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演出 焦点作曲家 乐是故乡明 乐季聚焦 关于乐团 EN

2020.06.27     音乐厅

炎黄故事:陈琳、李佳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陈琳指挥
李佳琵琶
朱迅导赏主持人
曲目
鲍元恺

“江南雨丝”,选自《炎黄风情》

一:《无锡景》

二:《杨柳青》

三:《拔根芦柴花》

四:《紫竹调》

陈其钢

《走西口》

吴祖强、刘德海、王燕樵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

吕其明

《红旗颂》

6月27日献给线上的观众们一整场的中国作品,它们创作大多取自中国民间音乐,从江南到西北,横跨我国许多省份地区,熟悉的曲调里展示出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讲述着永不褪色的 “炎黄故事”。

淡淡雨雾中的恬然江南——鲍元恺《炎黄风情》之“江南雨丝”

“中国文化学老的,西方科技学新的”,这是鲍元恺秉持的理念。作为一名优秀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鲍元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于推广中国的传统音乐。他运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素材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中国风”管弦乐作品,不但让西方乐器讲好了“中国话”,也将这阵“中国风”刮向世界,让世界人都听懂了中国的音乐。   

鲍元恺的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于1991年首演面世,这24首乐曲选用了河北、云南、陕西、四川、江苏、山西这6个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汉族民歌作为素材,用丰富多彩的管弦乐向听众描绘了一幅幅栖栖如生的民间生活画卷。《炎黄风情》的创作不仅来源于鲍元恺对民间音乐的浓厚兴趣,也承载了他对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份责任:“民歌是世上所有民族一代代人口口相传的文化符号,是人类所有音乐活动的源头。在文明更替的断层中,有一些民歌的原生状态已经失传了,怎么办?嫁接在管弦乐上,让这些古老的民歌获得新的生命,向下一代传承。”

尽管是中央音乐学院的科班出身,掌握了先进的西方作曲技法,但鲍元恺《炎黄风情》中的“中西融汇”以“黑白分明,合而不同”为创作准则。“中”是指他在这套作品中原模原样地使用了中国民歌,他没有将民歌素材打碎、变形、延伸、展开,而是所有民歌一个音符都不改。“西”是指把交响乐队,从四重奏到小型乐队,再到大型乐队的各种形式,在作品中展示出来。30年来,通过国内外交响乐团在大江南北、海峡两岸、世界各地的演出,以及唱片、电视、网络的传播,《炎黄风情》不但获得了各地华人的共鸣,也引起了西方乐坛的广泛认可,成为演出率最高的中国管弦乐作品之一。

本场音乐会中选取了《炎黄风情》的第五套组曲“江南雨丝”,由《无锡景》《杨柳青》《拔根芦柴花》《紫竹调》四首小曲组成。这个组曲是整个《炎黄风情》中乐队编制最小、速度力度最平稳、音乐表情最为细腻含蓄的部分。

描绘了细雨如丝,薄雾如烟的江南景致,刻画了“小桥流水人家”的质朴生活图景。不同于北方民歌的粗犷豪迈,江南民歌以秀美温婉著称,鲍元恺笔下的音乐如燕语莺声,如吴侬软语,甜美温润,沁人心脾。

黄土高坡的离愁别绪——陈其钢《走西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 《走西口》,讲述的是生活在黄土高原贫瘠地区的人们到口外谋生的故事,刻画了情人之间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肝肠欲断的生离死别场景,曲调苍凉淳朴。

旅法作曲家陈其钢,以这首民歌为素材为弦乐队创作了《走西口》,作品法文名为:L'Eloignement,意为远离的意思。中文名一语双关,一方面表述民间的原创意境,另一方面表达作曲家本人离乡求学的个人所感。抒发自己长年远离家乡,对于离别,变迁,憧憬与期待的复杂理解,道出游子对祖国、亲人的满腔思念。

《走西口》是陈其钢于2004年特别为斯图加特室内乐团创作的,是一部非常写意的弦乐队作品。陈其钢把中国民族旋律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 令观众感到既熟悉,又新鲜。这部作品的弦乐声部配置为:5,4,4,3,1,一共17个声部,由34人演奏;每个谱子都是一个独立的声部,演奏难度极高。绵密、复杂的声部,仿佛诉说着层层逼迫、无奈苦楚的现实,道出离别是“不得不”的选择。

草原上的动人故事——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

1972年,琵琶大师刘德海与吴祖强、王燕樵合作创作了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首开琵琶作为主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合作的大型协奏曲之先河。

刘德这部作品讲述了蒙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羊群的真实事迹,歌颂了祖国年轻一代的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

今年4月11日14时25分,著名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在京离世,享年83岁。本场音乐会将邀请琵琶演奏家李佳(曾师从刘德海)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作演奏《草原小姐妹》,献上对国乐大师的致敬与哀思。

