强,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人类的光芒!红军万岁!长征万岁!”的大合唱中结束。

主创主演
印青
作曲
邹静之
编剧
吕嘉
指挥
田沁鑫
导演
杨笑阳
导演
马岩松
舞美设计
宋立
服装设计
胡耀辉
灯光设计
胡天骥
多媒体设计
陈敏正
造型设计
王丹戎
音效设计
蔡军
音响设计
金继峰
道具设计
黄小曼
音乐指导
孟幻
合唱指挥
王冲 饰
彭政委
王海涛 饰
曾团长
王鹤翔 饰
曾团长
王宏伟 饰
平伢子
梁羽丰 饰
平伢子
王喆 饰
洪大夫
李欣桐 饰
洪大夫
龚爽 饰
万霞
王一凤 饰
万霞
关致京 饰
军团长
李扬 饰
李文化
黄训国 饰
刘平权
金郑建 饰
刘平权
创排历程
音乐剧作导演的话

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是灵魂

  用什么样的音乐风格、什么样的音乐形式以及什么样的音乐情感方式,才能在当今的时代准确又新颖地重现出革命先辈们崇高的理想和情怀,才能有所创新和发展,才能使老、中、青三代观众都能接受并欢迎?我一度踌躇再三。
  重读了许多长征的传记、回忆录,又重读了收藏了多年的四大本《中国工农红军歌曲选》,反复研究了剧本,一个理念逐渐清晰:红军的文化是红色的文化,而红色文化源自于一个特殊的红色基因,这个基因仍然是当下社会所需要和发扬光大的,那就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这就是这部歌剧音乐中的灵魂。因此,此剧的音乐应该既是精英的又是大众的,既要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也要传承某一种革命的、红色的基因文化,而所有音乐技术手段都要服务于这个灵魂的体现。
  在这部歌剧的写作过程中,我也同其他当代作曲家一样,探索着如何将歌剧音乐强烈的戏剧性张力与人们所熟悉并喜爱的歌谣体的抒情方式相结合,准确又自然地表现出中国人的情绪、情感和情趣,使中国歌剧的音乐在追求国际化、现代化的同时,又能被普通大众接受和喜爱,并由此感受到歌剧音乐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力量。

——印青

  我想带给观众一部朴素的、有力量的歌剧作品《长征》。长征,是一场在忍耐中默默坚持的集体行走,是一种长时间在艰苦环境中凭借信仰的精神,顽强的、历时两年的集体意志的锻炼,是一首无数生命倾覆牺牲,只有少数人存活的悲壮的可歌可泣的生命赞歌。

  歌剧《长征》集合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们,力求在舞台上展现中国革命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转折行为,再现一场歌剧视听化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从作曲、编剧、演员到全体演职人员,工作以来,夜以继日。我们不似长征中的红军面对险境,坚毅求生,却也有些许形容词可以伴随这次创作: 艰难、挣扎、意志、顽强、勤奋、友爱、勇敢、坚持、团结、胜利!排演《长征》,是重温理想,重建信念,为未来之希望不懈努力!感谢大剧院给我第一次导演歌剧的机会。感谢《长征》剧组全体!

——导演 田沁鑫

  长征是在绝境中寻得生路,在绝境中反败为胜,在绝境中千锤百炼,由悲而壮,由绝境步入辉煌,长征是中华民族独有也是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长征对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产生了意义非凡的精神感召力!“我以我血荐轩辕”,那些长眠于征途中的牺牲者们更令人肃然起敬,他们是以自身的消亡来换取民族的新生——向长征英雄们致敬!

  在创作中,国家大剧院和田导始终强调突显长征这个主题,力求突破己往的歌剧表现形式,强化红军长征中历尽千辛万苦的伟大行军过程。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创作题目,想创作出完美其实相当不容易!我们在各个层次上突破,强化出有主要的,有个体的,有小人物的,有红军整体的,有那个时代底层群众的生存状态及生存品质的……努力真诚地创作出有血有肉的红军英雄和伟大长征!

——导演 杨笑阳
亮点集萃
精彩唱段

《三月桃花心中开》

  剧中的一首歌谣体唱段。分别以女声合唱、女声独唱、混声合唱等形式在一、三、六幕中多次出现,歌曲富有地域特色,情感真挚,优美动听,在剧中表现了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对红军战士的深深爱戴,更表达出了红军将士对百姓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神圣的土地谁敢来侵犯》

  第一幕中的一首红军男声合唱。铿锵有力的旋律、进行曲式的节奏,通过力度强弱对比和调性的变化,唱出了红军战士保卫红色根据地、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坚定决心。此曲的音乐动机贯穿全剧,成为红军群体的音乐形象。

《寒夜中》

  第二幕中彭政委的一段咏叹调。在惨烈的湘江之战间隙,面对经过激烈战斗而疲惫不堪、睡着了的红军战士们,彭政委抒发着对英勇士兵的无限赞美和感慨,音乐抒情而充满力量,节奏变化丰富,展现出红军不惧强敌、不怕失败的英雄气概。

《我们终将得胜利》

  红军主力部队即将离开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的一段混声合唱。在远远的出发号角中,坚定而略带忧郁的红军男声合唱和莲嫂、刘歌山歌般地对唱交织进行,层层递进,最后发展成红军和送别群众的混声大合唱,表现出人们对革命胜利的渴望和信心。

                                      

媒体之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