建党节降至,本场音乐会中还将演奏耳熟能详的《红旗颂》。《红旗颂》是吕其明为1965年5月第6届“上海之春”而写的开幕曲。作品生动形象地展现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天安门上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时,解放了的中国人民热爱祖国,欢庆胜利的无比激动、无比喜悦、无比自豪之情。同时也象征着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奋勇向前的进取精神,以及尽情歌颂伟大祖国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撰稿:高洁

指挥:陈琳

陈琳,指挥家,目前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

作为新一代中国指挥,陈琳不仅活跃在全国的各个重要舞台上,同时与国际众多音乐团体有过成功合作。具有悠久历史的德国斯图加特室内乐团称其为“不可多得的优秀音乐家”。

199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我国著名指挥家俞峰教授。在学期间便以优秀的才能得到广泛关注。2000年受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先生推荐,免试进入美国顶尖的坦格伍德音乐节学习,并取得了伯恩斯坦奖学金。1999年至2003年间三次入围法国贝藏松指挥比赛决赛。2007年,在波兰著名城市卡托维茨举行的第八届菲黛尔伯格国际指挥大赛中荣获第二名,取得“银指挥棒奖”,以及“波兰著名作曲家西曼诺夫斯基作品最佳指挥奖”两个奖项。当地媒体称其“指挥技术精湛,指挥风格挥洒自如,将成为国际乐坛的一颗新星”。

2003年起,陈琳担任小泽征尔音乐塾助理指挥,参与了多部歌剧的排演,并担任2005年音乐塾中国巡演指挥,大获成功。2006年作为客席指挥被邀请参加日本著名的松本斋藤秀雄纪念音乐节,指挥了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及多场音乐会。2011年小泽先生由于健康问题取消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的演出,陈琳接替了其中部分音乐会的指挥,获得业内一致好评。2013年,陈琳受邀指挥日本斋藤秀雄音乐节闭幕音乐会,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陈琳作为歌剧指挥也受到业内外瞩目,2011年受邀于中央歌剧院,指挥演出在中国首演的施特劳斯歌剧《蝙蝠》中文版,成为她指挥生涯的一个里程碑;2015年再次受邀与中央歌剧院合作,指挥演出普契尼歌剧《托斯卡》。2014年至2016年,受台湾创世歌剧团的邀请,指挥演出普契尼歌剧《波西米亚人》、莫扎特歌剧《女人心》。

陈琳教授不仅艺术造诣深厚,且具有丰富的国际视野和舞台经验,多次代表中国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为祖国发声。 2018年期间,曾数次赴美,在茱莉亚音乐学院举办的聚焦音乐节闭幕式、首届中国当代音乐节等重要演出中担任指挥。2019年又与哥本哈根爱乐交响乐团合作,成功举办了 “熊猫组曲”《玺徙喜》世界首演音乐会。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将一首首作品演绎出独特的中国底蕴,赢得海外华人及专业人士的一致赞赏。

陈琳指挥涉猎的作品广泛,从交响乐、西方经典歌剧到中国当代原创歌剧;与中国领先的乐团及歌剧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如国家大剧院、中央歌剧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杭州爱乐乐团等。她出色的音乐才能也受到国际著名音乐团体及音乐节的亲睐,其中包括日本斋藤秀雄纪念音乐节、法国广播爱乐乐团、波兰西里西亚爱乐乐团、德国斯特加特室内乐团。

作为乐队指挥专业教授,陈琳也潜心研究现代指挥法教学。自2004年留校任教以来成绩突出,培养的指挥专业学生屡次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2005年至2008年受聘于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担任学生乐团音乐总监及指挥系教授。

琵琶:李佳

博士,中国音乐学院琵琶讲师,青年琵琶演奏家。 199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1993年升入上音附中, 1999年放弃本院直升机会考入中国音乐学院跟随琵琶大师刘德海继续深造,2003年以全优成绩获学院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2006年毕业留校任教。2009年在刘德海门下攻读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琵琶演奏专业的博士。曾与多位知名作曲家合作,其中2002年在陈其钢先生的交响乐作品《蝶恋花》的首演中担任琵琶独奏并参演至今,同时也为其电影配乐《金陵十三钗》演奏了主题音乐《秦淮景》。曾在海内外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出版了个人演奏专辑《十面埋伏》、《二泉映月》、《大浪淘沙》。此外,先后于2010年和2014年受邀为昆曲《怜香伴》和“天香版”《牡丹亭》的音乐配器并成功首演。2012年入选“CCTV我心中的十大青年琵琶演奏家”。曾参加了包括法国presènces、英国BBC、Proms、北京国际音乐节等重要音乐节,合作乐团有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德国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英国BBC威尔士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等、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等。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常驻乐团。

新世纪的北京,历史气度和当代活力彼此交织,也滋育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远大的音乐精神和视界。自2010年3月建立以来,他们凭着对音乐与生俱来的热情、专注和创新精神,已位列中国乐坛最优秀的交响劲旅,并迅速得到了国际乐界的热切关注。

伴随他们一起经历这个过程的,有诸多优秀的音乐大师,包括:指挥家马泽尔、梅塔、捷杰耶夫、郑明勋、艾森巴赫、路易斯、阿什肯那齐、赛格斯坦、赫比希、林图、吕绍嘉、汤沐海、张弦、张国勇、张艺等,钢琴家布赫宾德、科瓦塞维奇、布尼亚季什维莉、阿卜杜瑞莫夫、沃洛丁、郎朗、王羽佳、陈萨、张昊辰等,大提琴家卡普松、王健、秦立巍等,小提琴家郑京和、列宾、吕思清、宁峰等,小号演奏家巴尔松,单簧管演奏家梅耶,打击乐演奏家李飚,歌唱家多明戈、努奇、弗莱明、李晓良、和慧、沈洋等。马泽尔曾评价他们“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实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则认为他们是“亚洲最优秀乐团之一”。

凭藉在歌剧和交响乐领域同样的优秀表现和丰富经验,他们已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乐团而闻名海内外。在歌剧领域,他们以精彩的演绎创造了中国歌剧音乐的全新艺术境界,也令国家大剧院众多世界级的歌剧制作更加熠熠生辉。多年来,他们呈现了六十余部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既包括《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阿依达》、《奥赛罗》、《纳布科》、《托斯卡》、《图兰朵》、《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奥涅金》等世界经典歌剧,也包括《骆驼祥子》、《长征》、《方志敏》、《金沙江畔》、《冰山上的来客》、《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中国原创歌剧。在交响乐领域,他们不仅以跨越整年的乐季策划呈现了精彩的节目编排,而且以特有的活力与创意为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马泽尔指挥下演绎的瓦格纳名作《无词指环》被马泽尔认为“作品诞生以来最完美的演绎”,该音乐会现场录音由索尼古典全球发行,并成为马泽尔与中国乐团唯一公开发行的唱片。心怀对当代音乐的巨大热情,他们相继上演约翰·亚当斯、武满彻等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并陆续委约和全球首演了十余位顶尖作曲家(奥古斯塔·里德·托马斯、卡列维·阿霍、鲁多维科·艾奥迪、瑞切尔·波特曼、赵季平等)的新作,更通过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积极推动中国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长。

作为极具时代精神的音乐使者,他们通过周末音乐会、艺术沙龙和在学校、社区、医院、博物馆等开设的室内乐活动,将无数观众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更作为国家的文化使者将当代中国的艺术活力传播到海外。2012至2015年,他们先后与艾森巴赫参加了德国石荷州、基辛根等音乐节,与陈佐湟在柏林、纽伦堡和悉尼上演音乐会,与吕嘉赴新加坡、首尔、大邱、台北和澳门举行亚洲巡演。2014年和2017年吕嘉率领乐团两度赴美,登上纽约卡内基音乐厅、芝加哥交响中心、旧金山戴维斯交响音乐厅以及其它美国、加拿大主流表演艺术场馆,堪称中国乐团在国际乐界的新突破,以其“欢欣愉悦的自信和朝气蓬勃的力量”(Musical America)被评论家们赞誉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准的乐团”(ConcertoNet.com)。

在这个难以预料的2020年,乐团与吕嘉总监和李心草、陈琳、李飚、杨洋、张艺、吕思清、张昊辰等艺术家合作上演了5个月的线上音乐会,发布了历经几轮调整的2020/21乐季:在歌剧方面,乐团将上演《方志敏》、《冰山上的来客》、《兰花花》等经典剧目,并首演《贾尼·斯基基》等新制作剧目。在音乐会方面,恰逢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及马勒诞辰160周年,乐团将在吕嘉总监的带领下,以与戏剧演员孙强合作的《爱格蒙特》及一系列经典交响乐和室内乐作品向他们致敬,并将开启与俞峰、张洁敏、夏侯金旭、孔嘉宁、杜天奇、陈悦等多位华人艺术家的首次合作,也迎来与张国勇、袁丁、宋元明、杨雪霏、张强、李佳、王耀庆等老朋友的再度回归。同时,赵季平作为2020/21乐季焦点作曲家,将与乐团展开更多合作。

国家大剧院首任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乐团首任首席指挥。2012年,陈佐湟荣膺桂冠指挥,吕嘉出任首席指挥。2017年,吕嘉出任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总监与首席指挥。吕嘉在交响作品和歌剧领域均造诣深厚,曾任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音乐艺术总监、西班牙特内里费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同时也是中国澳门乐团现任艺术总监。